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nèi)容簡(jiǎn)介】
如圖,在四棱錐 P - ABCD 中,底面 ABCD 為平行四邊形, ∠ ADC = 45176。 , AD = AC = 1 , O 為 AC 的中點(diǎn), PO⊥ 平面 ABCD . 證明: AD ⊥ 平面 P AC . 線面垂直的判定與性質(zhì) [ 思路分析 ] 只需證 AD ⊥ AC ,再利用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 [ 規(guī)范解答 ] ∵∠ AD C = 45176。 ,且 AD = AC = 1. ∴∠ DA C = 90176。 ,即 AD ⊥ AC , 又 PO ⊥ 平面 AB CD , AD 平面 AB CD , ∴ PO ⊥ AD ,而 A C ∩ PO = O , ∴ AD ⊥ 平面 P AC . [ 方法總結(jié) ] 1. 證明直線和平面垂直的常用方法有: ① 判定定理; ② a ∥ b , a ⊥ α ? b ⊥ α ; ③ α ∥ β , a ⊥ α ? a⊥ β ; ④ 面面垂直的性質(zhì). 2 .線面垂直的性質(zhì),常用來(lái)證明線線垂直. 如圖,已知 BD ⊥ 平面 ABC , AC = BC , N 是棱 AB 的中點(diǎn).求證: CN ⊥ AD . [ 解析 ] ∵ BD ⊥ 平面 AB C , CN 平面 ABC , ∴ BD ⊥ CN . 又 ∵ AC = BC , N 是 AB 的中點(diǎn). ∴ CN ⊥ AB . 又 ∵ BD ∩ AB = B , ∴ CN ⊥ 平面 ABD . 而 AD 平面 ABD , ∴ CN ⊥ AD . 面面垂直的判定與性質(zhì) 如圖所示,在四棱錐 P - AB CD 中,平面 P AD ⊥平面 AB CD , AB ∥ DC ,已知 BD = 2 AD = 8 , AB = 2 DC = 4 5 . M是 PC 上的一點(diǎn),證明:平面 M BD ⊥ 平面 P AD . [ 思路分析 ] 證明 BD ⊥ 平面 P AD ,根據(jù)已知平面 P AD ⊥平面 AB CD ,只要證明 BD ⊥ AD 即可. [ 規(guī)范解答 ] 在 △ ABD 中,由于 AD = 4 , BD = 8 , AB =4 5 , 所以 AD2+ BD2= AB2.故 AD ⊥ BD . 又平面 P AD ⊥ 平面 AB CD ,平面 P AD ∩ 平面 AB CD = AD , BD 平面 AB CD ,所以 BD ⊥ 平面 P AD . 又 BD 平面 M BD ,故平面 M BD ⊥ 平面 P AD . [ 方法總結(jié) ] 1. 證明平面與平面垂直,主要方法是判定定理,通過(guò)證明線面垂直來(lái)實(shí)現(xiàn),從而把問(wèn)題再轉(zhuǎn)化成證明線線垂直加以解決. 2 .線線垂直、線面垂直、面面垂直的相互轉(zhuǎn) 化是解決有關(guān)垂直證明題的指導(dǎo)思想,其中線線垂直是最基本的,在轉(zhuǎn)化過(guò)程中起穿針引線的作用,線面垂直是紐帶,可以把線線垂直與面面垂直聯(lián)系起來(lái). 如圖,在直三棱柱 ABC - A1B1C1中, A1B1= A1C1, D , E分別是棱 BC , CC1上的點(diǎn) ( 點(diǎn) D 不同于點(diǎn) C ) ,且 AD ⊥ DE , F 是B1C1的中點(diǎn). 求證: ( 1) 平面 AD E ⊥ 平面 BCC1B1; ( 2) 直線 A1F ∥ 平面 AD E . [ 解析 ] ( 1) 因?yàn)?ABC - A1B1C1是直三棱柱, 所以 CC1⊥ 平面 AB C , 又 AD 平面 ABC ,所以 CC1⊥ AD . 又因?yà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