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固有色有著密切聯(lián)系。具體地講,運用“五調子”的規(guī)律表現(xiàn)物體的色彩感,應注意以下問題。物體“五調子”的明暗變化,一般來講不應超出它固有色彩的范圍,即是說應該在色彩明度的范圍內擴展其變化不能畫得過明或過暗,對色彩感的表現(xiàn)要服從于形體的塑造和表現(xiàn),對于暗部客觀存在的亮色或亮部客觀存在的暗色,應按照“五調子”的規(guī)律予以調整。量,是指物體的重量,不同的重量給人以不同的視覺感知,這就是量感。在造型藝術中,量感與質感的表現(xiàn)是密切聯(lián)系的。物體的量感和某些質感本應是觸覺感知,但當物體作用于我們的視覺后,喚起了我們的感知經驗或某種心理聯(lián)想,而產生了視覺上的質感和量感。陶制品的質地一般較為粗糙,宜用稍軟的鉛筆以粗松的線條鋪色調,中間色調變化豐富應著力刻畫。深色陶制品暗部及光較弱,應注意處理暗部色調的虛實關系。布紋的明暗層次不宜一次畫到位。呢料與布料相比較顯得厚而重,質地較粗,反射光弱,其紋理轉折特別給人以厚重感。深色呢料明暗的反差弱。表現(xiàn)呢料質感一般多用軟鉛筆,線條粗松,依靠線條的多次重復組織色調,并注意控制明度范圍。有光物體指釉陶、陶瓷日用品、玻璃器皿、金屬制品等。一般來講,有光物體表面密度大,透光性弱,反射力強,因此對光源極為敏感。位置與形狀不準,會破壞物象的造型;明度把握不當,會影響其光潔度和質感表現(xiàn)的真實性。在深入刻畫過程中,線條要緊密,不宜“松”、不宜“跳”,、陶瓷的質感表現(xiàn)。玻璃器皿是光潔度度很高的物體。它能透光性,也有不全透光的質地,高光在不透光部分顯很特別明亮,其透光部分受環(huán)境色影響呈現(xiàn)微妙的變化。因其透明性,高光周圍的色調往往比背光部分的明度稍低。玻璃的透光力與反射力是成反比的,即透光力愈強,反射的明暗愈不明顯,反之則愈明顯,明確這一規(guī)律對把握玻璃的質感很有幫助。光潔度高的金屬物體,對光具有高反射性質,其無論對光源或環(huán)境的散光,都能予以較充分的反射,因而無論是高部或暗部都可能出現(xiàn)高光,其形狀、位置和亮度也各不相同,但仍以對光源的反光最強。從整體上講,它仍有著明暗變化的一般規(guī)律,色階層次往往較為清晰。在靜物寫生的造型訓練中,要依據(jù)不同的課題內容,課題要求和課時安排,加強多種表現(xiàn)方法的學習和探索,提高對素描造型語言的駕馭能力和造型表現(xiàn)能力。線是最富表現(xiàn)力的造型因素。以線為主要表現(xiàn)手段的素描造型,著重于物象形體的結構、比例和透視關系的研究和表現(xiàn),并通過形體自身的結構,透視縮形狀態(tài)去表現(xiàn)形體的體積感和空間感。是一幅以線為主要表現(xiàn)手段的靜物寫生。習作中著重從整體上把握不同物象的形體特征,形體結構以及比例和透視關系;除由遠及近的玻璃瓶;以線為主要表現(xiàn)手段,通過線的虛實、輕重、粗細的變化,表達了物象形體的體感特征和空間狀態(tài)?!?S ”形的畫面結構和襯布布紋上下,前后疏密有度的穿插關系,暗示出富有流動感后畫面空間。線與明暗調是素描造型的主要因素。線與明暗色調相結合的表現(xiàn)方法,一是注重運用;二是注重明暗色調的歸納概括,在明暗色調的歸納概括上,要善于依據(jù)物象黑白灰的大關系,依據(jù)物象形體結構的轉折系統(tǒng)。依據(jù)用線的輕重和虛實去進行歸納概括。是一幅以線和明暗色調相結合的方法完成的靜物寫生運用幾何化歸納的原理,對物象形體進行“簡化”和“強化”的處理,簡化形體的細節(jié),強化形體的結構。在形體的塑造上,排隊對物象明暗色調的如實描繪、依據(jù)不同物象固有色的明度關系和物象形體結構與體面轉折的大關系,對明暗色調進行歸納概括,使明暗色調服從并強化形體結構和體積表現(xiàn)。而在具體運用中,往往依據(jù)不同的課題要求,注重素描造型語言的學習和探索。依據(jù)物象固有色的明度關系,理性地把握黑、白、灰色調和形體的平面性布局,形體塑造結實而富有力度,由襯布構成的菱形構圖樣式和“ S ”形曲線的靜物配置,以及左松右緊,疏密對比的襯布處理,賦予畫面以流動的韻律感,是現(xiàn)在形式語言的美感特征。注重形體的光彩和畫面空間的表現(xiàn),刻畫生動而虛實有度的白色襯布,單純而微有反光深色桌面,有意識“凈”化處理的灰色背景,構成和諧而富有節(jié)奏感的畫面空間。變化微妙而統(tǒng)一的深色襯布,并非是畫面的主體,但對于加強畫面的空間感與整體感表現(xiàn),發(fā)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虛化的背景空間如微妙的投影,將觀者帶入琴聲悠悠的遐想之中。文章出處:長春畫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