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教學目的1積累文言詞語:易、戚、黨、賊、隱等;2學習自我擬問自我解答;3能具體評析孔子倫理道德中所謂的“正直”思想。3擬題者得分由答題者計負分,凡是沒有擬滿的題或擬題無效則按該題應得分數(shù)扣分;四以小組為單位,收集自學擬題卷。然就有挑釁孔子所謂“禮道”的意味。6孔子遭到奚落為什么還要說“丘也幸”?7孔子為什么說“父子互隱”還是“正直”的表現(xiàn)?8孔子為什么罵原壤是“賊”,還“以杖叩其脛”?9孔子為什么認為童子“居位”“并行”就不是“求益者”?樣沒有禮節(jié)的人,在孔子眼里自然就失去了“根本”,因此也就談不上“求益”。但是從法律意義上說,父子隱瞞,就會使社會正義遭受損害,將對社會正常秩序構(gòu)成。威脅,這種隱諱與法律理性精神相違背。還有人把此作為圣言,那不是糊涂就是別有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