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長亭送別》導學案班級:姓名:學號:學習目標:1.品味鑒賞曲詞語言藝術。2.把握崔鶯鶯的藝術形象。3.認識王實甫《西廂記》反封建禮教的意義,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愛情觀。學習重點:藝術形象崔鶯鶯的典型意義。學習難點:本文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和富于文采的戲曲語言。
2024-11-22 20:06
【摘要】2020/12/2612020/12/262長亭送別王實甫2020/12/263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拂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拂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拂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詞和民間口語為一體的語言特色。。教學目標待月西廂下,迎風
2024-11-23 13:51
【摘要】元·王實甫長亭送別文學常識:元代雜劇元曲散曲雜劇套曲小令唱唱+演(散曲+“科”+“白”)(一宮調一曲子)(一宮調數(shù)曲子)元雜劇有一套較嚴格的體制:1、結構:元雜劇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個別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連演。有的
【摘要】《雷雨》導學案第一課時學習目標1.了解戲劇的一般常識。2.熟悉戲劇情節(jié)。3.分析《雷雨》(節(jié)選)的戲劇沖突。溫馨提示戲劇語言在展開沖突、顯示人物性格等方面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言為心聲,品讀語言是開啟人物心靈的一把鑰匙。請同學們在把握矛盾沖突的基礎上,通過對人物語言的品讀,探究人物的性格、心理。課前預習
2024-11-22 23:06
【摘要】《師說》學案班級姓名學號【課前準備】韓愈和《師說》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思想家,河陽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
2024-11-23 11:28
【摘要】主備人:使用時間:年月日使用人:《項脊軒志》導學案[目標展示]1、學習作者善于從日常瑣事中選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細節(jié)來抒寫感情的技巧。2、體驗文中流露出的真摯的親情。[導學過程]一1.題目解說“項脊軒”是作者在昆山時的
【摘要】《邊城》學案學習目標1、感受《邊城》表現(xiàn)的淳樸的人情美。2、了解《邊城》的文化內涵。3、體會對人物細致入微的刻畫。課前預習一、資料庫1、[作者簡介]沈從文(1902~1988),原名沈岳煥,湖南省鳳凰縣人。十三歲就參加預備兵訓練,后正式入伍,其早期創(chuàng)作大多是寫童年生活和青少年行伍生活,具有濃郁的湘西鄉(xiāng)土氣息。193
2024-12-02 23:00
【摘要】主備人:審核人:卓厚寶使用時間:年月日使用人:《祝?!穼W案(教師版)[目標展示]1、訓練概括小說情節(jié)的能力。2、學習本文綜合運用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塑造人物的方法,品味文章細節(jié)。3、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從而認識封建禮教的罪惡
2024-12-02 02:54
【摘要】長亭送別(第二課時)【學習目標】1、能記住有關元雜劇的文化常識,能說出作者和本劇劇情2、會賞析語言藝術,重點賞析曲詞的情景交融。3、能把握崔鶯鶯的藝術形象【學習重點與難點】1、品味曲詞語言藝術2
2024-12-12 03:39
【摘要】主備人:使用時間:年月日使用人:《蘭亭集序》導學案[目標展示]1、掌握文中文言知識和相關文化常識2、體會作者的哲學思想[導學過程]一.1.王羲之王羲之(303~361)東晉書法家、文學家,字逸少,會稽(今浙江
2024-11-23 11:26
【摘要】虞美人1.能夠通過賞析詞作,準確把握詞人所要表達的情感,感受李煜詞中的故國之思、亡國之恨。2.學習本詞的對比、虛實結合等表現(xiàn)手法,學會將“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藝術手法,并能運用這一手法進行片段習作。1.連線作者李煜(937—978),字重光,彭城(今江蘇徐州)人。五
2024-12-01 23:00
【摘要】《相信未來》導學案(教師版)課題名:相信未來(一課時)高一語文備課組一、本課學習目標1、知識與技能:有感情地朗讀全詩,感受詩歌的節(jié)奏美、韻律美;品味詩歌語言,理解詩歌意象及其所營造的意境,培養(yǎng)初步鑒賞詩歌的能力。2、過程與方法:通過反復閱讀,把握詩歌內容,體會詩歌的意境、情感。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知人論世,感悟
【摘要】《項脊軒志》導學案班級:_______姓名:_______學號:_______【學習目標】1、積累重點文言實詞虛詞。2、體會文章中作者“喜”“悲”的感情?!緦W習重點與難點】1、積累重點文言實詞虛詞。2、體會文章中作者“喜”“悲”的感情?!局R鏈接】1、作者介紹歸有光(1506——1571年),字熙
【摘要】第一單元現(xiàn)代新詩第1課沁園春·長沙【學習目標】1、把握詩歌節(jié)奏,有感情誦讀詩歌。2、理解重要詞語的含義;掌握本首詞主要內容;3、分析詞的意象,把握詞的主旨,體會詞人的情感。【學習情境】一提到深秋,人們往往想到的就是秋天的蕭瑟。如戰(zhàn)國楚?宋玉《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三國魏?
【摘要】雨霖鈴1.能夠準確理解詞中意象,體會詞人的思想感情。2.體味本詞的意境及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寫法;把握本詞托物寓意的寫法,并能運用這一寫法進行片段習作。1.連線作者柳永(?—約1053),北宋詞人。初名三變,字耆卿,祖籍河東(今屬山西),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
2024-12-02 0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