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簡介】
苦也要幫助別人”,“作者對人物心理活動描寫得特別精彩”等等,師相機說:“那就請同學們想想對這篇課文你最想學習的目標是什么?你想用什么方法學習???”同學們即聯(lián)系自己的感受定下自學的目標與方法。老師即興請同學們按照自己的學習目標與方法開始自學。顯然,全班同學們的積極性在新課一開始就被調動起來了。三、自主質疑,疑中感悟古人說:“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有疑問,才有學習的內驅力。人類的思維活動往往是由于要解決當前面臨的問題而引發(fā)的。課堂上要讓學生思,必先教有疑。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啟發(fā)想象,鼓勵他們敢想、敢疑、敢問,重視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進而進行發(fā)現(xiàn)的問題教學,激勵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如《小音樂家揚科》在最后一段的閱讀后。學生提問:揚科死時為什么旁邊躺著樹皮做的小提琴?白樺樹嘩嘩地響,在號叫是什么意思?揚科為什么張大著眼睛?揚科前面說過,只要有一把小提琴,用他的一切去交換都行,怎么會死不瞑目呢?揚科快要死了,為什么還要寫燕子在唱歌,姑娘們在唱歌呢?學生提出的問題讓學生自己讀書,互相議論,自主探索解決。這種教學即真正達到以學生的問題不斷提出為教學的開始,至學生契而不舍地解決問題為成功的歸宿,教學就十分有效和積極。四、多讀善思,品味語言古人云:“書讀百遍,其意自見?!蔽恼碌那楦胁皇峭庠诘臇|西,不是教師三言兩語就能強加給學生的,只有通過反復朗讀,從朗讀時語氣的輕重諼急,聲調的抑揚頓挫,表情的喜怒憂傷中體味情感,獲得與作者情感上的共鳴,受到熏陶,自由地進行閱讀。如在引導朗讀《圓明園的毀滅》時,先讓學生選擇文中最生動、最感人的語句進行自由品讀,然后交流共同欣賞,有位學生選擇的語句是:圓明園中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有象征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征著田園風光的山鄉(xiāng)村野。該生讀得聲情并茂。教師順勢啟發(fā):剛才這位同學讀時注意到了聲調有高有低,語氣有輕有重,速度有快有慢,現(xiàn)在再請他讀一遍,其他同學注意聽,他讀時表情怎樣,哪輕哪重??再想他為什么要這樣讀。該生再讀后,教師并不急于讓其他學生評價而是讓他們學著也開口讀讀這句話。結果學生以微笑的表情讀出了對圓明園絕妙景色的欣喜,“金碧輝煌”重讀出殿堂的光彩華麗雄偉壯觀;“玲瓏剔透”輕讀出亭臺樓閣的小巧奇妙、景色怡人;“熱門街市”高聲快讀出“買賣街”的歡快;“田園風光”低語緩讀出流連山鄉(xiāng)村野的舒暢。最后,教師又安排男女生交替讀。至此學生在對詞語的揣摩、比較中領悟圓明園景色的千姿百態(tài)、萬種風情;另一方面學生在錯落有致,或高亢放讀,或淺唱低吟中自主地獲取語言的“意義與情味”,自由地表達感受。五、自讀感悟,合作交流學生的獨立學習,是讓他們獨立思考去發(fā)現(xiàn)去感悟。閱讀,沒有學生的獨立感悟是完全不可想象的;而在獨立學習基礎上的小組協(xié)作學習,伙伴的交互作用,而在相關內容的理解,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具有關鍵作用。閱讀并非全是個人的事,特別是對小學生來說合作學習是重要的認知策略。明代學者顧炎武說:“獨學無友,則孤陋難成;久處一方,則習染而不自覺?!边@點明了合作學習的意義。學生在自讀后,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將問題交給學習小組討論交流共同解疑,教師要深入各組,參與討論,并作必要的啟示和點拔,引導學生再讀書,在讀中解決重難點,把讀和議有機地結合起來。如在教學《詹天佑》一文時,我先讓學生自己讀書思考,劃找歸納,在學生獨立感悟詹天佑愛國精神和杰出的智慧才華的前提下,讓 4人小組自行確定選擇詹天佑某一個方面的內容,合作學習,講座篩選,設計展板,布置畫面和解說詞,設計操作,合作為“杰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事跡展”的講解做準備。學生就是在獨立感悟和合作學習的探索過程中,加深理解,進行自主讀書,真正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六、激勵評價,激發(fā)興趣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贊賞、激勵的評價語言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對課文產生濃厚興趣,而且能交流師生情感,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堅定學習的自信心。如:對學生朗讀的評價,不采用“讀得不錯,很好”這類籠統(tǒng)的評價語,要根據學生朗讀實際水平評價,“讀得有感情,把詩人心情都表達出來了?!薄罢Z音很準確,并且沒有漏字?!睂W生回答問題的評價要采用鼓勵、引導、點撥、開竅。在學生回答不正確或不完全正確時,可采用“敢于積極發(fā)表意見,但思路要換一換”,“這個問題,答對了一半,也是一分貢獻,另一半,再想想,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想出來的?!苯處煹脑u價還要特別注意鼓勵后進生主動發(fā)言,而且在發(fā)言的質量上不要提太高的要求。這樣來進行評價會讓學生感到態(tài)度誠懇,評價中肯,進而產生主動求知的心理沖動,以良好心態(tài)進入學習。第四篇:小學英語中高年級語篇教學有效性初探小學英語中高年級語篇教學有效性初探摘要:語篇教學理念不同于傳統(tǒng)英語教學,它克服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不足,注重對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有助于學生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本文以語篇語言學為指導,針對當前小學英語語篇教學的現(xiàn)狀,闡述了實施小學英語語篇教學的基本原則及有效途徑。關鍵詞:小學英語;語篇;教學;有效性 1.引言《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新《課標》)規(guī)定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而語篇教學無疑是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近年來,語篇語言學理論在西方發(fā)展迅速,其成果正廣泛應用于EFL教學實踐的各個層面,并驗證了語篇策略在語言交際能力培養(yǎng)中的關鍵作用。國內的語篇理論研究相對滯后,語篇教學思想在EFL教學中的實踐尚處于起步階段,小學英語語篇教學的模式尚未成熟,有待廣大英語教育者對其進行深入地研究。2.語篇語言學及其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語篇是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語法約束的在一定語境下表示完整語義的自然語言,是實際使用的語言單位(胡壯麟,1994)。它可以是對話,也可以是獨白,包括書面語,也包括口語。“語言即語篇”。人們使用語言的過程就是產生或理解語篇的過程,而不是使用語法。語篇語言學是語言學的一個分支,其研究對象是口語或書面語中的語篇各個部分的組織規(guī)則及其相互關系。語篇語言學的研究內容涉及到語篇構成和理解過程中的各種相關因素,大致可以分為語篇信息功能的體現(xiàn)、人際功能、概念功能等層次。此外,語篇語言學也關心指稱性、語境、語用等方面的研究。語篇語言學著眼于使用中的語言,研究人們如何運用真實的語言而不是人為杜撰的句子,主張在設計教學材料時,在培養(yǎng)學習者熟練運用目的語進行操練和活動時,以及在決定某一現(xiàn)成材料是否適宜于教學時,首先應考慮人們如何運用實際語言的問題。因此,它很快引起了語言教學界的興趣。傳統(tǒng)EFL教學過分強調教師和課本的權威性和絕對性,拘泥于字、詞、句的學習,忽略了語篇層次上的教學,對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不夠,造成學生閱讀興趣缺乏,語言輸入量欠缺,導致語言輸出困難。這就是“啞巴英語”的癥結所在。語言學研究及外語教學法理論的發(fā)展給外語教學帶來了深刻的革命。就閱讀教學而言,整體教學即語篇教學日益受到重視。傳統(tǒng)的閱讀理論,即“自下而上”(Bottomup approach)理論,注意語言本身的結構,認為閱讀過程是一個解碼(decoding)過程,閱讀的目的也局限于對這些語言符號的識別與確認,從字母、單詞的辨認到對句子、段落的識別。由于這種理論缺陷明顯,不久就受到了“自上而下”(Topdown approach)學派的批評(Smith,1978;Stanovich,1980)。該學派認為,人們的閱讀是一種主動的“猜測證實”的過程,是一種心理語言的猜測游戲(Psycholinguistic guessing game)。但是,后來的研究發(fā)現(xiàn),最有效的語篇處理模式是交互式的(interactive),非線性的(linear),即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處理模式的結合。于是,交互閱讀模式(interactive model of reading)應運而生。它是國外閱讀研究界在20世紀70年代末提出的閱讀理論,該模式認為閱讀是運用高層次技能和低層次技能處理和解釋語篇的過程,是語篇信息和來自讀者自身的信息同時加工以重新構建語篇意義的過程。實際上,閱讀既是語言處理的過程,又是讀者對已有背景知識的運用和處理的過程,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兩種模式交互作用的結果。教學理念決定教學方法。教師的閱讀觀,教師對閱讀教學的認識直接影響他(她)的課堂教學模式。如果教師認為學習閱讀應首先掌握單詞的認讀、拼寫,其次理解分析句子結構,最后才是語篇和作者的觀點。那么依此閱讀觀設計的閱讀教學勢必以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等語言基本技能為第一要務,屬于自下而上的閱讀教學模式。相反,如果教師認為學習閱讀始于意義解讀,學習在具體的語境中習得單詞,并在閱讀過程中積極進行預測,則此閱讀觀指導下的閱讀教學為自上而下模式,閱讀教學的設計則重視預測、推斷、概括等高層次語言技能的培養(yǎng)。而當教師認為閱讀既以一定的低層次語言技能的培養(yǎng)為基礎,同時又離不開背景知識和高層次語言技能參與語篇的解讀,則其閱讀觀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策略的相互作用,該觀點指導下的閱讀教學既注重語言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又能引導學生運用自上而下的閱讀策略。因此,確立教師正確的閱讀觀是開展語篇教 學的前提條件。3.小學英語語篇教學實效缺失廣義的語篇教學是指任何以完整篇幅呈現(xiàn)的文字材料的教學。狹義的語篇教學指以文章形式出現(xiàn)的文字材料的教學。小學英語語篇教學,是指對語篇的閱讀理解教學,以獲取、分析、整理和應用文本信息。然而,當前的語篇教學還存在諸多不盡如人意之處,主要表現(xiàn)在: 在新授課PEP4 Unit6 A Let’s talk中,一位老師通過聽、說、讀、唱等方式教學了Are they…?How many…?兩個句型。在課堂鞏固拓展環(huán)節(jié)中,這位老師設計了一個情景對話練習,如下:Describe my : This farm is very you have a farm? How do you speak? If someone visit your ’s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