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馬南邨的《不求甚解》。第一篇是培根的《談讀書》。讀書》中的一些名言警句:“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yǎng),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傊?,‘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南邨的文章《不求甚解》,或許會對我們有所啟發(fā)。進入新課的學習。“不求甚解”是陶淵明的一句名言。如何理解作者以此作為題目的意思呢?在學習本文的作者簡介時,韓老師著重指出了有關(guān)作者的三個知識點:①筆名,②主要作品,③與人合作的作品。學生分成7個學習小組開始逐題討論。5分鐘不到,一個學習小組已經(jīng)將出示的三個問題解決。韓老師在巡視時公。布了這個小組的進度。又用了不到2分鐘,分組討論結(jié)束了。組推舉一名學生的方式,進行全班交流。的根本不同,明確了立論與駁論的區(qū)別。出論題,并加以分析,提出論點;引用陸象山的語錄強調(diào)不因小失大,再次論證不求甚解。性和語言個性,學生的閱讀才會篇篇有得,而不至于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