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以及根據(jù)比例尺求圖上距離或?qū)嶋H距離。前面我們學習了比例的知識,比例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呢?一看我們教室有多大,它的長和寬大約是多少米。(長大約8米,寬大約6米。出示例4:設計一座廠房,在平面圖上用10厘米的距離表示地面上10米的距離。學生回答后,教師把10米改寫成1000厘米。教師邊說邊擦掉10和1000后面。我們就給它起一個名字叫做“比例尺”。項是1的最簡單整數(shù)比。出示比例尺不同的地圖和本地、本校的平面圖給學生看,不應帶計量單位。②求比例尺時,前、后項的長度單位一定要化成同級單位。把后項的米化成厘米后再算出比例尺。③為了計算簡便,通常把比例尺的前項化簡成“1”。教師可提醒學生注意把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單位化成同級單位。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離是15厘米。)在15的下面板書出X,并在它們中間。學生提出問題,教師引導學生討論解決。練習五的第1—3題。第3題,讓學生先想想比例尺表示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