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簡介】
he zoo》這一單元時,如果按照傳統教學帶領學生拼讀就難免枯燥,而運用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制作動畫課件,在學生面前展示出動物園的畫面,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鮮活的動物園場景,讓學生的無意注意變?yōu)橛幸庾⒁?,并加入不同聲音,讓學生先聽聲音猜動物,繼而呈現動物,再打出單詞,最后讓學生親自操作電腦畫幾只小動物,邊畫邊念。這一動畫情景的創(chuàng)設,使抽象、枯燥的單詞具體化,形象化了,大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從而產生了強烈的學習欲望。再例如,在教學“Can I help you ?”這一語言內容時,在鞏固階段為了多側面、多角度的讓學生正確理解和靈活運用該語言知識,我設計了一組對話內容。從網絡中下載了一些生活中可以運用該語言的不同生活場景。如:商場購物的場景、飯店接待的場景、車站機場的場景、書店買書的場景及戶外場所幫助他人的場景等等,當學生看到這些生動的畫面時,頓感真實親切,情緒高漲。我還節(jié)選了他們愛看的動畫片《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中父子一同購物的片段,去掉人物對話,讓學生給片中人物配音,然后分角色進行情景會話,學生都欣喜不已,連平時不愛歡發(fā)言的幾個學生都非常踴躍地舉手表演,使課堂真正成為他們的交際場所。二、運用多媒體,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受人工操作和現場的限制,知識重點、難點往往不易解決。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極大地豐富教學手段和內容,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結構和過程,使得教材內容得以直觀再現,重點易于突出,難點易于突破,極富表現力,易于學生掌握。這是因為現代計算機技術圖形處理的能力很高超,把這一特有功能運用到教學中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態(tài)為動態(tài),化枯燥為生動。抽象思維、邏輯思維、語言表達等方面的障礙在計算機的作用下被化解了,消失了,從而降低了 學習難度,使教學難點得以順利突破,教學重點得以順利解決。學生也為其形式之新穎,聲畫之精彩而耳目一新,從而產生樂學情緒。例如在教授介詞用法和詞組搭配時,利用多媒體技術把抽象的詞組設計成情景方式,通過動畫進行情景組合,使學習過程有動、有靜、圖文并茂,從而使學生感性地認識了英語。教低年級學生幾個方位介詞:in、out、on、under、over和含有這幾個介詞的詞組。為了增強形象性,把抽象的邏輯概念具體生動化,我設計了一個flash動畫,畫里的主要演員是一只活潑好動的小蜜蜂,主要活動場所是一朵美麗的鮮花。在花朵的旁邊是寫有這幾個介詞的按鈕。當鼠標單擊in時,小蜜蜂會鉆進花芯里;當點擊out時,它又會從花芯中鉆出來跳舞;當點擊on時,它停落在花瓣上;當點擊under時,它藏到花瓣的下面;當點擊over時,它又懸停在花朵上方飛動。一段簡單的flash動畫,把幾個用語言不容易解釋清楚的方位介詞形象生動地表達出來,美妙的畫面又給學生帶來新奇感和美的享受,使記憶活動變得輕松而深刻。再例如在教五年級下冊《What are you doing》這一單元時,現在進行時態(tài)是一個難點。為了讓學生更加容易理解這個知識點,教師可以設計一幅爬山的動畫片,畫面上有一座山,一個小男孩跳進畫面,站在山下,再點擊,小男孩一步一步朝山上走去,邊走邊說:“I’m climbing the hill.”然后教師問學生:“What is he doing ?”學生回答:“He’s climbing the hill.”男孩停止爬山,開始喝飲料,學生們就會很自然的說:“He’s having a drink.”男孩拿出書來讀,學生們就會說:“He’s reading a book.”男孩繼續(xù)走,顯得高興,唱起歌來,學生們就能說:“He’s reading a book.”再次點擊,跳出一個小女孩,此時用復數表示,畫面重復以前的動作。學生們在這樣的情景和動畫中不知不覺地自己去思考、探究、理解進行時態(tài),自主的完善了認知結構。把知識化簡單為容易。三、多媒體技術能增大課堂教學密度,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從期望得到的教學目的和教學效果出發(fā),將教學內容重新編排、認真篩選,事先編制好教學內容和程序,節(jié)約了大量的時間,使教學節(jié)奏明顯加快,教學密度增大。而且教師只用一只小小的鼠標,就可以避免多次交換使用錄音機、錄相機、幻燈機、實物投影儀、掛圖等等。方便、快捷、高效多媒體教學通過演示課件,使授課方式變得方便、快捷,節(jié)省了教師授課時的板書時間,大大提高了信息輸出量,加快課堂節(jié)奏,增大課堂密度,提高了教學效率。如:小英語第五冊(上)《Unit 2 The days of the week》的新單詞多,并且還要學習有關課程的對話。學生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理解、記住這些詞組,熟悉相關的句型,增強語言的表達能力呢?多媒體教學設計就幫我達到了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在備課時,我把學生的課程表通過生動的動化畫面展示出來,我再按照時間順序(周一到星期五)把對話制成flash故事。上課時,首先利用課件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情景,幫助學生學習詞組及句型,學生在這種輕松的氣氛中較好地通過了“聽、說、認、讀”關,為學習“Let’s talk”掃清了障礙;然后以“視、聽、說”引出全文,使學生在欣賞“FLASH電影”中理解和學習語言;再通過逐段問答吸引學生對畫面的注意,在問答中強化學生對語言點的記憶。這樣,學生就能系統地理解和掌握單詞和對話。在one by one 的練習中,每位學生都得到了語言表達的機會,也就培養(yǎng)了聽和說的能力;最后,在“視、聽、說”的同時,加強對較難句子的學習,對難詞、難句作適當地分析、解釋,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四、利用多媒體,激活學生形象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 實行素質教育是當今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又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小學生都有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他們有豐富的想象力,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使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1)情境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形象思維是對形象信息傳遞的客觀形象體系進行感受、儲存的基礎上,結合主觀的認識和情感進行識別,并用一定的形式、手段和工具創(chuàng)造和描述形象的一種基本的思維形式。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夠使教學內容以生動的畫面、聲音等各種形式體現出來。在英語教學中,如蘋果、尺等實物可以利用圖片展示給學生看讓學生有一定的直觀認識。但同時英語是一門語言最終要使學生能夠進行交流為目的,顯然許多知識與學生現實生活或實際環(huán)境相脫離,對于學生來說是比較抽象的東西。但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景,能讓學生充分感知事物,化抽象為具體,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拓寬思維廣度,提高思維靈活性。這樣,教學內容更明確,形象更生動,方法更有效,學生掌握速度快、功效高。(2)知識遷移,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發(fā)展與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力,是當今世界教育者高度重視、廣泛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利用一切所能利用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能力以培養(yǎng)出更多的富有多方面創(chuàng)造能力的人才。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課借助多媒體范圍廣,容量大、信息多、圖文并茂的特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縮短反饋的時間并組織學生引申遷移所學的知識,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例如在教學完課文對話之后,可以用多媒體展示呈現與課文內容相似的情境,在模擬的情境中鼓勵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像,運用所學的內容來編對話并將對話表演出來,這樣既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又進行了知識的拓展與延伸。雖然多媒體輔助教學有諸多的優(yōu)點。但是,認為多媒體技術可以完全取代傳統教學手段,片面追求感官效果,以致于一些本來可以幾句話說清楚的問題,也要動用大量復雜的多媒體形式來表現,顯然是不切合實際的。而一個好的課件應該是經過細心設計,富有藝術性的作品,應該充分體現教師的教學結構、教學思想,而不是簡單的文字加圖片,把全部的操練材料、問題和答案都輸入到計算機,就是多媒體教學了,這樣的話,不但起不到應有的效果,反而可能還會畫蛇添足,多此一舉了。教師應當記住的是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多媒體技術只能作為服務于課堂教學的一種手段。如果聽任多媒體課件自行其是,教師只顧埋頭操作電腦,勢必使學生的注意力過多地吸引到課件形式上,減少了師生間的交流,從而忽略了教學目的。因此教師應該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技術來輔助英語教學,不能亂用或濫用。否則就起不到它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