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簡介】
篇,希望借此提高學生的語篇閱讀能力,然而卻未對其加以有效利用,往往是用Read and answer等機械的形式過過場,然后組織學生不斷地跟讀、齊讀。這樣不僅浪費了自己辛苦準備的資源,學生在反復枯燥的操練形式中也會興趣索然,久而久之就會厭煩這樣的模式,最終導致課堂效率低下 4.小學英語語篇教學的基本原則 英語課堂教學追求樸實,真實,扎實。有效英語課堂在于教學設計的“可言可語”,教學方法的“能言能語”,教學過程的“又言又語”。如何才能將小學英語語篇教學打造成有效課堂,其中的關鍵就在于設計的有效性,而設計的有效性離不開“信息差”(information gap)的合理運用。所謂信息差就是人們對事物或人了解、知曉的程度存在著差距。人們通過交際,縮小或填補信息差距,從而達到一定的“信息平衡”(balance of information),實現交際目的。這種信息平衡是相對的,暫時的。英語教學亦然,要想讓學生運用英語進行有意義的會話交流,就必須在會話雙方之間制造信息差,使他們產生想從對方了解到有關信息的迫切愿望和需求,他們才會產生開口講英語的動機。有了信息差,會話才是在真實的語境中進行的有意義的交流,這樣,學生才愿意開口講英語,才能達到運用語言的目的。語篇是完整的語言材料,不管是對話還是故事,它都有相對完整的語意和語境,也有相對完整的語用功能。因此,不管采用何種教學方式都應當重視語篇整 體教學的理念,把語篇材料作為一個整體來處理。對話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設計的情景化、遞進性,使語言在真實的語境中得以呈現、操練與運用;故事教學中,要根據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把詞組、句型、語法知識等滲透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篇。如果說語篇是一座房子,那么單詞、句子就是它的磚瓦。脫離了單詞、句子,語篇就無從談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握教材間的聯系,語篇可結合字詞或句型,合理整合后再進行教學。除教學內容的整合外,為避免因使用單一的教學方法而無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可根據每個語篇自身的特點,選取幾種教學方法,加以適當調整,進行有效整合,以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中低年級的語篇多是一些簡單的對話,而到了高年級階段,語篇中包含一定的詞匯量和句型,也穿插著相應的語法知識,篇幅相對較長,這是與初中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銜接。因此,教師要樹立發(fā)展的教學理念,要以整體性課程結構觀為指導,根據教學實際和學生未來學習的需要,有的放矢地對教學內容和知識點作適當的補充和延伸,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語篇教學可分為兩種:一是把語篇當作過程,探討與語篇的生成和理解相關的因素;二是將語篇視為“產品”,從篇章的結構和內容出發(fā),尋求帶有規(guī)律性的東西。任何語篇都是一個有意義的整體。它包括一定的情景和完整的情節(jié)。教師只有將語篇作為整體來處理, 才不會破壞故事的完整性和連貫性。我們要將這兩種模式相結合,充分挖掘語篇所包含的語言知識、結構及功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閱讀、吸收和消化的空間,以培養(yǎng)學生主動建構語篇的能力,達到整體輸出的目的。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要較好地實施語篇教學,本人以為應注意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課前預習的有效性語篇相對較長,涉及的詞組、句型、文化信息較豐富,對于英語初學者來說有一定的難度。預習有利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自學能力,有利于學生提高聽課效率,有利于學困生扭轉學習被動的局面。因此,為了減輕課堂上的教學壓力,教師可以布置學生做好預習工作。預習要有目的性、針對性。對于一般性的文章,教師可讓學生聽錄音、跟讀語篇、適當翻譯中文意思,劃出自己不理解之處;對于一 些含有豐富背景知識的語篇,教師可先組織學生了解相關語篇背景知識。如外研社第八冊Module3Unit1The sun is “雨”的語篇,教師可以讓學生搜集關于雨形成的過程等資料,學習時學生就更能主動融入課堂。 情景創(chuàng)設的有效性心理學實驗證明:識別同一內容、用不同的方法具有不同的識別速度,而使用具體事物的效果是最明顯的。語篇具有相對完整的語境,教師只有設計有意義的情景,為學生創(chuàng)造產生語篇的條件,學生才能實現高效的輸出。小學英語教材所體現的語言概念、語言現象和語言交際環(huán)境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教師可使之轉化為課堂教學的直觀情景或模擬情景。第一階段:直觀情景,可用于四、五年級。直觀情景是指授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盡量使用實物或直觀教具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和啟發(fā)學生的思維。第二階段:模擬情景,可用于五、六年級。模擬情景是指借助現有條件,部分地模擬教材所呈現的語言內容和交際場面,要求學生在模擬環(huán)境的啟示下,尋找自己的語言感覺和語言角色。教師要善于結合課堂教學的實際需要,利用實物或模型、圖片或簡筆畫、自制教具、音樂、多媒體、肢體語言等創(chuàng)設有意義的情景,讓學生能積極地根據目標語言,經過思維的加工,從而實現創(chuàng)造性輸出。 活動設計的有效性新《課標》指出:“活動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fā)點,內容和方式要盡量真實;并應積極促進英語學科和其他學科間的相互滲透和聯系,使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審美情趣和藝術感受、協(xié)作和創(chuàng)新精神等綜合素質得到發(fā)展?!毕胍獎?chuàng)設有效的課堂,首先活動設計要注重生活化,教師應設計與學生實際生活相仿的活動,力求言之有物,努力建構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語言支架。真正做到讓學生活學活用。其次,活動要有一定的層次性。在進行語篇設計時要考慮難易程度。如果活動過于簡單,學生會失去深入探究的興趣。如果活動太難,易使學生失去信心。對于梯度的正確把握,可以使課堂教學過程更自然順暢。因此,活動設計要講究由易而難,層層遞進。再次,活動設計要多樣化,力求讓人人體驗成功。由于各種因素導致了學生的學習起點不同,可以給予所有學生同樣的語篇材料,但設計不同的活動;也可以給不同學生不同程度的語篇材料,完成共同的活動。 拓展閱讀的有效性 在所有的語言技能中,閱讀能力是最容易保持的。作為高年級學生,一旦掌握了閱讀的方法,他們就能進行自主學習,在閱讀中進步。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雖然主要依靠課內閱讀,但不能僅僅滿足于此。課內閱讀是基礎,課外延伸是補充。實踐經驗證明,課外閱讀不但能促進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還能有效促進學生英語綜合技能的發(fā)展。教師可根據情況,布置相應的拓展任務。如收集相關的生活化的拓展性語篇,有選擇地讓學生進行閱讀,或可幫助學生和家長自主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語篇材料進行閱讀,還可通過介紹相關的英語故事網站讓學生網上閱讀英語小故事,定期開展閱讀交流展示。需要指出的是,拓展性語篇中的句型內容應與課堂上所教授的句型內容相近或相似,這樣才能達到鞏固舊知,提高閱讀效果的目的,使學生獲得一定的學習成就感。、WhileReading和PostReading的三個階段 PreReading——適當鋪墊,任務導入 ,引探導入在PreReading布置預測任務是語篇教學的有效導入方式之一,旨在通過讓學生完成探索任務,在學生原有的知識背景和語篇內容之間建立連接,從而對語篇主題有一個初步的整體感知,為進入語篇閱讀學習做好鋪墊。,聯想導入教材中在每個單元閱讀后都有與語篇主題內容相關的兒歌和大量的文本插圖,這些都為語篇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教師可以利用這些素材在語篇閱讀前布置活動任務,利用兒歌和文本插圖形象地展現語篇內容、揭示語篇中心,讓學生對語篇內容和主題展開聯想并建立初步認識,為語篇閱讀奠定基礎。 WhileReading——整體語境,層層深入 ,創(chuàng)設直觀情境創(chuàng)設直觀情境,就是讓學生在語篇整體的主題背景下能夠直接運用語篇中的語句,即語篇情境的直接復現。盡管經過Prereading環(huán)節(jié)的鋪墊,學生已經初步了解到語篇的主題,降低了語篇閱讀的難度,但是仍然有新的句式是學生語篇學習的難點和重點。而如果采取讀讀停停的方式讓學生邊讀邊學習新句式,不僅枯燥乏味,而且破壞了語篇的整體性。這就需要再置情境來突破,進而做到整體和局部相結合、點和面相結合。為此,教師應當設計有層次性的情境問題,幫助學生在泛讀中步步深入。教 師可以按如下三個層次引領學生泛讀:第一層次:讓學生聽課文對話,提出問題,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進入對話語境。第二層次:讓學生集體閱讀課文,找到答案,再現對話情境。第三層次:讓學生兩人一組分角色朗讀課文,讓學生在直觀情境中切實體會如何運用語篇的重點語句,使其能夠真正掌握該句式的用法并加深記憶。,創(chuàng)設模擬情境創(chuàng)設模擬情境,就是在學生掌握直觀情境中的重要句式后,模擬與語篇主題相關的交際情境,模擬情境對話,讓學生在情境扮演中定位自己的語言感覺和語言角色,進而鍛煉學生自主運用句式的實踐能力。為此,教師可以借助實物或模型、多媒體、自制教具等素材進行情境創(chuàng)建,讓學生能夠在模擬情境中增加語篇重點句式的應用訓練,使語言應用能力得到提升。由此可見,在WhileReading實施情境教學,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真實、實際、實用并與課文有關的情境,能夠有效提升語篇教學的質量。 PostReading——綜合實踐,學以致用小學生口語運用能力的提高雖然主要依靠課內閱讀練習,但不能僅僅滿足于此。課內閱讀是基礎,課外延伸是補充,因而語篇教學還應當在PostReading部分開展綜合實踐,幫助學生把自己的經歷、知識、興趣和觀點與新知聯系起來,整合知識與技能,進行語言形式的基本訓練和綜合語言能力的訓練。這時候老師可以設計一些活動,來進行鞏固操練,也可以推薦閱讀,課外拓展。為了將課堂進行適當的拓展,使語篇閱讀延伸到課后,讓英語風暴更猛烈地潛入我們的心中,教師可根據教材中的語篇內容,收集相關的閱讀材料發(fā)給學生閱讀,并利用好已訂閱的英語報刊,有選擇地進行閱讀。7.結語總之,語篇教學應避免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實效缺失現象。作為課堂主導者的教師要時刻關注語篇教學的最新理論成果,并將其與教學實踐相結合,切實提高小學英語語篇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在活動中吸取語用知識、認知知識、文化知識、文化背景,形成和提高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參考文獻[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1,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2]葛炳芳,中學英語閱讀整體教學的理論與實踐,.[3]阮周林,2001,交互閱讀模式及其對教學的啟示,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第9卷2期。[4]陳力,2006,語篇教學思想與新課程背景下的英語教學,課程教材教法第8期。[5]龔海平,2009,關于小學英語語篇教學的幾個問題,常熟市小學英語研討會上的報告。[6]張廣軍,2003,信息差在英語教學活動中的運用,中小學外語教學與研究第9期。[7]朱勇弟,2006,英語語篇教學的原則、目標及模式,文科教學探索第12期,3435頁。[8]閔長政,1998,階段性情景教學方法初探與實踐,中小學外語教學第2期。[9]費麗,2008,淺談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的幾個“有效性”,.[10]魏純雅,2004,英語教學中實施語篇教學應注意的問題,南平師專學報第23卷3期,7879頁。[11]魯子問,2006,小學高年級英語語篇教學,華中師范大學北京研究院。[12]居梅芳 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文本再構的實踐[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11年,第05期。[13]袁崢 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教育科研論壇,2011年,第05期。第四篇: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英語語篇教學有效性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英語語篇教學的有效性楚州實驗小學 周菁菡伴隨著小學英語學科的成長,我們的關注點從詞匯教學到對話教學,再到語篇教學。每一次的潛心探索都是一次成長和提高。我們研究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讓孩子們學得更好,讓小學英語這一學科“飛”得更高。步入高年級,《牛津小學英語》課本的語篇就變得較長,容量較大,語篇中涉及一定量的生詞、句型以及文化背景知識,許多教師覺得語篇教學難以把握。難教、怕教成為教師們的共識。因此,如何提高小學英語語篇教學的有效性成為教師共同關注的話題。一、小學英語語篇教學的內涵所謂“語篇”,即discourse。對于“discourse”的概念,《牛津高級英漢雙解詞典》對此作了明確的解釋,即“the use of language in speech or writing in order to produce meaning。language that is studied,usually in order to see how the different parts of a text are connected”。由此可見,任何以特定文體整體呈現的語言材料的教學,在廣義上都是語篇教學。這就包括各種文體的語篇教學,散文、詩歌、戲劇對白、說明文、記敘文、論說文、應用文等,也包括中國的對聯和日本的只有十七音節(jié)的俳句。依照這樣的概念界定,即使是最簡單的英語對話材料也因該放在語篇教學的高度去對待和處理。語篇教學則是指在具體語境中教學單詞和句型,主張把單詞融入句子中教學,從整體人手,展現給學生完整的語言概念。對于小學英語教學來說,首先要培養(yǎng)的是學生的聽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