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這首詞將傷春之情表達得既深情纏綿又空靈蘊藉,情景交融,這里的“行人”更接近作者自己的寫照,其中“情”的內(nèi)涵也是極其。豐富的,絕不僅限于愛情。作者飽經(jīng)滄桑,有惜春遲暮之情,有感懷身世之情,之人;而佳人年輕單純、無憂無慮,既沒有傷春感時,也沒有為人生際遇而煩惱,真可以說是“無情”。作者發(fā)出如此深長的感慨,那“無情”之人究竟會撩撥起。也許是勾起他對美好年華的向往,也許是對君臣關(guān)系的類比。者并未言明,卻留下了豐富的空白,讓讀者去回味,去想象。除了晚唐五代以來的傳統(tǒng)詞風,開創(chuàng)了與婉約派并立的豪放派,擴大了詞的題材,作品今存《東坡全集》一百十五卷,詞有《東坡樂府》等。所建的亭起名為“快哉亭”。山峰倒映其中,山光水色,融為一體,秀色可餐,令人銷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