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nèi)容簡介】
i + 1 ”來描述這一理論:如果學習者目前的語言能力用 i 表示,那么語言輸入既不能遠遠超出學習者的現(xiàn)有水平,又不能低于或接近于學習者的現(xiàn)有水平,語言輸入只有稍高于 i ,才能獲得理想效果。(趙奔奔等, 2010 ) 五、英語教材中聽力教學難點的突破對于引言中提到的第二個問題,筆者在聽力教學中做了如下實踐與探索。(一)語音難點的突破語速快與美英發(fā)音的差異問題其實就是語音問題。要突破語音的障礙,就要加強辨音練習,掌握聽力的基本技能。在英語連貫發(fā)音的過程中,單詞的發(fā)音常常會發(fā)生一些變化,即很多單詞說出后與其標出的音標有差異。發(fā)生變化的因素主要涉及音的弱讀、同化、連讀,音素的省略和失去爆破等。教師在 7 年級(上)進行音行教學后,要在平時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進行英語連貫發(fā)音的練習。筆者還發(fā)現(xiàn)許多教師對美英發(fā)音的差異問題不重視,他們對 《新目標英語》詞匯附錄中部分標出兩種讀音的單詞喜歡根據(jù)自己的喜好而只讀一種音,所以,在聽力中,學生對美英發(fā)音的差異就會不適應。為此,教師還要對美英發(fā)音進行對比性訓練。何玉平(2004)認為,語音方面的訓練要領(lǐng)是:模仿為主,加強實踐,適當講解。(二)生詞、句式與語法的突破《新目標英語》的一個特點是通過聽力文本呈現(xiàn)大量生詞、句式、語法,如果教師不進行有效的化解,這些就會成為學生聽力理解過程中的攔路虎。筆者在此以《新目標英語》 9 年級 Unit 10 ( By the time I got outside , the bus had already left . )Section A聽力內(nèi)容為例,闡述如何突破以上難點問題: Section A (1b2b)聽力涉及本課生詞有oversleep. get 的過去分詞 gotten. leave的過去分詞 left 以及詞組 get in the shower,影響理解的舊詞匯有 Stressed out. realized,還有重點語法“過去完成時,及由 by the time … 引導的狀語從句結(jié)構(gòu)”,此外,還有初中第一次出現(xiàn)的口語句式“ You are kidding ! ”如果上課時教師只是根據(jù)教材的設計放兩到三遍錄音,也許會有部分學生能完成教材中如下設計的題目(答案為劃線的單詞) : 1 . By the time I got up , my brother had already gotten in the shower.2 . By the time I got outside , the bus had already left.3 . When 1 got to school , I realized I had left my backpack at home . 但大部分學生還是不能完成以上的聽力任務。筆者聽前先清理生詞與語法障得,以教材提供的圖片先呈現(xiàn)新單詞及新語法“過去完成時”,如筆者問:What happened to Tina?個別好生可能會說:She overslept。筆者趁機解釋:She slept late / She woke up late。難點詞get in the shower 在板書時附上 7 年級學過的 take / have a shower,并將 get—got— gotten. leave—left—left寫在黑板上,學生就容易理解了。個別學生可能會忘記stressed out,老師可以注釋nervous、tired,另外為 realized 注釋 found。在聽前筆者利用時間數(shù)軸圖并配上情景圖片導入“過去完成時”以及“ by the ti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