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一、教材分析這首詩是詩人于至德二年三月所作。當時正直安史之亂,首都長安被叛軍占領。詩人于至德元年八月被叛軍捉住,押送到長安。在長安城里,詩人目睹了叛軍的種種倒行逆施。第二年三月,春回大地、鳥語花香、草木茂盛,一派生氣勃勃的景象,但這只能增加憂國憂民的詩人的痛苦和感傷。二、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深入理解詩句,培養(yǎng)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2024-12-08 09:42
【總結】一、用路不拾遺的故事導入,學生答成語還有一個成語:夜不閉戶。兩成語打一電影《天下無賊》,引出孔子“大同社會”。二、師范讀,學生劃重音停頓。投影:注意音義:1、先賢與()能2、講信修睦()3、故人不獨親()其親4、幼有所長()5、矜()、寡、孤、獨6、男有分()7、貨惡()其棄于地也生讀,師指導停頓重音
2024-12-09 00:12
【總結】師:《桃花源記》我們已經學過,現(xiàn)在老師向你們請教兩個問題,第一,文中的桃花源是個什么樣的地方?生1:是一個沒有剝削,沒有壓迫,與世隔絕的地方。生2:是一個人人平等,百姓豐衣足食,熱情淳樸的地方。生3:是一個景色優(yōu)美,讓人留連忘返的地方。師:很好。第二,我們知道,像桃花源這樣美好的地方在當時是不可能存在的,陶淵明為什
2024-11-18 17:32
【總結】《背影》教案一、激情導入。1、唱歌曲。2、講故事。二、出示學習目標,體會文中蘊含的父子間的一片深情。,理解背影的線索作用。,品味樸實簡潔的語言。三、自主學習1、作者回顧2、文中共有幾處寫道背影?重點寫的是哪一次?表現(xiàn)了父子間什么樣的感情?3、聽一聽,品一品。聽一聽名家朗讀,注意把握:a
【總結】11背影學案(二)制作:ZDL制作時間:2021-10-12姓名:一、學習目標1、體會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選擇最佳角度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的寫作方法。2、學習本文形散神不散的散文特點。二、自主學習1、誦讀課文,比較“背影”異同;2、探究:截取法突出中心的寫法;3、合作
2024-12-03 09:21
【總結】11背影學案(一)制作:ZDL制作時間:2020-10-10姓名:一、學習目標1、學習本文記敘事實,不加任何修飾渲染的樸實自然的語言。2、體會本文表現(xiàn)的民族傳統(tǒng)美德,父親對兒子的一片深情。二、自主學習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2、細讀課文,感情探究;3、組內交流,代表展
【總結】《老王》導學案設計:陳超【學習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老王的“苦”與“善”,把握作者的語言風格。2.通過獨立閱讀,能有自己的感悟和見解。3.關愛生活中的不幸者,感悟愛的博大,陶冶美的情操?!緦W習重難點】1.感悟老王的性格特點和思想感情,體察善良,關愛不幸者。2.學習用簡樸的語言記平淡的瑣事和
2024-11-18 20:53
【總結】課題:蓮文化的魅力——對蓮的科學探究教學目標:1了解關于蓮的科學知識,并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tài)度。2培養(yǎng)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互相協(xié)作的能力,口語交際的能力。教學過程課前背誦古詩詞:《長歌行》《野望》《送友人》《早寒江上有懷》宣布上課:導入階段:
【總結】二九牛頓一、教學目標:(一)知識教學:1.了解傳記中用典型事例刻畫人物的方法。2.掌握“侮、橙、耗”等3個字。(二)能力訓練:學會通過口頭描述典型事例來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點(三)思想情感教育:1.感受科
2024-11-20 02:15
【總結】陋室銘主備人:秦青娥審閱:班級:姓名:教師寄語: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課前熱身】1、查閱資料了解作者與文體①本文作者(772-842)字夢得,
2024-11-18 17:31
【總結】《三峽》教學設計班級:八(5)班日期:2021-12-10執(zhí)教人:黃友干知識能力目標。。,學習文中描寫景物的方法。情感目標感受三峽的美,激發(fā)熱愛祖國山河之情。教學重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品味語言,學習文中描寫景物的方法。教學難點對“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等句子的
2024-12-09 09:42
【總結】以“讀”貫之活動充分積累豐富——《橋之美》說課抽簽編號:13號選送單位:濉溪城關四中說課人:胡麗各位評委: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八年級上冊第12課《橋之美》,由粗讀到品讀,我對這一課有如下認識一、解讀教材《橋之美》是著名畫家吳冠中的一篇美學小品文,文章先指出了畫家眼里,橋在不
【總結】鹽阜中學初三年級語文學科導學案執(zhí)筆人審核人2021年3月日課題朝花夕拾課型新授課課時1學習目標1.繼續(xù)指導學生提高讀整本書的能力;引導學生用粗讀和細讀相結合的方法,了解全書的內容,熟悉精彩片斷;2.
【總結】《老王》學案一、導入新課:二、學習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老王的“苦”與“善”2、學習用簡樸的語言記平淡的瑣事和人物的技巧3、關愛生活中的不幸者,感悟愛的博大,陶冶美的情操三、了解作者:楊絳,原名楊季康,生于1911年,江蘇無錫人。作家、文學翻譯家。主要譯著有《堂·吉訶德》,散文集
2024-12-09 00:11
【總結】《渡荊門送別》教案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了解這首詩相關的背景知識。2、了解這首詩的思想內容、藝術特色及語言風格。3、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現(xiàn)手法。4、背誦并默寫這首詩。能力目標1、加強朗讀訓練,讓學生充分體會詩歌特有的節(jié)奏及韻律,感受其聲韻美;在反復誦讀中,理解詩意,感悟詩情。2、分析這首詩中的景物描寫,體味文中情
2024-11-29 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