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Ⅰ、若反應物只有一種:aA(g)=bB(g)+ cC(g),在不改變其他條件時,增加A的量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但是A的轉(zhuǎn)化率與氣體物質(zhì)的計量數(shù)有關(guān):(可用等效平衡的方法分析)。①若a = b + c :A的轉(zhuǎn)化率不變;②若a b + c : A的轉(zhuǎn)化率增大;③若a b + cA的轉(zhuǎn)化率減小。Ⅱ、若反應物不只一種:aA(g)+ bB(g)=cC(g)+ dD(g),①在不改變其他條件時,只增加A的量,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但是A的轉(zhuǎn)化率減小,而B的轉(zhuǎn)化率增大。②若按原比例同倍數(shù)地增加A和B,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但是反應物的轉(zhuǎn)化率與氣體物質(zhì)的計量數(shù)有關(guān):如a+b = c + d,A、B的轉(zhuǎn)化率都不變;如a+ bc+ d,A、B的轉(zhuǎn)化率都增大;如a + b c + d,A、B的轉(zhuǎn)化率都減小。等效平衡問題的解題思路:⑴、概念:同一反應,在一定條件下所建立的兩個或多個平衡中,混合物中各成分的含量相同,這樣的平衡稱為等效平衡。⑵分類:①等溫等容條件下的等效平衡:在溫度和容器體積不變的條件下,改變起始物質(zhì)的加入情況,只要可以通過可逆反應的化學計量數(shù)比換算成左右兩邊同一邊物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相同,則兩平衡等效,這種等效平衡可以稱為等同平衡。②等溫等壓條件下的等效平衡:在溫度和壓強不變的條件下,改變起始物質(zhì)的加入情況,只要可以通過可逆反應的化學計量數(shù)比換算成左右兩邊同一邊物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比值相同,則兩平衡等效,這種等效平衡可以稱為等比例平衡。③等溫且△n=0條件下的等效平衡:在溫度和容器體積不變的條件下,對于反應前后氣體總分子數(shù)不變的可逆反應,只要可以通過可逆反應的化學計量數(shù)比換算成左右兩邊任意一邊物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比值相同,則兩平衡等效,這種等效平衡可以稱為不移動的平衡。速率和平衡圖像分析:⑴分析反應速度圖像:①看起點:分清反應物和生成物,濃度減小的是反應物,濃度增大的是生成物,生成物多數(shù)以原點為起點。②看變化趨勢:分清正反應和逆反應,分清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升高溫度時,△V吸熱>△V放熱。③看終點:分清消耗濃度和增生濃度。反應物的消耗濃度與生成物的增生濃度之比等于反應方程式中各物質(zhì)的計量數(shù)之比。④對于時間——速度圖像,看清曲線是連續(xù)的,還是跳躍的。分清“漸變”和“突變”、“大變”和“小變”。增大反應物濃度V正 突變,V逆 漸變。升高溫度,V吸熱 大增,V放熱 小增。⑵化學平衡圖像問題的解答方法:①三步分析法:一看反應速率是增大還是減??;二看△V正、△V逆的相對大??;三看化學平衡移動的方向。②四要素分析法:看曲線的起點;看曲線的變化趨勢;看曲線的轉(zhuǎn)折點;看曲線的終點。③先拐先平:對于可逆反應mA(g)+ nB(g)pC(g)+ qD(g),在轉(zhuǎn)化率時間曲線中,先出現(xiàn)拐點的曲線先達到平衡。它所代表的溫度高、壓強大。這時如果轉(zhuǎn)化率也較高,則反應中m+np+q。若轉(zhuǎn)化率降低,則表示m+n④定一議二:圖像中有三個量時,先確定一個量不變,再討論另外兩個量的關(guān)系?;瘜W反應速率化學反應進行的快慢程度,用單位時間反應物濃度的減少或生成物濃度的增加來表示。通常用單位時間內(nèi)反應物濃度的減小或生成物濃度的減小或生成物濃度的增加來表示。表達式:△v(A)=△c(A)/△t單位:mol/(Ls)或mol/(Lmin)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溫度,濃度,壓強,催化劑。另外,x射線,γ射線,固體物質(zhì)的表面積也會影響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反應的計算公式:例 對于下列反應:mA+nB=pC+qD有v(A):v(B):v(C):v(D)=m:n:p:q對于沒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可逆反應:v(正)≠v(逆)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壓強:對于有氣體參與的化學反應,其他條件不變時(除體積),增大壓強,即體積減小,反應物濃度增大,單位體積內(nèi)活化分子數(shù)增多,單位時間內(nèi)有效碰撞次數(shù)增多,反應速率加快;反之則減小。若體積不變,加壓(加入不參加此化學反應的氣體)反應速率就不變。因為濃度不變,單位體積內(nèi)活化分子數(shù)就不變。但在體積不變的情況下,加入反應物,同樣是加壓,增加反應物濃度,速率也會增加。溫度:只要升高溫度,反應物分子獲得能量,使一部分原來能量較低分子變成活化分子,增加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數(shù),使得有效碰撞次數(shù)增多,故反應速率加大(主要原因)。當然,由于溫度升高,使分子運動速率加快,單位時間內(nèi)反應物分子碰撞次數(shù)增多反應也會相應加快(次要原因)催化劑:使用正催化劑能夠降低反應所需的能量,使更多的反應物分子成為活化分子,大大提高了單位體積內(nèi)反應物分子的百分數(shù)。濃度:當其它條件一致下,增加反應物濃度就增加了單位體積的活化分子的數(shù)目,從而增加有效碰撞,反應速率增加,但活化分子百分數(shù)是不變的。其他因素:增大一定量固體的表面積(如粉碎),可增大反應速率,光照一般也可增大某些反應的速率;此外,超聲波、電磁波、溶劑等對反應速率也有影響。溶劑對反應速度的影響在均相反應中,溶液的反應遠比氣相反應多得多(有人粗略估計有90%以上均相反應是在溶液中進行的)。但研究溶液中反應的動力學要考慮溶劑分子所起的物理的或化學的影響,另外在溶液中有離子參加的反應常常是瞬間完成的,這也造成了觀測動力學數(shù)據(jù)的困難。最簡單的情況是溶劑僅引起介質(zhì)作用的情況。在溶液中起反應的分子要通過擴散穿周圍的溶劑分子之后,才能彼此接觸,反應后生成物分子也要穿國周圍的溶劑分子通過擴散而離開。擴散——就是對周圍溶劑分子的反復擠撞,從微觀角度,可以把周圍溶劑分子看成是形成了一個籠,而反應分子則處于籠中。分子在籠中持續(xù)時間比氣體分子互相碰撞的持續(xù)時間大10100倍,這相當于它在籠中可以經(jīng)歷反復的多次碰撞?;\效應——就是指反應分子在溶劑分子形成的籠中進行多次的碰撞(或振動)。這種連續(xù)反復碰撞則稱為一次偶遇,所以溶劑分子的存在雖然限制了反應分子作遠距離的移動,減少了與遠距離分子的碰撞機會,但卻增加了近距離分子的重復碰撞??偟呐鲎差l率并未減低。據(jù)粗略估計,在水溶液中,對于一對無相互作用的分子,在依次偶遇中它們在籠中的時間約為10121011s,在這段時間內(nèi)大約要進行1001000次的碰撞。然后偶爾有機會躍出這個籠子,擴散到別處,又進入另一個籠中。可見溶液中分子的碰撞與氣體中分子的碰撞不同,后者的碰撞是連續(xù)進行的,而前者則是分批進行的,一次偶遇相當于一批碰撞,它包含著多次的碰撞。而就單位時間內(nèi)的總碰撞次數(shù)而論,大致相同,不會有商量級上的變化。所以溶劑的存在不會使活化分子減少。A和B發(fā)生反應必須通過擴散進入同一籠中,反應物分子通過溶劑分子所構(gòu)成的籠所需要的活化能一般不會超過20kJmol1,而分子碰撞進行反應的活化能一般子40400kJmol1之間。由于擴散作用的活化能小得多,所以擴散作用一般不會影響反應的速率。但也有不少反應它的活化能很小,例如自由基的復合反應,水溶液中的離子反應等。則反應速率取決于分子的擴散速度,即與它在籠中時間成正比。從以上的討論可以看出,如果溶劑分子與反應分子沒有顯著的作用,則一般說來碰撞理論對溶液中的反應也是適用的,并且對于同一反應無論在氣相中或在溶液中進行,其概率因素P和活化能都大體具有同樣的數(shù)量級,因而反應速率也大體相同。但是也有一些反應,溶劑對反應有顯著的影響。例如某些平行反應,??山柚軇┑倪x擇使得其中一種反應的速率變得較快,使某種產(chǎn)品的數(shù)量增多。溶劑對反應速率的影響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問題,一般說來:(1)溶劑的介電常數(shù)對于有離子參加的反應有影響。因為溶劑的介電常數(shù)越大,離子間的引力越弱,所以介電常數(shù)比較大的溶劑常不利與離子間的化合反應。(2)溶劑的極性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如果生成物的極性比反應物大,則在極性溶劑中反應速率比較大;反之,如反應物的極性比生成物大,則在極性溶劑中的反應速率必變小。(3)溶劑化的影響,一般說來。作用物與生成物在溶液中都能或多或少的形成溶劑化物。這些溶劑化物若與任一種反應分子生成不穩(wěn)定的中間化合物而使活化能降低,則可以使反應速率加快。如果溶劑分子與作用物生成比較穩(wěn)定的化合物,則一般常能使活化能增高,而減慢反應速率。如果活化絡合物溶劑化后的能量降低,因而降低了活化能,就會使反應速率加快。(4)離子強度的影響(也稱為原鹽效應)。在稀溶液中如果作用物都是電介質(zhì),則反應的速率與溶液的離子強度有關(guān)。也就是說第三種電解質(zhì)的存在對于反應速率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