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如在評價某人的觀點時,喜用“此人的話是對的,不過太新了”加以評述;又如中。國人的信仰態(tài)度,講究“不可太信,不可太不信”等,這些都被認為是“中庸”!中庸作為孔子思想的精華,卻因人們的曲解和誤解被“粗暴”扭曲,使它失去了應有的光彩。②中庸,儒家的處世原則,主要指折中、適當、不走極端。即超過三年之期,或不足三年,皆為不妥,三年就是“喪之中庸”;又如辦。當好處,始稱為“中”,這就是中庸之道。判是否為好人、惡人。人體造成較大傷害;而用藥“不及”,不過是延緩病愈時間而已,并未對身體造成傷害。這射得“過”與“不及”,其本質(zhì)是相同的:皆是不中“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