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作興趣呢?(一)、讓學生寫最熟悉的內(nèi)容,以“趣”激趣。作文命題應自由開放,出寬題,緊緊圍繞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們周圍的人或事、景或物為作文內(nèi)容,以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使學生感到有一種表達的愿望,有一種興趣想把自己想說的意思表達出來。如根據(jù)小學生的思想情況,作文題目可為《x x x, 我想說》。又可以根據(jù)學生不同年齡階段做游戲的特點,我們可以精心設計游戲內(nèi)容,游戲前,告訴學生要留意游戲的過程,注意同學的言行和表情。游戲后組織學生說過程,討論從游戲中懂得的道理,學生完得興高采烈,玩中有悟,自然會說得興致勃勃,寫起來就不難了,而且有興趣。(二)、以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寫作欲望。要使學生堅持不懈地自覺寫作文,最關鍵的是讓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并逐步養(yǎng)成習慣,滿懷樂趣地學習,在實踐中,我具體做好一下工作:首先用肯定的語言給學生自信心。學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范讀,小學生的果實受到鼓勵。興趣高昂,心情興奮有收獲感。其次,哪怕學生寫得不成功,也要給予鼓勵性的評價,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后在課堂上講讀,以此激發(fā)學生特別是差生的作文興趣。再次,在作文評語中給予鼓勵,為作文中的優(yōu)點“喝彩”,哪怕是只有一個詞用得生動,一個句子寫好或一個地方有新意,也要力其叫好。讓他們覺得“我也會寫”。從“怕寫”到“會寫”、“樂寫”邁步,循序漸進,最后達到共同的目標。最后辦好班級作文園地,把優(yōu)秀的篇、段張貼在上面,供全班同學學習品賞,還可以鼓勵并指導學生向報刊投稿等。(三)、開展形式多樣的作文活動,激發(fā)寫作興趣。小學生好奇心強、愛表現(xiàn),形式多樣的習作活動能調(diào)動學生的習作興趣。如開展課前讀報活動,讓學生到講臺宣讀自己的優(yōu)秀習作,或宣讀作文書上看到的好文章、精神片斷等,使每個學生都有參與表現(xiàn)的機會,為了表現(xiàn)自己,在課外時間他們就會趣味盎然地尋找或?qū)懽约簼M意的習作。又如開展作文競賽活動,競賽是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的有效手段,心理學家研究表明,由于競賽中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增長,因而多數(shù)人在比賽的情況下學習和工作一般比沒有競賽的情況下好得多。小學生喜歡表現(xiàn)自己,爭強好勝心強,開展競賽活動,給他們更多的參與和表現(xiàn)機會。這樣不但可以調(diào)節(jié)以往習作形式的氛圍,激發(fā)學生“我要寫”的興趣,還要以大面積地提高習作的質(zhì)量。我們還可以導語激趣,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等等來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興趣。培養(yǎng)寫作興趣是作文教學的突破口。二、從讀中悟?qū)?,讀寫結合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規(guī)定:“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密切配合......作文教學時,要指導學生靈活運用閱讀中的知識和技能。”閱讀是吸收,寫作是表達,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學生從閱讀中吸取營養(yǎng),利于學生從讀學寫,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這也是作文教學的基本途徑。(一)、從閱讀中學習文章的結構和表達方法。我們在寫作教學實踐中,作為教師要有意識地把作文指導滲透到閱讀教學中去,指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詞造句,連句成篇,連段成篇的方法。從教學實踐摸索到善于讓學生去觀察、去領悟的老師,所教的學生對閱讀知識的能力掌握的較高。無論低、中、高的學生,學習一篇課文,善于讓學生去體驗文字的表達美。年齡小的去讀,年齡稍大的學生去體會文章的結構和寫作方法進行分析。如中年級《爬天都峰》、《秋天的雨》、《富饒的西沙群島》、《記金華雙龍洞》描寫祖國山川沒,抓住景物特點,運用生動的語句、形象事物對比,使學生想試仿作者的表達方式。又如寫人《憶爸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作者思路清楚,采用總分總的結構方式,先總寫人物的好品質(zhì),再舉例分述,最后總結,分別從具體的事例,表現(xiàn)人物高尚的精神品質(zhì),記敘詳略得當、主次分明。指導學生學習這類課文,理解內(nèi)容,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分析這篇寫人文章的寫作特點和表達方式,理解作者是如何選材、如何把人物形象寫具體生動。在教學中持之以恒地把寫作指導滲透到閱讀教學中,通過長期的潛移默化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二)、聯(lián)系課文,適當摹仿,仿中求創(chuàng)。仿效自古以來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重要方法之一,仿效中蘊育著創(chuàng)造。白居易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是從李白的瀑布詩“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脫胎而來;王勃在《騰王閣序》中的千古名句“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讀了瘐信的《馬射賦》“落花與之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而推陳出新的。教育家魯普斯卡婭說:“模仿對于兒童,正如獨立創(chuàng)造對于成人那樣同等重要?!蹦7率莾和奶煨?,讀了課文的句、段,或多或少領悟到語言表達上的一些奧妙。仿寫就是把作者的寫作方法、寫作思路運用到另一結構相似的詞句或片斷中去,它是初學寫作的有效手段,是走向獨立習作的橋梁,是創(chuàng)造的基礎。(三)、加強朗讀背誦訓練,培養(yǎng)語感。常言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其中道出一個深刻的道理:文章源于積累。只有語言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泉涌、筆下生花。否則縱有思緒萬千,筆下也難有片言只語。古代的一些文人學士,如韓愈、蘇東坡......他們牙根就沒有學過語法修辭、邏輯,便能寫出千古流傳的好文章,其奧妙在于他們熟讀乃至背誦過大量的優(yōu)秀的作品,形成了敏銳的語感。所以語言的積累,語感的形成,有賴于多讀多背。實踐證明,運用語言文字,寫作能力的形成,也需要多讀多背,課內(nèi)多讀,課外也需要多讀多背。在教學中,必須加強朗讀訓練。要法語正確的朗讀好詞句篇,讀時做到眼到、口到、心到,還要適當增加背誦的量。通過讀、背使學生把課本的語言轉(zhuǎn)化為自己的語言儲備起來,提起筆就不會難了。(四)、做讀書筆記讀書筆記指的是人們在閱讀書報時所作的一些文字記錄,寫讀書筆記是一種很好的讀書方法,寫讀書筆記可以提高我們的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所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要指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要做好課內(nèi)課文的讀書筆記,但這還遠遠不夠,還要指導學生大量閱讀課外讀物,并做好讀書筆記。具體的方法在閱讀時摘錄書中的優(yōu)美詞語、妙語妙句、精彩片斷......并反復吟育,只有經(jīng)過長期積累,語言才會豐富,寫作時大量生動的語句就會涌向筆端。閱讀是學生獲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徑。學生可以從讀中學到“怎樣寫”,但這也需要我們老師長期有目的培養(yǎng),讓學生從閱讀中積累語言材料。從讀中學寫,讀寫結合,提高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