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曲線和方程和方程的曲線的概念課堂新授yxo?M(x0,y0)X-y=0?M(x0,y0)xyo)0(2??aaxy曲線的方程與方程的曲線:課堂新授(在合)上的點。(合在)這個方程叫做這個曲線的方程這個曲線叫做這個方程的曲線課堂新授
2024-11-26 00:48
【摘要】第三章第2課時一、選擇題1.下列曲線中離心率為62的是()A.x22-y24=1B.x24-y22=1C.x24-y26=1D.x24-y210=1[答案]B[解析]雙曲線的離心率e=ca=a2+b2a2
2024-12-08 05:16
【摘要】第三章第1課時一、選擇題1.在平面直角坐標系內,到點(1,1)和直線x+2y=3的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是()A.直線B.拋物線C.圓D.雙曲線[答案]A[解析]∵點(1,1)在直線x+2y=3上,故所求點的軌跡是過點(1,1)且與直線x+2y=3垂直
2024-12-11 00:16
【摘要】第三章第2課時一、選擇題1.動圓的圓心在拋物線y2=8x上,且動圓恒與直線x+2=0相切,則動圓必過定點()A.(4,0)B.(2,0)C.(0,2)D.(0,-2)[答案]B[解析]∵圓心到直線x+2=0的距離等于到拋物線焦點的距離,∴定點為(2,0).2.
【摘要】第二章第1課時一、選擇題1.在下列命題中:①若a、b共線,則a、b所在的直線平行;②若a、b所在的直線是異面直線,則a、b一定不共面;③若a、b、c三向量兩兩共面,則a、b、c三向量一定也共面;④已知三向量a、b、c,則空間任意一個向量p總可
【摘要】第二章第2課時一、選擇題1.下列式子中正確的是()A.a·|a|=a2B.(a·b)2=a2·b2C.(a·b)c=a(b·c)D.|a·b|≤|a|·|b|[答案]D2.已知非零向量a,b不共線,且其模相等
【摘要】第一章一、選擇題1.下列語句中不是命題的是()A.3≥6B.二次函數不是偶函數C.x>0D.對于x∈R,總有x2>0[答案]C[解析]C選項x的范圍未給出,不能判斷真假.2.下列命題中,假命題的個數為()①2不是素數;②自然數不都大于0;③
2024-12-08 22:16
【摘要】課題曲線與方程(理科)學習目標:,了解曲線與方程的對應關系..、圓與方程理解曲線與方程的關系;利用數形結合,直觀體會曲線上點的坐標與方程解的關系.學習重點:.結合已知的曲線及其方程實例,了解曲線與方程的對應關系.學習難點:利用數形結合,直觀體會曲線上點的坐標與方程解的關系.學習方法:以講學稿為依托的探究式教
2024-11-26 18:59
【摘要】第一課時?學習目標?情境設置?探索研究?反思應用?歸納總結?作業(yè)學習目標?、標準方程及其求法;?、焦距、焦點位置與方程關系;?.情境設置?橢圓的定義?把平面內與兩個定點F1、F2的距離和等于常數(大于|F1F2|)的點軌跡叫做橢圓。這兩
2024-11-27 16:17
【摘要】§4曲線與方程曲線與方程課程目標學習脈絡1.能夠結合已學過的曲線及其方程的實例,了解曲線與方程的對應關系,進一步感受數形結合的基本思想.2.體會解析幾何的本質,用坐標法研究幾何圖形的知識,把曲線看成滿足某種條件的點的集合或軌跡,進而通過研究方程來研究曲線的性質.3.掌握求曲線方程的
2024-11-24 23:21
【摘要】第二章一、選擇題1.平面α的一個法向量為n1=(4,3,0),平面β的一個法向量為n2=(0,-3,4),則平面α與平面β夾角的余弦值為()A.-925B.925C.725D.以上都不對[答案]B[解析]cos〈n1,n2〉=n1·n2|n1||n
【摘要】第二章第2課時一、選擇題1.設P(-5,1,-2),A(4,2,-1),若OP→=AB→,則點B應為()A.(-1,3,-3)B.(9,1,1)C.(1,-3,3)D.(-9,-1,-1)[答案]A[解析]∵OP→=AB→=OB→-OA→,
【摘要】第三章§4把握熱點考向應用創(chuàng)新演練考點一考點二考點三理解教材新知4.1曲線與方程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到兩坐標軸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方程中.問題1:直線y=x上任一點M到兩坐標軸距離相等嗎?提示:相
2024-11-25 23:14
【摘要】第二章一、選擇題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任意兩個空間向量都可以比較大小B.方向不同的空間向量不能比較大小,但同向的空間向量可以比較大小C.空間向量的大小與方向有關D.空間向量的模可以比較大小[答案]D[解析]任意兩個空間向量,不論同向還是不同向均不存在大小關系,故A、B不正確;
2024-12-08 11:35
【摘要】曲線與方程課題第1課時計劃上課日期: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了解曲線上的點與方程的解之間的一一對應關系;(2)初步領會“曲線的方程”與“方程的曲線”的概念;[(3)學會根據已有的情景資料找規(guī)律,進而分析、判斷、歸納結論;(4)強化“形”與“數”一致并相互轉化的思
2024-11-28 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