【總結】13水面的秘密教學目標:1.能通過觀察、猜想、實驗等方法搜集證據,來證明水有表面張力。2.引領學生關注身邊生活現象,并善于思考;用學到的科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3.了解水的表面張力現象。教學過程描述:課前談話:孩子們,腦筋急轉彎會嗎?誰來說一個?(學生自由說)老師也有一個,想聽嗎?什么東西越洗
2024-12-05 07:24
【總結】教學內容分析及學情分析:《杯子變熱了》一課的主要內容是引導學生探究熱在固體中的傳遞方式——熱傳導,引導學生通過自主設計實驗探究熱傳導的基本特征:熱沿著物體從溫度高的地方向溫度低的地方傳遞,并且了解不同物體熱傳導的能力不同,區(qū)分常見熱的良導體和熱的不良導體。教材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從杯子傳熱的現象中提出問題,并確定要探究的問題;第二部分指導學生認識熱能以傳導的方式
2024-12-04 23:49
【總結】水溫的變化古井小學黃堃一、教學內容: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使用溫度計的基礎上,來了解水溫變化的規(guī)律。本課按照“預測-測量-收集數據-做折線圖”四個部分編排的,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發(fā)現熱水變涼的規(guī)律,進一步訓練學生使用溫度計測量物體溫度的技能,從而激發(fā)學生探究生活中科學問題的興趣。二、教學重難點:
2024-11-19 23:40
【總結】主備人審核時間課題密切聯系的生物界課型新授課課時編號學習目標,使學生能選擇適合自己探究問題;能查閱書刊資料及其他信息源;搜集并整理有關資料。,學生能意識到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性,珍愛大自然里的生物,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究學習活動,使學生懂得食物鏈的含義,學會繪制食物網;了解生物防治的技術。重
2024-12-05 07:20
【總結】《沸騰》一課教學案例案例背景分析:《沸騰》一課選自青島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科學》(五年級上冊)。本課教科書包括三個板塊: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拓展活動。其中,活動準備提示了課堂探究所必備的典型的實驗材料:鐵架臺、石棉網、酒精燈、溫度計、燒杯、水、火柴,此部分屬于學生課前探究性準備材料的過程。拓展活動中提示了一個建議性活動內容:查閱瓦特發(fā)
2024-11-23 01:01
【總結】2、細菌教學目的:1、學生了解細菌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命活動的特點。2、使學生了解細菌對自然界的意義和與人類的關系。教學過程:1、在以及都可以找到細菌,細菌有三種基本形態(tài),分別是、、
【總結】新課程教學案例:如何認識太陽[課程標準與教材分析]課程標準分析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在必修1中,以“宇宙中的地球”為主題,提出“闡述太陽對地球的影響”這一內容要求。這種表述對有關太陽的學習要求十分寬泛,從而為教材編寫和課程實施留下廣闊的再創(chuàng)造空間。教材分析對比分析幾種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的地理必修l,感受到各具特色的設計思想。如人
2024-12-06 00:20
【總結】《小水滴的旅行》教學案例【教材】六年制——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單位】【教學目標】1、選擇自己喜歡的研究方式,設計研究問題的方案;將實驗中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推理,揭示自然現象;將探究結果與當前所承認的科學知識相比較,修正自己的結論;能夠運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達小水滴在自然界中的循環(huán)變化。
2024-11-19 20:44
【總結】【教材說明】《聲音的產生》是青島版小學《科學》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7課。本課活動內容是按照“制造聲音,獲得感性認識,提出猜想——設計方案,進行探究實驗,得出結論”的思路編寫的。目的在于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從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并想辦法解決問題,從而歸納概括出聲音產生的原因。教材安排一課時完成。【設計理念】《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指出:“科學
2024-12-05 07:22
【總結】教學內容: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19課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知道液體和氣體主要是靠對流傳遞熱,了解熱對流應用。2、技能目標:能根據觀察到的現象提出探究的問題,能根據假設設計探究實驗,并能利用實驗結果解釋假設,能利用圖形表示自己的研究結果。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愿意合作交流,體驗到合作和交流能更好的完成認知,能利用掌握的科學
2024-12-05 07:16
【總結】課題:水里有什么【教學內容】:四年級科學上冊第7課【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知道水里有溶解的和不溶解的物質;知道對不純凈的水進行凈化的一般步驟和方法教學難點: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設計自來水加工廠【教學準備】:燒杯、玻璃棒、渾濁水、鐵架臺、漏斗、濾紙、純凈水;課件
2024-11-19 20:40
【總結】用太陽計時三年級上學期科學第12課一、教學目標:一、教學目標:能力:能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對所觀察的現象做出解釋;能制作簡易日晷模型。情感: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意識到生活是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源泉。知識:知道用日晷記時的道理。二、重點難點:知道用日晷計時的原理
【總結】17、《水流有力量》教學案例濰坊市濰城區(qū)永安路小學《水流有力量》是青島版《科學》教材四年級上冊的第17課。該節(jié)課是讓學生根據提供的材料進行水流是否有力量的觀察、實驗,并進行數據的采集,做簡單的記錄。通過實驗知道影響水流力量大小的因素,了解水流的力量與人類生產生活的關系。教學目標:1、能夠對觀察到的現
2024-11-19 20:41
【總結】17我的雨量器教學目標:1、能夠通過活動了解雨量器的結構原理和使用方法,并能改良設計出自己的雨量器。2、理解降雨量的概念,會使用區(qū)分降雨強度的雨量分級表。3、意識到遇事多問幾個“為什么?”“怎么辦?”是一種良好的科學習慣。教學準備:雨量器、計劃表格、教學課件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出示四種天氣符號——小雨
【總結】有趣的沉浮現象教學目標:1、能根據生活經驗預測常見材料制成的物體在水中的浮沉狀態(tài);能用實驗的方法判斷物體的浮沉,會通過觀察、實驗驗證假設是否正確;能設計實驗驗證沉入水中的物體也受到水的浮力。2、知道水中的物體受到水的浮力。理解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應用。3、能體驗到科學證據對科學結論的重要性,要尊重事實,尊重數據。教學重難點
2024-12-05 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