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寒心未肯隨春態(tài),酒暈無端上玉肌。詩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綠葉與青枝?!咀ⅰ吭娎希褐柑K軾的前輩詩人石曼卿。①對這首詩的理解不恰當?shù)囊豁検荹 C ]A,“獨開遲”既點出了紅梅晚開,也賦予了她與眾不同的品性。B,“自恐”句不是說自己真的擔心,而是含蓄的表達了不愿趨時的情感。C,“尚余”句啊寫紅梅“雪霜姿”的同時,也透露一絲無奈。D,“酒暈”句是說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飲酒后臉上泛起的紅暈。②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荹 A ]A,詩人使用擬人手法,以紅梅自況,表達了與桃杏一起裝點春天的愿望。B,心境幽寒的紅梅“怕愁貪睡”,不肯隨“春”,故而未能及早開放。C,紅梅生機難抑,爛漫開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潔,自成一片春光。D,面對百花盛開的“春態(tài)”,紅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節(jié)操。13,讀下面蘇軾的詩論并回答問題。林逋《梅花》詩云,“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決非桃李詩。皮日休《白蓮》詩云,“無情有恨何人見,月曉風清欲墜時”,決非紅蓮詩。此乃寫物之功。若石曼卿《紅梅》詩云,“認桃無綠葉,辨杏有青枝”,此村學中至陋語也。說出蘇軾贊揚寫梅花、白蓮的是而批評石曼卿《紅梅》詩的理由,并作具體分析。答案:第一問的要點是,寫紅梅、白蓮的詩能做到神似,表現(xiàn)了神韻、精神品格、內在特點;而《紅梅》詩僅作了外形描寫。第二問的要點是,“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寫出了梅的清幽、高潔;“無情有恨何人見,月曉風清欲墜時”,寫出了白蓮的素潔、清雅;“認桃無綠葉,辨杏有青枝”,僅從“綠葉”“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紅梅的特征,未見其精神品格。練習。讀下面的詩,回答問題。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無心水自流。何必奔沖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1,要分析詩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點。2,本詩在藝術手法上有何突出特點?試簡要分析。答案:1,胸懷淡泊,精神閑適,渴望擺脫俗務,具有出世歸隱思想的仕人。詩人以“云自無心水自閑”自況,表面上寫白云隨風飄蕩,舒卷自如,無牽無掛;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從容自得,實際上正是詩人內心的獨白。2,詩人運用象征手法寫景,以云水的逍遙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懷和閑適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風浪象征社會風浪,言淺意深,理趣盎然。第三講 思鄉(xiāng)懷人類詩歌的鑒賞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長期流離漂泊,或久戍邊關,總會引起濃濃的思鄉(xiāng)懷人之情,所以這類詩文就特別多,它們或寫羈旅之思,或寫思念親友,或寫征人思鄉(xiāng),或寫閨中懷人。寫作上或觸景傷情,或感時生情(中秋望月、重陽登高、傷春悲秋、日暮思歸),或托物傳情(月、雁、笛、柳),或因夢寄情,或妙喻傳情。鑒賞這類詩要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確定情感類別;抓住意象,構建圖景;抓住關鍵詞語,體味藝術特點。鑒賞示例1,2004年廣西、海南、西藏、陜西、內蒙古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鷓鴣天晏幾道十里樓臺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驚夢覺,弄晴時。聲聲只道不如歸。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在這首詞中,作者為什么要描寫杜鵑的啼叫聲?最后兩句是什么意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鑒賞提示:“杜鵑”是古典詩歌中常見的一個意象,它那“不如歸去”的啼叫聲總會引起游子思婦的無限感傷。故抓住這一意象,就抓住了這類詩歌的抒情類別。答案:古人認為杜鵑的啼叫聲好像在說:“不如歸去!不如歸去!”這首詞的主題是游子思鄉(xiāng),最適宜從描寫杜鵑的啼叫聲入手。最后兩句是說: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決定回去的日期。表達了作者無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跡天涯有家難歸的感慨。2,2004年湖北卷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次北固山下王灣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來兩岸失,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咀ⅰ勘惫躺?,在今江蘇鎮(zhèn)江市,北臨長江。此詩或題《江南意》。此詩第二聯(lián)“潮平兩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兩岸闊”,你覺得“失”與“闊”,哪個字更好,為什么?解釋第三聯(lián)的意思,并分析情與景的關系。,因此說哪個字都不能算錯,只要能把妙處體會得比較準確就行。說“失”字更好,因為它生動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漲而與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觀視覺形象;說“闊”字更好,因為它直抒胸臆地表達了春潮把江面變得渺遠無際,所以視野十分開闊的強烈感受,且讀起來與“懸”字對應,聲調似也更為響亮。如果有學生說兩個字都好,而且把各自的妙處都體會得比較準確,也應給分。3,2004年浙江省卷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菩薩蠻李白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1)古典詩詞特別講究煉字。請簡要分析“空”字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2)關于這首詞表達的內容,有人認為是“游子思歸鄉(xiāng)”,有人認為是“思婦盼歸人”,也有人認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請簡要說明理由。答案:①“空字表達了苦苦等待而沒有結果的孤寂、惆悵,增添了全詞的“愁”味,使主題更加鮮明。②游子思歸鄉(xiāng):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見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觸景生情,設想家人盼望自己歸去的情景;最后兩句游子感嘆旅途漫漫,歸鄉(xiāng)無期,更添愁苦。思婦盼歸人:上片寫思婦見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寫思婦佇立玉階,見鳥歸而懷念游子;最后兩句寫思婦設想游人歸途艱難,感嘆相逢無期。二者兼有:全詞以游子思歸鄉(xiāng)和思婦盼歸人相互渲染,傳達了“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的情思。練習。讀下面的詩,完成練習。旅次寄湖南張郎中戎昱寒江近戶漫流聲,竹影當窗亂月明。歸夢不知湖水闊,夜來還到洛陽城。前人評說,“歸夢”是這首詩的詩眼。詩中寫“歸夢”突出了什么?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為什么?答案:1,寫猛中返鄉(xiāng)是那么容易,突出了鄉(xiāng)思之深,之切。2,“歸夢”因旅次見聞引發(fā),前兩句中江水漫流之聲、月下竹影之形,是“歸夢”之因;而“歸夢”則是思想之情的集中表現(xiàn)。所以可以說“歸夢”是這首詩的詩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