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盡快進入英語狀態(tài)。例如:Family Album U. S. A是一套訓練高中生英語聽說的極好教材。教師如果能夠長期堅持,反復訓練,學生便能逐漸象錄像里的人物那樣用英語思維。這些電教工具,教師掌握運用得越多,就越能夠為外語教學提供更多的語言教學情景、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這些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改革英語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是十分重要的。只要你能堅持下來,我相信你的讀音會有很大進步的。但是,教師批評學生時要特別注意方法,講究批評的方式,切不可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作為英語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常說: Good!OK!Much better than before. You have done a good job. 等富有鼓舞性的語句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清楚自己的努力方向。 正確評價以激勵學生上進 教師要經(jīng)常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正確的評價,適當?shù)倪\用獎勵與批評。例如 The Fisherman and the Genie和 Napoleon’s Three Questions 等文章,如果教師能夠充分利用它們情節(jié)本身引人入勝的特點,學生往往會被情節(jié)所吸引,他們往往會為主人公的命運而擔憂,產(chǎn)生一種急于讀完課文和學下去的愿望。在講到 Cock and Fox 一課時,教師可以輔導學生在表演中來學習,學生們定然會爭先恐后,樂而忘憂。教師在課堂上要盡量給學生創(chuàng)造運用英語的實踐機會,使學生在實踐中感到自己知識的不足,從而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一個英語教師如果能夠成功地做到這一點,可以說,他在英語教學活動中就渡過了一個難關。英語教師必須注意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濃厚興趣。外語學習是一種艱苦的腦力勞動,要求學生付出巨大的努力,所以教師要幫助學生端正思想,鼓勵他們克服困難和攀登高峰的勇氣和決心。沒有崇高而明確的目的,便不會有百折不撓、堅韌不拔的學習毅力。 那么,英語教師應該怎樣培養(yǎng)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呢? 情真意切以明確學習目的 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使學生明確英語學習的目的,啟發(fā)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心理學家指出:學習動機是可以大大促進學習的一個很好的、很有效的因素。 第五章 課堂授課技巧 第一節(jié) 情感運用技巧 歷來的教學論都強調(diào)內(nèi)在動機的重要性。綜上所述,綜合提問在提問的內(nèi)容方面具有個別提問的優(yōu)點,在提問的形式方面又具有全班提問的優(yōu)點。這種提問方式的好處是由于每個學生隨時都有被提問的可能,迫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在教師提問的問題上。綜合提問就是把全班提問和個別提問結合起來的一種提問方式。但是,因為這種方法只提問被叫出來的學生,其他大部分學生消極地聽著,如果教師組織不好,就會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個別提問就是教師叫出一名學生,然后向他提出一系列的問題讓他回答。而且這種方法效率較高,教師可以在短時間內(nèi)提問很多學生,能夠增加練習的人數(shù)及練習的數(shù)量。這種方法的優(yōu)點是能使全班學生積極思考,時刻準備著回答老師的問題。全班提問是教師口頭向全班學生的提問。常用的提問方式有:全班提問、個別提問、綜合提問等。教師可以就課文的內(nèi)容來提問,也可以就某個語言點來提問,還可以就作者的寫作手法來提問。通過這樣反復問答,不但提高了學生回答問題的能力,也鍛煉了學生的聽說能力。例如教師在引入“Abraham Lincoln”一課之后, 照課文順序給學生提出下列問題: When and where was Abraham Lincoln born? What did he do during the years when he grew up? Did he get much school education? What was he when he was young? What did he do in his spare time? What was he active in? What did he do in 1858? How did he bee famous? 教師可以讓學生先找出這些問題的答案,然后讓學生反復朗讀這些問題以及相應的答案。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及時調(diào)整講解內(nèi)容,把重點放在學生存在問題較多的地方。它的用途極為廣泛,不但可以用它復習舊課、導出新課,而且教師在講課中,也經(jīng)常采用提問的方式。還有,教師如果能用粉筆在黑板上畫簡筆畫來表現(xiàn)一個特定的情景,則比用語言講解要更清楚明了而且也省時省力。在進行對話和課文表演時,教師不僅要組織好學生的表演,而且還應當積極地參與進去。特別是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表演才能,才能適應未來英語教學的發(fā)展。教學這一獨特的表演藝術也不例外。這些都是最常見而且很有生命力的詞滿匯。例如在講解 Miss Evans 一課時,教師若能以充滿感情、富有感染力的語言來講解,那么學生定然會時而為那位年輕的母親焦急,時而又被Miss Evans的舍己救人的偉大精神深深感動。另外,英語教師的口語表達,要流利通暢,意群停頓恰到好處,把英語語調(diào)的和諧美充分展示給學生。要給學生設計一定的懸念、設置一定的情景,以此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英語教師要掌握提問的技巧,多提問學生。只有讓學生感到新奇的語言,才容易引起他們的聯(lián)想、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只有這樣的語言才可以引起學生的共鳴,激起學生的強烈的求知愿望。 所以,對于課堂教學中的口頭語言的要求是嚴格且苛刻的。正確自然的英語語音語調(diào)是相當優(yōu)美的。優(yōu)秀的英語教師在給學生上課時,無論自身的英文水平有多么高,從來都是以適中的語速、清晰準確的吐字和簡練的表達方式進行教學活動。 那么,作為一名英語教師,首先要有很強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它不僅標志著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zhì)量,而且還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和水平的提高。這是對教師課堂語言的一般要求。 教學語言要有美感 教師所從事的是培養(yǎng)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長的神圣事業(yè),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如果教師講課不僅形式古板,而且語言乏味,只是照本宣科、毫無感情色彩的話,就很難激起學生的共鳴,教學效果當然也會受到影響。如何在課堂教學中科學、準確、巧妙地運用教學語言呢? 教學語言要有感染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斷地向?qū)W生發(fā)出信息,這一信息的發(fā)出必須是誠懇且深沉的。教師在課堂上面對學生,就象是演員在舞臺上面向觀眾或聽眾一樣,教師所扮的是導演和演員的雙重角色。如圖1: 第四章 教學語言與提問的技巧 第一節(jié) 教學語言的運用技巧 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和運用語言的藝術性如何,關系極為重大。至于簡筆畫,它在中學英語教學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中學英語教師要加強這方面的練習。教師要巧妙地利用簡筆畫,把自己的板面設計得生動活潑,趣味橫生。 第五,靈活多樣,富有情趣。 第四,要有條理性 教師的板書要條理清楚,重點突出,板書的語言要精煉,不能拖泥帶水什么都往上寫,要做到言簡意賅,字數(shù)雖不多,所含內(nèi)容卻不少,覆蓋面卻很廣。右上角則可以用來寫那些提示用的詞、詞組,至于左上角,可以用來畫圖表、畫簡筆畫。 第三,設計有獨到性 板書的內(nèi)容固然重要,但如果教師不注意排版,隨手亂寫亂畫,學生看著一團糟的黑板不知如何是好,只好挑著揀著做筆記,這種板書效果能好嗎?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板書時注意整體布局,事先設計好板面如何分配,要使重點詞語與非重點詞語各得其所。 教師的板書,是用來提示重點,幫助學生理清思路的,所以要工整、規(guī)范,不要寫得龍飛風舞,使辨認教師的板書成為學生的負擔。如果教師需要把一些有毛病的內(nèi)容寫到黑板上,提醒大家不要犯類似錯誤時,要特別注意,要把錯誤的內(nèi)容寫到另外一個角落,并且用特殊符號標示出來,以免學生誤認為是正確的;反倒把錯誤的記下來了。 那么,什么樣的東西要寫到黑板上,怎么寫到黑板上呢? 第二節(jié) 板書的設計與運用 教師的板書,要向下面的目標努力: 第一,要精確。 第四,板書有助于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 第三,有利于調(diào)整學生的思路。 其次,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習的內(nèi)容、重點、難點。具體地說板書具有下面這些優(yōu)點: 首先,有利于學生掌握要點。 在認識到黑板的重要性的同時,教師還必須認識到板書的優(yōu)點及重要性??傊?,黑板在外語教學中的作用是相當大的。 另外,教師也可以把聽力和閱讀材料的練習題寫到黑板上,供學生練習。在很多情況下,在黑板上只用那么簡單的幾筆,就能把問題說明得清清楚楚,這要比教師解釋起來快得多,也節(jié)省了不少時間。 在外語教學中,黑板的作用并不是象有些人認為的那樣,只是為了往上面寫東西。另外,有關研究表明,在語言教學中,最好是先讓學生能夠正確地讀一個單詞或短語,然后再讓他們看見它。教師如何利用黑板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呢?如何使黑板發(fā)揮作用呢?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jīng)驗,無論什么事情,只要是自己親眼看見它發(fā)生的,印象就比聽說的要深刻,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把需要學生記憶的東西,當著學生的面寫到黑板上。有經(jīng)驗的教師往往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室里別的東西上,從而把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從自己身上引開。 在所有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要目的是要讓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能夠按教師本人的意愿而轉(zhuǎn)移。 第三章 板書的運用技巧 第一節(jié) 英語教學與板書 雖說英語教學要以聽說為主,但是英語課堂教學還是和黑板分不開的,現(xiàn)在,還沒有哪個教室不裝黑板的(有的教室是白板)。所謂首尾照應法,就是結尾與開頭相互照應,用結尾來照應開頭的方式。通過回答這些問題,不但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而且鍛練了學生的推理、思維、聯(lián)想能力。 以高中英語第一冊中 A Portrait of a Teacher一課為例,教師在講完課文之后可以給學生留下這么幾個問題: a. What kind of teacher is Mr. Crossett? b. Do you like Mr. Crossett?Why or why not? c. Which one of your teachers do you like best? d. Do you want to be teachers in the future?why or why not? 這些問題,學生在課文中找不到答案,要求他們獨立思考。也就是說教師講課要留有余味,不可窮盡。 以設置懸念法結尾。這種結尾方式的好處在于:下次上課時,教師不用再考慮如何導入新課的問題了,直接接著上節(jié)課往下講就是了。 以搭橋鋪路法結尾。以便教師即時查遺補缺。 以答疑法結尾。所謂復習法,就是教師要提前幾分鐘講完本節(jié)課所安排的內(nèi)容,剩下幾分鐘時間由教師帶領學生把本節(jié)課所講的重點內(nèi)容從頭至尾復習一遍。另外,教師還要具備一定的處理突發(fā)事件的能力。但是一個問題講到半截下課也不好。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結尾又如何呢?結尾也需要有一定的技巧,一節(jié)課的結束與開端同樣重要,教師必須注意選擇合適的結束方式。雖說這樣,教師最好能經(jīng)常交換方法,因為無論多好的方法,教師如果總是不厭其煩地使用,學生會漸漸覺得沒有新鮮感,沒有興趣,甚至反感的。 總之,可以用來引入新內(nèi)容的方法很多,關鍵問題是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出新課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找出Carl Marx學外語的好方法,并一一寫到黑板上,和學生自己提出的好方法相對比。教師寫過學生的“好方法”之后,就該引出新課了。 在這個活動中,教師要讓學生演主角,自己只是適當?shù)亟o予提示或指導。議論導入方式的關鍵是確立適當?shù)淖h論題目,讓學生圍繞這個議題展開討論。學生很快便能掌握,并能很快熟練運用,因為學生早已學會了“Hello”歌。教師欲教學生用英語打招呼,以及初次見面時的簡單介紹法,則可先教學生唱“Hello”歌。例如:教師在講過去時之前,先教學生唱:“One two three four five,once I caught a fish alive. Six seven eight nine ten,then I let it go again. Why did you let it go?Because it bit my finger so. Which finger did it bite?This little finger on the right.”等學生學會了這首歌之后,教師再引出過去式的概念則是順理成章的事,也是很容易被學生理解和接受的。 教師如果能夠結合課文,有目的、有計劃地選擇和課文內(nèi)容有關材料,結合學生特點精心設計,不但可以豐富學生們的知識,開闊他們的視野,而且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很快進入學習狀態(tài)。還以“Portrait of a Teacher”為例,教師講述完之后可以問學生下列問題: was Albert Borden’s first teacher? old was the teacher? long hadn’t they heard from each other? the teacher recognize Albert Borden at first? the teacher strict with his students? the teacher kind to his students? did a boy do in class one day? the teacher scold the boy? did the teacher say to the boy? Albert Borden love his first teacher? 教師提問之后,可以作一個簡單的總結,然后往下進行。而且在講述時,教師要不斷加入提問,用問題來啟迪學生促使他們積極思維,估計和推測將要出現(xiàn)的故事情節(jié),同時也檢查了學生對課文以及教師所講內(nèi)容的理解程度。例如在講“Portrait of a Teacher”一課時,教師可以這樣給學管理講述: The text“ Portrait of a Teacher”is about a model teacher,Mr. Crossett. He was eigh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