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鍛煉學生的觀察比較、口頭表達、交流參與和應變能力。3.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競爭意識及團結合作精神。)那么我們這節(jié)課就到室外去舉行一次跳繩比賽。生1:我平時一次能跳70多下,沒人超過我。生2:我肯定比小紅多。教室里的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了,學生躍躍欲試,想顯示一下自己比別人強。到底比誰多,比誰少,多多少,少多少,好嗎?生1:我跳了45下,小明跳了40下,我比他多5下。極性,樹立自信心。整個過程教師不作過多干預,也不讓學生坐在凳子上沉思默想,而是他們自己“玩”、自己“比”,試想在這種“玩”中誰能說他們沒有“思考”呢?因此,在“玩”中學數(shù)學,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又能發(fā)展其思維,也充分體現(xiàn)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我認為這是每個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教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