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簡介】
題設計的時候考慮到這一點,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設計一些容易的問題作為困難問題的鋪墊,由簡單到復雜,由具體到抽象。(三)提問設計要有一定的“角度”。同一問題,由于提問的角度不一樣,效果就會不一樣。新穎的問題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就如食物的色香味引誘人們去品嘗,也像商店里美麗的裝潢來招徠顧客。在設計問題的時候,作為老師的我們也要有角度的從學生的聽、說、讀、學著手,選取不同的角度進行訓練。(四)提問設計要有一定的“厚度”。要有厚度是說在一節(jié)課中必須要圍繞一定的教學目標,使學生活動的“量”“趣”都達到理想的程度。如我在教《The fisherman and the fish》一文時,我的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主要分為三個步驟:故事的整體呈現、故事的分段朗讀、文本的適度運用(其實也是語言中的感知、理解、運用三個環(huán)節(jié))。為了讓孩子們能順利說出四個愿望,我給他們搭了一個臺階,那就是出示四張圖片,讓孩子通過對故事的理解將四個愿望按順序排列出來。問題一、(Could you arrange the pictures?)有了前兩次的整體感知,孩子們對故事的了解更多了,于是我讓他們帶著問題二、“what are the wishes?”這個問題默讀,并找出故事中的四個愿望。四個愿望找出來之后,就是分段閱讀了。在教學設計上我將漁夫妻子的情感變化作為有感情朗讀故事的依據。第一個愿望,我主要是扶著孩子們學習的,通過問題How does the wife feel about the first wish?找出關鍵詞bee angry,不斷l(xiāng)isten and imitate. 通過模仿讀出感情。并示范和引導孩子分角色朗讀。第二、第三、第四個愿望,先讓孩子們帶著問題How does the fisherman’s wife feel about other wishes?自己去閱讀找出三個關鍵詞: get mad, shout, shout loudly. 在反饋的階段,讓孩子們通過對這些關鍵詞的理解自己去讀出感情,然后將他們的朗讀和錄音里的朗讀進行對比。不斷給與學生朗讀策略的指導。這樣的設計表現出不同的臺階、不同的層次、不同的活動細節(jié)。這就是“厚度”。摘 要:在語篇閱讀教學中通過設計問題,幫助學生梳理文本信息、理解文本內容已成為廣大英語教師的共識,并在教學中得到廣泛運用,然而,值得我們反思的是怎樣的問題才是有效的問題。筆者認為有效的問題設計應基于對語篇材料特點和內涵的深入挖掘,然后根據文本的特點進行個性化的設計,才能問出智慧,問出價值。下面,筆者欲結合《牛津小學英語》教材中閱讀教學的幾個案例,教師個人學習摘記資料來源題 目談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的問題設計作 者秦益鋒 王培生報刊名《小學教學設計 英語》期 次2010年第4期書 名版 別文章要 點 摘錄一、閱讀前設計問題——激發(fā)興趣,走進語篇1.導入性問題2.鋪墊性問題3.預測性問題二、閱讀中設計問題——理清思路,理解語篇1.導讀型問題2.梳理性問題3.細節(jié)性問題三、閱讀后設計問題——檢測評估,提升語篇學習體會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睂W生的思維過程往往是從問題開始的。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設計有效的問題,是啟發(fā)學生思維,引導學生走進語篇,在閱讀過程中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合作、探究獲取和處理信息,提高閱讀技能的重要手段。文中,作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分別從閱讀前、閱讀中和閱讀后這三個階段談了對語篇教學中問題設計的思考,在“如何提高小學英語語篇教學的有效性”這一方面給我們不少理論和實踐啟示和指導。以《6BU6 Planning for the weekend》這一課為例,本課第一課時A部分涉及What are you going to do…?這一一般將來時句型,學生第一次接觸這一時態(tài),掌握了這一結構和用法將對文本的閱讀和理解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放在“閱讀前”這一活動中,并圍繞這一句型提問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after class/this weekend…屬于鋪墊型問題;圍繞David 和Gao Shan的周末計劃,我分段提出了以下問題: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 on Saturday? On Sunday, there’s a concert. What is David/Nancy/Gaoshan going to do at the concert?這些問題有力地撐起了語篇的“骨架”,幫助學生理清了理解語篇的思路,提升了記憶語篇的效果,屬于梳理性問題。需要改進的是在進入文本之前可以讓學生預測一下文中談論的話題,設計導讀性話題??傊處煈盐照Z篇內容和學生特點,精心設計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內驅力,真正發(fā)揮提問的教學功能,同時還應鼓勵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促進語篇教學目標的達成,最終提高小學英語語篇教學的有效性。談語篇教學中的問題設計閱讀教學是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和培養(yǎng)學生初步運用英語的綜合能力的重要教學手段之一;而在小學高年級語篇教學作為閱讀教學的重要載體之一,對小學階段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他們以后的進一步學習和發(fā)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因為通過語篇教學,學生能有效地擴大學習知識面,增加詞匯量,從小養(yǎng)成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收集信息的技能。在語篇教學中,問題是教師輸出信息、轉遞信息和獲得教與學的反饋信息的重要渠道;高質量的問題的提出可以使學生的興趣得以保持和提高,幫助學生解讀語篇,理解語篇,使學生的思維得以發(fā)展、更新,舊知識得以連接和鞏固。因此科學地設計語篇教學中的問題,是每位老師不可忽視的。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深有感觸,同樣的閱讀材料,設計的問題有的讓學生思維活躍,有的則讓課堂“一潭死水”。為什么會這樣? 這是我們在教學中對問題的設計不到位造成的。存在問題:其一: 問題過于簡單,思考價值不大。有的問題只要學生回答“Yes.” “OK.” “All right.” 聽起來全班異口同聲,整齊劃一,但其實學生沒有真正進入思考狀態(tài)?!?其二:問題的難度過大,不知怎么回答。 畢竟小學生的生活經驗、知識和詞匯量都是有限的,難度過大的問題會讓學生一時組織不起通順的語言進行表述。其三:問題的設計針對優(yōu)秀生,忽視薄弱學生。閱讀理解對于薄弱學生來講是有難度和很大挑戰(zhàn)性的。有的教師習慣請學習程度好的學生回答,如果這部分學生能回答,就以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已經圓滿達成,長期以往,會打擊薄弱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反思與分析:語篇教學可以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