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S2OAu2O 和 H2O 。 2 .依據(jù)電子得失守恒列等式時千萬不要忽略變價原子的個數(shù)。 n ( 氧化劑 ) 變價原子個數(shù) 化合價變化值 ( 高價-低價 ) =n ( 還原劑 ) 變價原子個數(shù) 化合價變化值 ( 高價-低價 ) 。 ( 2) 找準一個原子或離子得失電子數(shù) ( 注意化學式中粒子的個數(shù) ) 。 ⑤ 有機反應:先寫出有機物分子式,確定碳元素平均價態(tài)及變化再進行配平??梢愿鶕?jù)質量守恒先寫出所缺物質,再用其他守恒規(guī)則配平。盡可能找所含元素多的物質,設其化學計量數(shù),然后依據(jù)同種元素的原子個數(shù)守恒 ( 離子反應還遵循電荷守恒 ) 的規(guī)則將其他物質的化學計量數(shù)也表達出來,最后列出方程式 ( 組 ) 求解。 ② 逆向配平:適用于歧化反應和多數(shù)分解反應。 3 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及計算 ( 2) 配平方法 —— 化合價升降法: 基本步驟如下: (3) 配平技巧 配平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關鍵是確定每分子還原劑 ( 氧化劑 )化合價升高 ( 降低 ) 總數(shù),這就必須弄清還原劑或氧化劑分子中有幾種變價元素,每一種元素 有幾個變價原子。 答案: A 1 .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 ( 1) 配平原理 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從現(xiàn)象看元素化合價升降總數(shù)相等,從本質看是電子得失總數(shù)相等。 D. 根據(jù)三段消耗氯氣的量可知,原溶液中 n ( F e2 +) n (I-) n ( B r-) = 2 13 ,正確。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 .線段 BC 代表 Fe3 +物質的量的變化情況 B .原混合溶液中 c ( F e B r2) = 6 m ol/ L C .當通入 Cl2 2 m ol 時,溶液中已發(fā)生的離子反應可表示為2F e2 ++ 2I-+ 2C l2== = 2F e3 ++ I2+ 4C l- D .原溶液中 n ( F e2 +) n (I-) n ( B r-) = 2 1 3 解析: 根據(jù)還原性 Br- F e2 +I-。 答案: D 2 - 3 ? 2022 答案: A 2 - 2 鉈 ( T l) 鹽與氰化鉀 ( K C N ) 被列為 A 級危險品。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 A .上述實驗證明氧化性: M n O-4 C l2 F e3 +I2 B .上述實驗中,共有兩個氧化還原反應 C .實驗 ① 生成的氣體不能使?jié)駶櫟牡矸? K I 試紙變藍 D .實驗 ② 證明 Fe2 +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 解析: ① 高錳酸鉀氧化氯離子生成氯氣; ② 氯氣氧化亞鐵離子生成棕黃色的鐵離子; ③ 鐵離子氧化碘離子生成碘單質,碘遇淀粉變藍色。 例 2 根據(jù)反應 ( 1 ) ~ ( 4) ,可以判斷選項中的 4 種物質的氧化性由強到弱的正確順序是 ( ) ( 1) C l2+ 2 K I == = 2K C l + I2 ( 2) 2F e C l2+ Cl2== = 2F e C l3 ( 3) 2F e Cl3+ 2HI == = 2F e C l2+ 2HCl + I2 ( 4) H2S + I2== =S ↓ + 2HI A . S I2 F e3 + C l2 B . Cl2 F e3 +I2S C . Fe3 + C l2 S I2 D . Cl2I2 F e3 +S 【解析】 由反應 ( 1) 可知氧化性 Cl2I2,由反應 ( 2) 可知氧化性 Cl2 F e3 +,由反應 ( 3 ) 可知氧化性 Fe3 +I2,由反應 ( 4) 可知氧化性I2S 。 2 .依據(jù)金屬活動性順序判斷陽離子的氧化性強弱時,要注意Fe 對應的陽離子是 Fe2 +,而不是 Fe3 +。 特別關注 1 .物質氧化性或還原性的強弱取決于得失電子的難易,與得失電子的數(shù)目無關。 6 .依據(jù)電化學原理 ( 1) 原電池:一般情況下,兩種不同的金屬構成原電池的兩極,其還原性:負極 正極。 ( 2) 不同還原劑作用于同一種氧化劑,還原產物價態(tài)低的其還原性強。 5 .依據(jù)氧化還原反應的程度 ( 1) 不同氧化劑作用于同一種還原劑,氧化產物價態(tài)高的其氧化性強。 物質氧 化性、還原性強弱的判斷依據(jù) 2 .依據(jù)金屬、非金屬活動性順序 ( 1) 依據(jù)金屬活動性順序 ―― →K C a N a M g A l Z n F e S n P b ? H ? C u Hg A g P t A u還原性逐漸減弱,對應陽離子的氧化性逐漸增強 ( 2) 依據(jù)非金屬活動性順序 ―― →F2 Cl2 Br2 I2 S氧化性逐漸減弱,對應陰離子的還原性逐漸增強 3 .依據(jù)元素周期表 4 . 依據(jù)反應條件及反應的劇烈程度 反應條件要求越低,反應越劇烈,對應物質的氧化性或還原性越強,如是否加熱、反應溫度高低、有無催化劑和反應物濃度 大小等。 答案: A 2 1 .依據(jù)反應原理 氧化性:氧化劑 氧化產物。 答案: B 1 - 4 一定條件下,氨氣與一氧化氮發(fā)生反應: NH3+NO ― → N2+ H2O( 未配平 ) 。 ③ 工業(yè)上,用熱分解法冶煉汞:加熱氧化汞得到汞蒸氣,冷凝收集到汞。已知: ① 在硝酸汞[ Hg( N O3)2] 溶液中插入一塊已清洗掉氧化膜的鋁片,片刻后,觀察到鋁片表面有大量 “ 白毛 ” ( 生成了汞 ) 。 答案: D 1 - 2 工業(yè)生產鈉和燒堿的原理如下: ① 電解熔融氯化鈉制鈉: 2N aC l ( 熔融 ) ==== =電解2N a + Cl2↑ ② 電解飽和食鹽水制燒堿: 2N aC l + 2H2O ==== =電解2N aOH + H2↑+ Cl2↑ 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 A .在反應 ① 和 ② 中,氯化鈉均既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 B .在反應 ① 中氯氣是還原產物,在反應 ② 中氫氣是還原產物 C .若標況下生成等體積的氣體,則反應 ① 和 ② 中轉移電子總數(shù)相等 D .若消耗等質量的氯化鈉,則反應 ① 和 ② 中轉移電子總數(shù)相等 解析: 反應 ② 中氯化鈉是還原劑,水是氧化劑, A 錯誤;反應① 中氯氣是氧化產物, B 錯誤;反應 ① 中,轉移 2 m ol 電子,生成1 m ol 氣體;反應 ② 中,轉移 2 m ol 電子,生成 2 m ol 氣體, C 錯誤;反應 ① 和 ② 中,消耗 1 m ol 氯化鈉均轉移 1 m ol 電子, D 正確。處理含 1 m ol C r2O2 -7的廢水至少需要加入 a m ol F e S O4 F e2O3) 的復合氧化物 ( Cr+ 3xFe+ 32 - xO3由原子守恒知 B 選項正確;參加反應的鉻元素的物質的量為 nx m ol ,轉移電子 3 nx m ol , C 選項正確;根據(jù)電子守恒知 D 選項正確;消耗硫酸亞鐵銨的物質的量為 n (1 + y ) m 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