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nèi)容簡(jiǎn)介】
擇題中出現(xiàn),屬中等偏易題。 考題剖析 。 例 7 、 ( 2 0 08 遼寧理 ) 在直角坐標(biāo)系 xoy 中 , 點(diǎn) P 到兩點(diǎn) ( 0 , 3 ), ( 0 , 3 )? 的距離之和為 4, 設(shè)點(diǎn) P 的軌跡為 C, 直線1y k x??與 C 交于 A,B 兩點(diǎn) . ⑴寫出 C 的方程 。 ⑵若 O A O B? , 求 k 的值 。 ⑶若點(diǎn) A 在第一象限 , 證明 : 當(dāng) 0k ? 時(shí) , 恒有O A O B?. 解 : (Ⅰ)設(shè) P ( x , y ),由 橢圓 定義可知,點(diǎn) P 的軌跡 C 是以 ( 0 3 ) ( 0 3 )?, , , 為 焦 點(diǎn) , 長(zhǎng) 半 軸 為 2 的 橢 圓 . 它 的 短 半 軸222 ( 3 ) 1b ? ? ?, 故曲線 C 的方程為2214yx ?? 考題剖析 。 (Ⅱ)設(shè)1 1 2 2( ) ( )A x y B x y, , ,其坐標(biāo)滿足22141.yxy k x?????????, 消去 y 并整理得 22( 4 ) 2 3 0k x k x? ? ? ?, 故1 2 1 2222344kx x x xkk? ? ? ? ???,. 若 O A O B? ,即1 2 1 20x x y y??.而21 2 1 2 1 2( ) 1y y k x x k x x? ? ? ?, 于是221 2 1 2 2223 3 210444kkx x y ykkk? ? ? ? ? ? ????, 化簡(jiǎn)得 24 1 0k? ? ? ,所以 12k ??. 考題剖析 。 (Ⅲ) 22 2 2 2 21 1 2 2()O A O B x y x y? ? ? ? ? 2 2 2 21 2 1 2( ) 4( 1 1 )x x x x? ? ? ? ? ? 1 2 1 23 ( ) ( )x x x x? ? ? ? 1226 ( )4k x xk???. 因?yàn)?A 在第一象限,故10x ?.由12 234xxk???知20x ?, 從而120xx ??.又 0k ? , 故 220O A O B??, 即在題設(shè)條件下,恒有O A O B?. [ 點(diǎn)評(píng) ]本小題主要考查平面向量,橢圓的定義、標(biāo)準(zhǔn)方程及直線與橢圓位置關(guān)系等基礎(chǔ)知識(shí),考查綜合運(yùn)用解析幾何知識(shí)解決問(wèn)題的能力 考題剖析 。 例 8 、 ( 200 8 湖北理) 如圖,在以點(diǎn) O 為圓心, | A B |=4 為直徑的半圓 AD B 中, OD ⊥ AB , P 是半圓弧上一點(diǎn), ∠ POB =3 0 176。,曲線 C 是滿足 || M A | |M B|| 為定值的動(dòng)點(diǎn) M 的軌跡,且曲線 C 過(guò)點(diǎn) P. (Ⅰ)建立適當(dāng)?shù)钠矫嬷苯亲鴺?biāo)系,求曲線 C 的方程; (Ⅱ)設(shè)過(guò)點(diǎn) D 的直線 l 與曲線 C 相交于不同的兩點(diǎn) E 、 F. 若△OEF 的面積 不小于. . .2.2 ,求直線 l 斜率的取值范圍 . 解 : ( 1 ) 以 O 為原點(diǎn), AB 、 OD 所在直 線分別為 x 軸、 y 軸,建立平面直角坐標(biāo)系, 則 A ( 2 , 0 ), B ( 2 , 0 ), D ( 0 , 2 ), P (1,3), 依題意得| MA | | MB | = | PA | | PB | =221321)32(2222=)( ?????<| AB |= 4. ∴曲線 C 是以原點(diǎn)為中心, A 、 B 為焦點(diǎn)的雙曲線 . 設(shè)實(shí)平軸長(zhǎng)為 a ,虛半軸長(zhǎng)為 b ,半焦距為 c , 考題剖析 。 則 c = 2 , 2 a = 2 2 ,∴ a2=2 , b2= c2 a2=2 . ∴曲線 C 的方程為 12222??yx. ( Ⅱ ) 依題意,可設(shè)直線 l 的方程為 y = kx +2 ,代入雙曲線 C 的方程并整理得( 1 K2) x2 4 kx 6= 0 . ∵直線 l 與雙曲線 C 相交于不同的兩點(diǎn) E 、 F , 22210( 4 ) 4 6 ( 1 ) 0kkk? ????? ? ? ? ? ? ???∴ ?1,33kk?????? ? ??? ( 3 , 3 ) 1kk? ? ? ?∴ 且 ② 設(shè) E ( x , y ),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