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O+或C H 3 C H 2 N O 2 N O 2H 3 C 由此看來,硝基中的兩個氮氧鍵的鍵長應(yīng)該是不同的,且氮氧雙鍵 (- N=O)的鍵長應(yīng)短些。 掌握季銨鹽的性質(zhì)及霍夫曼規(guī)則 。 硝基化合物 分子中含有 — NO2官能團(tuán)的化合物統(tǒng)稱為硝基化合物。其原因在于: 硝基中,氮原子和兩個氧原子上的 p軌道相互重疊,形成包括 O、 N、 O三個原子在內(nèi)的分子軌道: R N =OOOOR N:或 由于鍵長的平均化,硝 基中的兩個氧原子是等同的。 C H 3C H 3N O 2C H 3C H 3C H 3N O 2N O 2N O 2 N O 2N O 2N O 2混 酸混 酸混 酸3 0 ℃6 0 ℃6 0 ℃1 1 0 ℃混 酸2 , 4 , 6 三 硝 基 甲 苯( T N T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性質(zhì) ① 還原反應(yīng) 硝基很容易被還原。 C H 3N H 2N O 2C H 3N O 2N O 2N H 4 S H△C H 3N H 2N O 2還 原 鄰 位 還 原 對 位S n + H C la. 對酚、芳酸的酸性及芳胺堿性的影響 當(dāng)硝基的鄰、對位有 — OH、 — COOH存在時,由于-I、- C效應(yīng)的影響,將使酚、芳酸的酸性增強。 、 2176。氨基若連在側(cè)鏈上的芳胺,一般以脂肪胺為母體,苯為取代基來命名。 ) HN H 2N H R 還原氨化法是制備 R2CHNH2或 R2CHNHR’類胺的好方法,因為仲鹵代烷進(jìn)行氨 (胺 )解時易發(fā)生消除反應(yīng)。 胺 (電子效應(yīng)的影響 ) 在水溶液中 —— 2176。如: C H 3 ( C H 2 ) 1 0 C H 3C H 3 ( C H 2 ) 9 N H 2十 二 胺癸 胺H C l有 機 層 : C H 3 ( C H 2 ) 1 0 C H 3水 層 : C H 3 ( C H 2 ) 9 N H 3 C l+ N a O H C H3 ( C H 2 ) 9 N H 2C H 3 ( C H 2 ) 1 0 C H 3C H 3 ( C H 2 ) 9 N H 2十 二 胺癸 胺 H C l有 機 層 : C H 3 ( C H 2 ) 1 0 C H 3水 層 : C H 3 ( C H 2 ) 9 N H 3 C l+ N a O H C H 3 ( C H 2 ) 9 N H 2C H 3 ( C H 2 ) 1 0 C H 3C H 3 ( C H 2 ) 9 N H 2十 二 胺癸 胺H C l有 機 層 : C H 3 ( C H 2 ) 1 0 C H 3水 層 : C H 3 ( C H 2 ) 9 N H 3 C l+ N a O H C H 3 ( C H 2 ) 9 N H 2十二烷 二、 烴基化反應(yīng) 氨是一種親核試劑,可以與鹵代烷或活潑芳鹵發(fā)生親核取代反應(yīng),在氨的 N原子上引入烴基,故稱烴基化反應(yīng)。如: N H 2 +N H2 C H 3 O HH 2 S O 4 , 2 2 0 ℃或 A l 2 O 3 , △ N ( C H 3 ) 2N H 2 O H+ Z n C l 2 , ~ 2 6 0 ℃+ 2 H 2 O+ H 2 O 芳胺與鹵化烷反應(yīng)時,有鹵化氫產(chǎn)生,為防止鹵化氫與芳胺成鹽,使反應(yīng)困難,在烷基化時要加入定量的堿。 2. 從胺的混合物中分離出叔胺 由于生成的酰胺是中性物質(zhì),一般不能再與酸成鹽,而叔胺又不發(fā)生?;虼?,伯、仲、叔胺的混合物經(jīng)酰化后再加稀酸可將叔胺從混合胺中分離出來。重氮化反應(yīng) 與亞硝酸生成黃色油狀或固體的 N— 亞硝基化合物,與稀酸共熱分解 生成原仲胺。如: C H 2 N 2 N = N N H C H 3N N C l+N N+H S O4N N+B F 4( 氯 化 重 氮 苯 )α 萘 基 重 氮 硫 酸 鹽苯 重 氮 鹽 酸 鹽 苯 重 氮 氟 硼 酸 鹽重 氮 甲 烷 苯 重 氮 氨 基 對 甲 苯一、 重氮鹽的制備 —— 重氮化反應(yīng) N H 2+ H N O 2 N a N O 2 + H C lN a N O2 + H 2 S O 40 ~ 5 ℃N N C l+ N N+ H S O 4或這里值得注意的是: 1. 無機酸要大大過量。 放氮反應(yīng) 重氮鹽在一定條件下分解,重氮基被其它原子或基團(tuán)取代,同時放出 N2↑。 A r N 2+XC u C l / H C lC u B r / H B rC u C N / K C NC u 粉 , △C u 粉 , △C u 粉 , K C NA r C lA r B rA r C NC lC H 3 N H 2 N a N O 2 / H C l0 ~ 5 ℃ C H 3 N 2 + C l C u C l / H C lC u 粉 , △ C H 3C lN H 2N a N O 2 / H B r0 ~ 5 ℃C lN 2 + B rC u B r / H B rC u 粉 , △C lB r 注意: 制備溴化物時,可用硫酸代替氫溴酸進(jìn)行重氮化,但不宜用鹽酸代替,否則將得到氯化物和溴化物的混合物。 保留氮的反應(yīng) N 2+XO H+ N H2 N H R N R 2N = N O HN = N N H 2N H RN R 2N = N O HN = N N H 2N H RN R 2重 氮 組 分 偶 合 組 分偶合反應(yīng)的最佳條件 偶合反應(yīng)不能在強酸或強堿性介質(zhì)中進(jìn)行。 N N+ :+N ( C H 3 ) 2N N= N ( C H 3 ) 2偶氮化物的還原 N 2 + XO H+ N H 2 N H R N R 2N = N O HN = N N H 2 N H RN R2SnCl2/HCl N2+XOH+ NH2 NHR NR2N=N OHN=N NH2 NHRNR2H2 N 2 + XO H+ N H 2 N H R N R 2N = N O HN = N N H 2 N H RN R2H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