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nèi)容簡介】
+)(K4+)=(米)QZ的樁號:=ZY+L/2=(K4+)++ (3)計算兩曲線交點間距及所夾直線段長度分別為:JD8—JD9間距=+[(K4+)(K3+)]+ =(米)所夾直線長度=(K4+)(K3+)=(米)7.已知兩相鄰平曲線:JD50樁號為K9+,T= m,緩和曲線長=35米,切曲差J=;JD51樁號為K10+,T=45 .83 m。試計算(1)JD50平曲線五個主點樁樁號;(2)JD50—JD51交點間的距離;(3)兩曲線間的直線長度為多少。.解:(1)JD50平曲線五個主點樁樁號計算如下:由得(米)(米)有: (2)JD50—JD51的間距計算如下:交點間距=JD51JD50+J=(K10+)(K9+)+=(米)或=JD51HZ50+T50=(K10+)(K10+)+=(米) (3)兩曲線間的直線長度計算如下:直線長度=交點間距T50T51==(米)8.某二級公路有一彎道,其平曲線半徑R=400米,交點樁號為K8+,偏角,若緩和曲線長度為70米,試計算該平曲線的五個基本樁號。解:①計算平曲線幾何要素 ②計算平曲線的五個基本樁號ZH:HY:QZ:YH:HZ:9.某改建二級公路,設計車速為80公里/小時,路面寬度9米,路拱橫坡度采用2%,路肩橫坡度為3%。有一彎道超高橫坡度為6%,根據(jù)實際情況擬采用中軸旋轉方式,超高漸變率取,試計算緩和曲線終點斷面處的超高值。解:已知條件有:,①計算超高緩和段所需長度:取。 ?、谟嬎憔徍颓€終點斷面處的超高值10.某新建二級公路,設計車速為80公里/小時,路面寬9米,路拱橫坡度采用2%,路肩橫坡度3%,%,根據(jù)實際情況擬采用內(nèi)邊軸旋轉方式,超高漸變率取,試計算緩和曲線終點斷面處的超高值。解:已知條件有:,①計算超高緩和段所需長度:取?! 、谟嬎憔徍颓€終點斷面處的超高值第三章 縱斷面設計一、填空題在公路路線縱斷面圖上,有兩條主要的線:一條是(地面線);另一條是(設計線)??v斷面的設計線是由(直線(均坡線)、豎曲線)組成的??v坡度表征勻坡路段縱坡度的大小,它是以路線(高差、水平距離)之比的百分數(shù)來度量的。新建公路路基設計標高即縱斷面圖上設計標高是指:高速、一級公路為(中央分隔帶的外側邊緣)標高;二、三、四級公路為(路基邊緣)標高。汽車在公路上行駛的主要阻力有(空氣、)阻力、(滾動)阻力、(坡度)阻力和(慣性)阻力等四種。緩和坡段的縱坡不應大于( 3%),且坡長不得(小于)最小坡長的規(guī)定值。二、三、四級公路越嶺路線的平均坡度,一般使以接近( 5%)和( % )為宜,并注意任何相連3KM路段的平均縱坡不宜大于( 5%)。轉坡點是相鄰縱坡設計線的(交點),兩坡轉點之間的距離稱為(坡長)。在凸形豎曲線的頂部或凹形豎曲線的底部應避免插入(小半徑)平曲線,或將這些頂點作為反向平曲線的(拐點)??v斷面設計的最后成果,主要反映在路線(縱斷面設計)圖和(路基設計)表上。二、選擇題二、三、四級公路的路基設計標高一般是指( C )。A 路基中線標高 B 路面邊緣標高 C 路基邊緣標高 D路基坡角標高設有中間帶的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其路基設計標高為( D )。A 路面中線標高 B 路面邊緣標高 C 路緣帶外側邊緣標高 D 中央分隔帶外側邊緣標高 凸形豎曲線最小長度和最小半徑地確定,主要根據(jù)( A )來選取其中較大值。A 行程時間,離心力和視距 B 行車時間和離心力 C 行車時間和視距 D 視距和理性加速度豎曲線起終點對應的里程樁號之差為豎曲線的( C )。A切線長 B 切曲差 C 曲線長平原微丘區(qū)一級公路合成坡度的限制值為10%,設計中某一路段,按平曲線半徑設置超高橫坡度達到10%則此路段縱坡度只能用到( A ).A 0% B % C 2% D3%汽車在公路上行駛,當牽引力的大小等于各種行駛阻力的代數(shù)和時,汽車就( B )行駛。A 加速 B 等速 C 減速 D 無法確定最大縱坡的限制主要是考慮( B )時汽車行駛的安全。A 上坡 B 下坡 C 平坡確定路線最小縱坡的依據(jù)是( D )。A 汽車動力性能 B 公路等級 C 自然因素 D 排水要求公路的最小坡長通常是以設計車速行駛( A )的行程來規(guī)定的。A 36s B 69s C 915s D 1520s 在平原區(qū),縱斷面設計標高的控制主要取決于( A )。A 路基最小填土高度 B 土石方填挖平衡 C 最小縱坡和坡長 D 路基設計洪水頻率 1在縱坡設計中,轉坡點樁號應設在( B )的整數(shù)倍樁號處。A 5m B 10m C 20m D 1《公路工程技術標準》規(guī)定,公路豎曲線采用(A )。A 二次拋物線 B 三次拋物線 C 回旋曲線 D 雙曲線1路基設計表是匯集了路線( D )設計成果。A 平面 B 縱斷面 C 橫斷面 D 平、縱、橫1各級公路的最小合成坡度,不應小于( C )。A % B % C % D %三、名稱解釋1.公路的縱坡度:是指公路中線相鄰兩變坡點之間的高差與水平距離比值的百分比。2.平均縱坡:是指一定長度的路段縱向所克服的高差與該路段長度的比。3.合成坡度:是指在公路平曲線上既有縱坡又有橫向超高時縱坡與超高橫坡的矢量和。4.爬坡車道:是指在陡坡路段正線行車道外側增設的供載重車輛行駛的專用車道。5.轉坡角:縱斷面上相鄰兩縱坡線相交,后坡線相對前坡線的轉角。四、問答題1.在縱斷面設計中,確定最大縱坡和最小縱坡的因素分別有哪些?答:⑴確定最大縱坡因素有:①汽車的動力性能:考慮公路上行駛的車輛,按汽車行駛的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來確定;②公路等級:不同的公路等級要求的行車速度不同;公路等級越高、行車速度越大,要求的縱坡越平緩;③自然因素:公路所經(jīng)過的地形、海拔高度、氣溫、雨量、濕度和其它自然因素,均影響汽車的行駛條件和上坡能力?!、拼_定最小縱坡的因素有:①路基的縱向排水;②路面的縱、橫向排水。2.緩和坡段的作用是什么?《公路工程技術標準》對設置緩和坡段有何規(guī)定?答:⑴ 緩和坡段的作用是:改善汽車在連續(xù)陡坡上行駛的緊張狀況,避免汽車長時間低速行駛或汽車下坡產(chǎn)生不安全因素 ⑵《公路工程技術標準》對設置緩和坡段的規(guī)定:對于不同設計速度的公路,連續(xù)上坡(下坡)時應在不大于相應縱坡最大坡長范圍內(nèi)設置緩和坡段,且緩和坡段的縱坡度不應大于3%,長度應符合縱坡長度的規(guī)定。3.確定豎曲線最小半徑時主要考慮哪些因素?答:⑴對于凸形豎曲線應考慮:①緩和沖擊;②經(jīng)行時間不宜過短;③滿足視距要求?! 、茖τ诎夹呜Q曲線應考慮:①緩和沖擊;②前燈照射距離要求;③跨線橋下視距要求;④經(jīng)行時間不宜過短。4.簡述平、縱面線形組合的基本原則。答:①應能在視覺上自然地誘導駕駛員的視線,并保持視覺的連續(xù)性; ②平面與縱斷面線形的技術指標應大小均衡,不要懸殊太大,使線形在視覺上和心理上保持協(xié)調(diào); ③選擇組合得當?shù)暮铣善露?,以利于路面排水和安全行車;?④應注意線形與自然環(huán)境和景觀的配合與協(xié)調(diào)。5.縱斷面設計時怎樣考慮標高控制?答:縱斷面設計時標高控制的考慮是:①在平原地區(qū),主要由保證路基最小填土高度所控制;②在丘陵地區(qū),主要由土石方平衡、降低工程造價所控制;③在山嶺區(qū),主要由縱坡度和坡長所控制,但也要從土石方盡量平衡和路基附屬工程合理等方面適當考慮;④沿河受水浸淹、沿水庫、大、中橋橋頭等地段,路基一般應高出設計頻率的計算水位(并包括雍水和浪高);⑤當設計公路與鐵路平面交叉時,鐵路軌道的標高為控制標高;⑥當設計公路與公路、鐵路立交時,滿足跨線凈空高度的要求;⑦還應考慮公路起終點、埡口、隧道、重要橋梁、排灌涵洞、地質不良地段等方面的要求。6.確定轉坡點位置時應考慮哪些問題?6.答:確定轉坡點位置時應考慮:①盡可能使填挖工程量最小和線形最理想;②使最大縱坡、最小縱坡、坡長限制、緩和坡段滿足有關規(guī)定的要求;③處理好平、縱面線形的相互配合和協(xié)調(diào);④為方便設計與計算,變坡點的位置一般應設在10米的整數(shù)樁號處。7.路線縱斷面設計應考慮哪些主要標高控制點?答:路線縱斷面設計應考慮的主要標高控制點有:路線的起終點、越嶺埡口、重要橋梁涵洞的橋面標高、最小填土高度、最大挖深、沿溪線的洪水位、隧道進出口、平面交叉和立體交叉點、與鐵路交叉點及受其他因素限制路線必須通過的標高。8.簡述縱斷面設計的方法與步驟。答: 縱斷面設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