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若予以會面,應由接待人員引領到接待處,若不予以 會面或被訪者不在,則應用委婉的方式告知來訪者。 e. 接待推銷員和業(yè)務員 ? 推銷員 /業(yè)務員同其它客戶一樣,也是公司的客人,應以禮相待,不可草草回絕了事,但注意不要直接介紹給總經理,而應介紹相關的負責人員。 ? 比如: ? “對不起,恐怕 X先生 /小姐今天不能見您,可否讓他的助理處理這件事情?”或“對不起,恐怕 X 先生 /小姐今天不能見您,他正在參加一個會議,您要不要再約另一個時間?” d. 接待有預約的陌生客人: ? 當確認來 訪者是預約的客人時,應熱情招呼:“ X 先生 /小姐已經在等您了,請在這里稍候,我這就告訴他您來了。 c. 接待沒有預約的??? ? 接待沒有預約的??蜁r,即便是熟識的客人,也不得未經上司允許擅自引見,而必須預先通報。然后把寫有請示內容的紙條交給上司,聽候吩咐,退出辦公 室時應再次向客人道歉; ? 客人離去時,應相送至門口,并向對方道別?!? p. 通完話要道謝或道別,應等對方先掛電話后,再掛斷電話。 (如果電話設有 hold 鍵,可以使用該鍵。 k. 對方是熟人或重要客戶。 h. 如果對方要找的人不在,應說:“對不起, X先生 /小姐不在公司,您看是否需要留言?”然后可以告訴對方他要找的人可能什么時候回公司,或向其推薦該部門的其他人員,讓對方留言?!比粲錾贤赓e問訊,如沒有聽清楚,應說:“ Sorry, I beg your pardon?” g. 如果需要詢問對方姓名或公司名時,應說:“對不起,請問您是哪一位?”、“請教貴公司的 名稱”。 e. 拿起話筒應先問好,并報出公司簡稱:“您好,物業(yè)管理處。 c. 盡量使用普通話或英語同別人對話。 接聽電話 a. 鈴聲一響,就必須準備接聽電話,不要讓鈴聲鳴音超過三次以上。在將一個人介紹給很多人的時候,應先向全體介紹這個人,然后再依坐著或站著的次序一一介紹。 介紹 a. 自我介紹時,切忌說話羅嗦,在 用語上應盡量 少說“我如何、我怎樣”的不規(guī)范用語,而多用“我們公司”“鄙公司”等規(guī)范用語。 e. 如果要將名片放在桌上,不要在上面壓東西。 b. 出示名片時要雙眼注視對方,用雙手遞給,并說:“請多關照”、 c. “請多幫忙”、“請多指教”之類的敬語。 e. 人多時,注意不要交叉握手,可以等別人握完再握。 c. 握手時,要脫去手套,因故不能脫掉,要向對方表示歉意。 握手 a. 對待來訪客戶,我方工作人員應先伸出手來,表示歡迎。 h. 同事間打交道也要彬彬有禮,碰面時要打招呼,乘電梯時要相互禮讓,在辦公室內交談和接打電話時要輕聲細語,不影響別人工作。如果對方是女士,則不應該長時間注視對方。 e. 女士坐下時,要拉好裙擺,雙膝并攏,小腿可自然地交叉在一起,但不要翹二郎腿。 儀表儀態(tài) a. 走路時上身應保持挺直,雙手自然擺動,避免上身晃動; b. 站立時不要彎腰屈背,手應自然下垂或交叉放在身前; c. 坐下時要慢,坐姿要端正。 6. 人員著裝和儀容儀表要求 儀容著裝 a. 男士頭發(fā)不過衣領,鬢角不過耳,不留胡須,不梳奇異 發(fā)型; b. 女士不濃裝艷抹,不佩帶耳垂,不帶墨鏡; c. 指甲要經常修剪,不得留長指甲; d. 不使用濃烈香水、發(fā)水,當值之員工不能食用蔥、蒜等氣味濃烈的食品; e. 根據(jù)工作需要按規(guī)定著裝,保持衣飾整潔、皮鞋光亮; f. 穿西裝需注意下列事項: ? 內穿襯衣以淺色為主,不可著花襯衣,襯衣需常換,保持領口、袖口的干凈、整潔; ? 穿著西裝必須帶領帶,領帶花色要大方、干凈,外觀應平整; ? 穿著深色西裝時,不宜搭配淺色襪子; ? 穿雙排鈕西裝時,要扣好鈕扣。 g. 不可把手放在人家肩上或碰人家任何地方 除老朋友見面時會彼此擁抱以外,通常只是見面時握握手。 f. 不要說話太大聲 不要大聲說話,大聲說話給人的印象是過于自負,或自視太高。人們 都不喜歡別人不經邀請越過界限而靠得太近。這樣 你才可以從容地用右手與人握手,這樣既不至過分激動,也不會使飲料濺到雙方的手上,而且這樣就使你的右手保持干爽而溫暖。 c. 吸煙 現(xiàn)在絕大多數(shù)的公眾場合是嚴禁吸煙的,如果你點上煙會立即引起人們的討厭,請千萬遵守不吸煙的規(guī)則,即使人們允許你吸煙,也決不可讓煙灰掉在地板上,必須找到煙灰缸。堅實的握手,表示有自信、溫暖、坦率和真誠。要有最佳效果的話,那就既要有臉上的回應表示,也要有手勢上的回應。 這里提供社會場合幾條禁忌,以供參考。如在公園休息亭,如果你想阻止別人和你同坐一條長凳,那么從一開始你就要坐在長凳的中間,這就會給人一種印象,似乎凳子比較 短,這樣你就能成功地在一段時間里獨占這條凳子。然而,若在較為空曠的公共場合,人們的空間距離就會擴大,如公園休息亭和較空的餐館,別人毫無理由挨著自己坐下,就會引起懷疑和不自然的感覺。此外,人們對自我空間需要也會隨 具體情境的變化而變化。例如,性格開朗,喜歡交往的人更樂意接近別人,也較容易容忍別人的靠近,他們的自我空間較小。當人們接觸到有權力有地位的人時,不敢貿然挨著他坐,而是盡量坐到遠一點兒的地方,這都是為了避免因侵犯他的自我空間而惹他生氣。我國古代的皇帝,坐在高高的龍椅上,與大臣們拉開了較大的距離,獨占較大的空間,大臣們在皇帝面前均要彎腰低頭,眼睛不能直視皇帝,退朝時還要背朝外 出。 b. 社會地位不同,交往的自我空間距離也有差異。例如,北美人理解“自我” 包括皮膚、衣服以及體外幾十厘米的空間,而阿拉伯人的“自我”則僅 限于心靈,他們甚至把皮膚當成身外之物,因此,交往時,往往出現(xiàn)阿拉伯人步步逼近,總嫌對方過于冷淡;而北美人卻連連后退,接受不了對方的過度親熱。 a. 不同國家、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其交往距離也不同。”自然,這種社交距離不是談婚論嫁的場合。有這樣一個小伙子,他愛上了一個姑娘,向姑娘求婚遭到了當眾拒絕。 b. 顯然,相互交往時空間距離的遠近,是交往雙方之間是否親近、是否喜歡、是否友好的重要標志。這是一個幾乎能容納一切人的“門戶開放”的空間,人們完全可以對處于空間的其他人,“視而不見”,不予交往,因為相互之間未必發(fā)生一定聯(lián)系。 a. 這是公開演說時演說者與聽眾所保持的距離。這時,相互間的目光接觸已是交談中不可缺免的感情交流形式了。 c. 在社交距離范圍內,已經沒有直接的身體接觸,說話時,也要適當提高聲音,需要更充分的目光接觸。公司的經理們常用一個大而寬闊的辦公桌,并將來訪者的座位放在離桌子一段距離的地方,這樣與來訪者談話時就能保持一定的距離。距離與情境和關系不相對應,會明顯導致人出現(xiàn)心理不適感。結果,客人自始至終都盡量靠到沙發(fā)外 側扶手上,且身體也不得不常常后仰。其近范圍為 4~ 7 英尺 (~ 米 ),一般在工作環(huán)境和社交聚會上,人們都保持這種程度的距離。 社交距離。任何朋友和熟人都可以自由地進入這個空間,不過,在通常情況下,較為融洽的熟人之間交往時保持的距離更靠近遠范圍的近距離 ( )一端,而陌生人之間談話則更靠近遠范圍的遠距離 (4英尺 )端。陌生人進入這個距離會構成對別人的侵犯。個人距離的近范圍為 ~ 英尺( 46~ 76 厘米)之間,正好能相互親切握手,友好交談。 個人距離。在異性之間,只限于夫妻和戀人之間。 b. 就交往情境而言,親密距離屬于私下情境,只限于在情感上聯(lián)系高度密切的人之間使用,在社交場合,大庭廣眾之前,兩個人(尤其是異性)如此貼近,就不太雅觀。 a. 這是人際交往中的最小間隔或幾無間隔,即我們常說的“親密無間”,其近范圍在 6 英寸(約15 厘米)之內,彼此間可能肌膚相觸,耳鬢廝磨,以至相互能感受到對方的體溫、氣味和氣息?;?爾博士劃分了四種區(qū)域或距離,各種距離都與對方的關系相稱。 就一般而言,交往雙方的人際關系以及所處情境決定著相互間自我空間的范圍。根據(jù)不同物件的熟悉程度不時地調節(jié)適當?shù)臅?話距離在同一國家人中是因人而異的。 5. 人際交往的距離 : 在與本國人交談時,你是否注意到這一現(xiàn)象:一個陌生人或一般關系的異性朋友離你很近與你交談,你會感到很不舒服,於是你會有意或無意地往後移步與對方保持一定的交談距離。 ? 久仰――仰慕已久。 ? 久違――好久不見了。 ? 失敬――向對方表示歉意,責備自己禮貌不周。 ? 少禮―― 稱自己禮貌不周或請別人不拘小節(jié)。 ? 借光――用于請別人給自己方便或向別人詢問。常用的客套話,主要有以下幾種: ? 慢走――用于送客人的時的客套話。在我們這樣一個具有悠久文化傳統(tǒng)的國家晨,尤其是在社交場合,更要多運用婉辭,它能體現(xiàn)一個人的素質及尊重他人的個人素質。只要你在日常用語中表現(xiàn)出你的謙虛和懇切,人們自然也會對你報以尊重。 g. 另外,自謙和敬人,是不可分割的統(tǒng)一體。 ? 過獎――對方過分地表揚或夸獎。 ? 老朽――老年人的自我謙稱。 ? 笨鳥先飛――指能力差的人,做事恐怕要落后,比別人先行動。 ? 癡長――用于年紀較大的人,說自己白白地比對方大若干歲。 ? 錯愛――表示感謝對方的愛護。 ? 寒門――貧寒的家庭。 f. 常見的謙語,主要有以下幾種: ? 敢――表示冒昧地請求別人。 d. 謙語是最常用的一種用法,也是在別人面前謙稱自己和自己親屬。它們是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 即對人使用敬語時,對己則使用謙語。它與“敬語”相對,是向人表示謙恭的一種詞語。只有這樣,才會處處注意使用敬語。 g. 要努力養(yǎng)成使用敬語的習慣。 f. 要根據(jù)不同的對象,使用不同的敬語。所以,在使用敬語時,還要注意神態(tài)專注和語氣的真誠。這樣,如果你有尊重別人的良好修養(yǎng),必須先在思想上尊重別人。 d. 需要說明的是,敬語中的“請”與請求語中 的 “請”在詞義上略有區(qū)別,請求語中的“請”字是側重于有求于人,而敬語中的“請”字則側重于對別人的尊重和敬意,但兩者本質仍是相通的。 ? 寬衣――請別人脫下衣服。 ? 千金――稱別人的女兒。 ? 光顧――商家多用于以歡迎顧客。 ? 府上――尊稱對方的家或老家。 ? 高壽――用于詢問老人的年紀。用于書信開頭的稱呼之后。 ? 請便――請對方自便。 ? 華誕――尊稱別人的生辰。多用 于商家對顧客。多用于送人相片、書籍等紀念品時。 ? 貴姓――詢問對方姓名。 ? 奉陪――意為陪伴。 ? 奉告――意為告訴。 ? 呈正――把自己的作品送請別人批評改正。 ? 呈――恭敬地送上去。 ? 拜服――意為佩服。 ? 重念――尊稱長者或上級的掛念。此外,常見的敬語還有: ? 重教――尊稱長者給予教誨。 c. 在日常生活中,敬語也有一種習慣用法,如請教、包涵、 打擾等。 b. 敬語通常較多地用于比較正規(guī)的場合,常見的敬語用“請”、“您”、“閣下”、“貴方”、“尊夫 人”等。它與“謙辭”相對,是表示尊敬和禮貌的用語。當然,沒有必要致謝的時候,也不必總掛在嘴邊,要恰到好處,掌握分寸,否則也會給人一種巴結人的形象。 z. 俗話說:“禮多人不怪”。當說這類話時,既要熱情,又要坦誠、切莫言不由衷。另外,“對不起”有時還含有遺憾的意思。 x. “對不起”和“請原諒”也是社交中經常要講 的話,它們既是表示自己的歉意,也是表示對別人的尊重,不要羞于啟齒。 w. 在感謝別人時,最好說明原因。當受到別人的恭維或者稱贊時,中國人習慣說“過獎了”或者“不敢當”之類的客氣話,而外國人往往說“謝謝”。有時候,雖然你覺得心安理得,你最好還是說聲“謝謝”。 u. 有時盡管是很小的事情,也應當向別人道謝。 t. 每當?shù)玫絼e人的饋贈、幫助、服務或任何小小的恩惠,都應當向人家說聲“謝謝 你”來表示你的謝意和領了情。 s. 不論是何種場合,問候時表情應該自然和藹親切,臉上應帶著溫和的微笑。隨著社會的進步,交往中對語言文明的要求更高了。 p. 道歉語:實在對不起、請原諒、打擾 您了、失禮了、完全是我們的過錯、對不起、謝謝您的提醒、我們立即采取措施使您滿意。 n. 征詢語:你有什么事情?需要我?guī)湍阕鍪裁矗磕氵€有別的事情嗎?如果你不介意的話,我可以做……嗎?請你慢點講。 k. 迎送語:歡迎、歡迎光臨、歡迎再次光臨、再見。 i. 祝福語:托您的福、你真福氣。 g. 同情語:太忙了、不得了啊、這可怎么辦。 e. 贊賞語:太好了、真棒、美極了。 c. 致謝語:請多關照、承蒙關照、拜托。這兩種不文明行為是應堅決摒棄的。聽取他人報告,應鼓掌表示歡迎,專心聽講并作好會議記錄。進入會場后,與會者遇到熟識者可點頭微笑致意,不必四處握手打招呼。 一般與會者禮儀 a. 一般與會者參加會議應準時或提前進入會場, 不應拖拖拉拉。發(fā)言時,應禮貌地環(huán)視與會者,言語中應尊重組織者、主持人、與會者;如在發(fā)言中響起掌聲,應稍微作停頓。 主席臺成員禮儀 a. 會議主席臺成員一般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