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簡介】
學合理的內部控制體系是 防范、應對風險的保障,也是 確保銀行穩(wěn)健經營的有利的手段 。 內部控制中如果存在實質性漏洞,將會對上市銀行抵御內外部風險和對企業(yè)經營進行有效控制造成重大障礙。 作為內部控制中的要素之一 —— 風險評估與識別,由于與銀行的風險管理密切聯(lián)系, 從這個角度出發(fā)可以更好地識別上市銀行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實質性漏洞。 因而 本文在對實質性漏洞概念和類型進行介紹之后,結合我國上市銀行中的主要風險, 從風險識別與評估的層面詳細分析了上市銀行內部控制中風險 管理組織結構、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中可能存在的實質性漏洞。 針對我國上市銀行在風險管理與評估中存在的實質性漏洞問題,本文建議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進: 第一 , 積極 轉變舊有 的行為慣性與思維定勢, 以及 追求硬性規(guī)模擴張與風險漠視的理念。上市銀行應該 以《新巴塞爾資本協(xié)議》為技術支撐,在 控制信用風險的同時,重視市場風險、操作風險與法律風險等非傳統(tǒng)風險的評估與識別,積極改革有利于風險管控的組織結構與公司治理。 第二 , 建立實質性漏洞評價體系,定期針對自身的實質性漏洞相關方面進行評價。 上市銀行可以根據本文提出的風險 管理與評估中存在的實質性漏洞項目, 定期地對其可能存在的實質性漏洞進行評價, 及時地發(fā)現可能存在的實質性漏洞并加以防范, 進而比較深入全面地了解上市銀行存在的實質性漏洞,掌握內部控制存在漏洞的嚴重程度, 進而不斷完善上市銀行內部控制制度,減少經營風險的發(fā)生,提升應對金融風險的能力。 第三, 大幅提高 銀行 會計人員的教育水平,積極增加培訓投入。 Ge和 McVay( 2020)的研 究發(fā)現,導致實質性漏洞存在的一個 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經過適當培訓的合格員工。Franklin( 2020)指出,解決實質性漏洞最有效的辦法是大幅提高會計 學生的受教育水平,從而增加合格會計師的供應以設計、執(zhí)行和測試所有公司的內部控制。因此,從長遠來看,要想解決好這個問題必須要改革 上市銀行 會計人員現有的教育及培訓體系,更新會計知識、增加更多的內部控制理論及實務方面的知識,同時還要加強道德教育。 參考文獻 [1]崔佳,王涵生 . [J].金融理論與實踐, 1:117~ 120 [2]費倫蘇,鄧明然 . [J].金融論壇, 8:3~ 11 [3]何樹紅,王善民 . 分析與管理 [J].經濟問題探索,7:116~ 117 [4]郭沛,馮力 . :基于內控制度的分析 [J].農村金融研究,5:54~ 55 [5]陳志斌、何忠蓮, [J].會計研究, 10:46~ 52 [6]劉曉勇 . [J].金融研究, 7:78~ 84 [7]林謙 . [J].金融論壇,7:59~ 65 [8]瞿旭、李明、楊丹、葉建明 . 究 —— 基于民生銀行的案例分析 [J].會計研究, 4:38~ 47 [9]王飛 . [J].南方金融, 5:15~ 18 [10]Andrew J. Leone, 2020, Factors related to internal control disclosure: A discussion of Ashbaugh, Collins, and Kinney (2020) and Doyle, Ge,and McVay(2020),Journal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44(2020),~ 237. [11]Doyle, . Ge, and S. McVay, 2020, Determinants of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44(2020), ~ 223. [12]Ge, W. and S. McVay, 2020, The Disclosure of Material Weakness in Internal Control after the SarbanesOxley Act, Accounting Horizons,19(3),~ 158. 企業(yè)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價值相關性研究 — 基于 C4 行業(yè)環(huán)境信息披露經驗數據 雷錦生 肖文娟 (廣西大學商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4) 【 摘要 】 本文以滬深兩市所有石化塑膠行業(yè)上市公司為樣本,研究了企業(yè)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與公司股價之間的價值相關性問題。 本文根據樣本公司產品的性質,將公司劃 分為 BB 企業(yè)和 BC 企業(yè)兩種類型進行研究, BB 是指公司的產品主要針對企業(yè)類型的客戶; BC 是指公司產品主要銷售對象為普通消費者。 研究發(fā)現: BB 企業(yè)還是 BC 企業(yè),企業(yè)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對股價變動無直接的影響(呈不顯著負相關關系),這表明目前我國資本市場對上市公司所披露的社會責任信息并不喜好。投資者對傳統(tǒng)的 EPS、 BPS等會計信息更為為關注,主要將其作為投資決策時考慮的重要評判指標; 價變動有間接的影響,其中 BC 企業(yè)尤其明顯,投資者更愿意關注 BC 企業(yè)披露的環(huán)境信息 ,并將這些信息作為公司未來 EPS、 BPS 等會計指標變化的趨勢。另外,本文還發(fā)現, BC 企業(yè)披露的社會責任信息比 BB企業(yè)多。 【 關鍵詞 】 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價值相關性 Social Report and Stock Price:An empirical analysis Lei Jinsheng Xiao Wenjuan (Business School of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4, China)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we select the listed panies of C4 industry as sample, and examine whether the publication of a social report influences, directly and indirectly , the stock price. According to the nature of the products, we divied the pany into B to B and B to C, and B to B refers that the pany39。s products are mainly for pany, B to C means its products mainly for ordinary consumer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ublication of a social report and stock price is not significant,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capital market do not pay attention to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formation of listed panies, and investors are more concerned about the traditional accounting information when they make investment decision , such as EPS and BPS. However, the publication of a social repote has an indirect impact on stock price changes, particularly in B to C Enterprises. In addition, in this paper,we also found that th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f B to C panies are more than B to B panies. Key word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stock price 。 relevance analysis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社會責任概念的日益重視,關于公司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方面的法規(guī)相繼出臺。比如, 2020 年 5 月 1 日,《環(huán)境信息公開方法(試行)》首次對企業(yè)環(huán)境信息披露的內容和方式進行了初步規(guī)范; 2020年 12月,滬深兩所 共同提出了上市公司強制披露年度社會責任報告的制度要求。其中上海證券交易所要求在上交所上市的“上證公司治理板塊”樣本公司、發(fā)行境外上市外資股的公司及金融類公司,必須在披露 2020年年度報告的同時,披露社會責任報告。同時,鼓勵其他有條件的上市公司披露社會責任報告;深圳證券交易所明確要求納入“深證 100指數”的上市公司披露社會責任報告,同時鼓勵其他上市公司積極披露社會責任報告。在此背景下,研究我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信息的價值相關性是有意義的。 二、文獻回顧 (一)國外文獻回顧 Ingram( 1978) [1]最早采用 事件研究法,檢驗公司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有用性問題。他選取了從 1969 年到 1975 年財富 500 強公司作為樣本 , 將公司年報中的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分為貨幣化信息、非貨幣化信息和無披露三種 , 然后將樣本公司按照不同的披露內容和方式組成 15個投資組合 , 比較其年市場收益率的差異。研究發(fā)現,這種差異在環(huán)境類信息中最為顯著。 Shane and Spicer(1983)[2]利用美國經濟優(yōu)先委員會 (CEP)公布的造紙、電力、鋼鐵和石油四個行業(yè)中的公司在控制和減少污染方面的數據,通過事件研究來檢驗市場對社會責任信息的 反應。研究結果顯示,相對于那些被 CEP報告列入污染控制表現較好的公司,被 CEP報告列入污染控制表現較差的公司具有顯著更低的超常收益率。 Waddock and Graves(1997)[3]基于社會責任研究機構( KLD)對標準普爾指數內的公司所進行的社會責任評價,采用回歸分析方法研究社會責任與企業(yè)績效的關系,發(fā)現企業(yè)社會責任的履行程度對公司會計績效有提升作用。 Richardson and Welker( 2020) [4]利用加拿大注冊管理會計師 ( CMA) 協(xié)會提供的 700 家加拿大公司在 1990 至 1992 年年報中有關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情況的評級數據 , 檢驗了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對權益資本成本的影響。他們發(fā)現 , 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水平與權益資本成本之間呈正相關關系 ,權益回報率 ( ROE)又會弱化這種關系。 Lorraine, Collison and D. M. Power( 2020) [5] 以 19952020年在環(huán)境機構、財務時代等雜志上披露環(huán)境信息的 32 家公司為樣本,采用事件研究法,通過觀察企業(yè)公開披露的因環(huán)境污染而受到的處罰信息、因好的環(huán)境治理而獲取的獎勵信息以及公司的股價變動,分析公司披露的這些信息是否 會影響股價變動。研究發(fā)現,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