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亞硝酸過量會(huì)促使重氮鹽本身的分解。 若酸量不足,生成的重氮鹽可與未反應(yīng)的苯胺作用生成復(fù)雜的化合物。如: ( C H 3 ) 2 C N = NC NC ( C H 3 ) 2C NN = N N H C H 3 N = NO偶 氮 二 異 丁 腈 對(duì) 甲 氨 基 偶 氮 苯 氧 化 偶 氮 苯 當(dāng)- N=N-原子團(tuán)只有一個(gè)氮原子與烴基直接相連,這類化合物稱為 重氮化合物 ,其中重氮鹽尤為重要。 R— OH+ N2 ↑+ H2O 六、芳環(huán)上的親電取代反應(yīng) 1. 鹵代 N H 2B r 2 / H 2 ON H 2B r B rB r+ 3 H B r白 色 3. 磺化 N H 2+ H 2 S O 4N H 3 H S O 4+1 8 0 ~ 1 9 0 ℃N H 2S O 3 H堿酸N H 3S O 3+內(nèi) 鹽 2. 硝化 N H 2H 2 S O 4N H 3 H S O 4+ N H 2N H 3 H S O 4+N O 2O HN O 2H N O 3七、 氧化反應(yīng) N H 2 N ( C H 3 ) 2N ( C H 3 ) 2M n O2d i l . H 2 S O 4==OOH 2 O 2或 R C O 3 HO+ 重氮和偶氮化合物 無論是重氮還是偶氮化合物,分子中都含有- N=N-原子團(tuán)。 生成對(duì)位取代的亞硝基化合物。 與亞硝酸生成黃色油狀或固體的 N— 亞硝基化合物,與稀酸共熱分解 生成原仲胺。 ArNH2 + NaNO2 + HCl [Ar— N≡ N]+Cl- + NaCl + H2O 5℃ 生成的重氮鹽在低溫下較為穩(wěn)定,加熱則放出氮?dú)狻?胺在堿性條件下,能與芳磺酰氯 (如苯磺酰氯、對(duì)甲苯磺酰氯 )作用,生成相應(yīng)的磺酰胺;叔胺 N上沒有 H原子,故不發(fā)生磺?;磻?yīng)。 四、 磺?;磻?yīng) 脂肪族或芳香族 1176。 S O 2 C lR N H 2R 2 N HR 3 N+N a O HS O 2 N R 2S O 2 N RHN a O HN a O H不 反 應(yīng)強(qiáng) 吸 電 子 基有 一 定 的 酸 性N a O H S O2 NRN a +(水 溶 性 鹽 )(不 溶 于 N a O H )(溶 于 酸 ) 該反應(yīng)稱為 Hinsberg反應(yīng),利用這一反應(yīng)可以鑒別或分離伯、仲、叔胺。 N H 2+ H N O 3 H 2 S O 4N H 2N O 2C H 3 C O O H / Z nC H 3 C O N HH N O 3H 2 S O 4N H C O C H 3N O 2H 3O +另外,氨基?;螅允青?、對(duì)位定位基,但活性降低。 該反應(yīng)的用途: 1. 用于胺類的鑒定 生成的 N取代酰胺均為結(jié)晶固體,具有固定而敏銳的熔點(diǎn),根據(jù)所測(cè)熔點(diǎn),可推斷出原來胺的結(jié)構(gòu)。 胺可與?;噭{u、酸酐或羧酸作用,生成 N取代酰胺或 N,N二取代酰胺,基本上呈中性。 三、 ?;磻?yīng) 脂肪族或芳香族 1176。 N H 2 C H 2 C l+ N a H C O 39 0 ℃ N H C H 2 除鹵代烴外,某些情況下醇或酚也可作為烴基化試劑。RX為 佳SN2 RX NaOH R3NNH3 RNH2 R2NH R3N [R4N]+X— 反應(yīng)很難停留在第一步,可以繼續(xù)與鹵代烴作用生成仲胺,進(jìn)而生叔胺直至季銨鹽。RX為 佳SN2 RX NaOH R3NRNH2 + R X:NH2XRR+ NaOH NHRR以 1176。 RNH2 + R X:NH2XRR+ NaOH NHRR以 1176。 R N H 3 C l+ + N a O H R N H 2 H 2 O+ N a C l +R N H 2 + H C l R N H 3 C l+ N H 2 + H C l N H 3 C l+ 利用這一性質(zhì)可將胺類與非堿性物質(zhì)分離開來。如: >N H 2p k b 9 . 3 0O H>N H 2C H 3>N H 2>N H 2C l>N H 2N O 2N H 2N O 2N O 28 . 5 0 8 . 9 0 1 0 . 0 2 1 3 . 0 1 3 . 8 2 當(dāng)取代基處于鄰位時(shí),一般情況下與取代基處于對(duì)位時(shí)的影響相似,但因取代基處于鄰位時(shí),其影響因素較多,較為復(fù)雜,常常會(huì)給出意外的結(jié)果。胺 (水的溶劑化作用) ( C H 3 ) 2 N H > C H 3 N H > ( C H 3 ) 3 Np k b : 3 . 2 7 3 . 3 8 4 . 2 1 2. 芳胺 N H 3:> N H 2: NHH綜上所述: 堿性: 脂肪胺 > NH3 > 芳香胺 >N H 2:N H:N:>p k b 9 . 3 0 1 3 . 8 0 近 乎 中 性取代芳胺的堿性: 取代基對(duì)芳胺堿性的影響,與其對(duì)酚的酸性的影響剛好相反。 胺> 1176。 胺> 1176。 N H 2R > N H 3pkb: 3~5 pkb: 與醇相似,伯胺、仲胺可以形成分子間氫鍵,其沸點(diǎn)高于相對(duì)分子質(zhì)量相近的非極性化合物 (如烷烴 ),而低于相應(yīng)的醇或羧酸 . 沸點(diǎn) () 脂肪胺的堿性強(qiáng)度: 在氣相或非水溶液中 —— 3176。 叔胺不能形成分子間氫鍵,其沸點(diǎn)低于相對(duì)分子質(zhì)量相近的伯胺和仲胺,而與相對(duì)分子質(zhì)量相近的烷烴差不多。 ( C H 3 ) 2 C O + H 2 N C H 2 C H 2 O H H 2 , N i 乙 醇 ( C H 3 ) 2 C H N H C H 2 C H 2 O H亞胺 3. 腈和酰胺的還原 NC H 3C6 H 5C=OC H 3 L i A l H 4 , 醚 NC H 3C 6 H 5 C H 2 C H 3C 1 5 H 3 1 C O O H N H 3 ,△H 2 O C 1 5 H 3 1 C O N H 2 △H 2 O C 1 6 H 3 1 C N H 2 , N i C 1 5 H 3 1 C H 2 N H 2 4. 酰胺的 Hofmann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