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所謂“古文”,是對駢文而言的。先秦兩漢的散文,特點是質樸自由,以散行單句為主,不受格式拘束,有利于反映現(xiàn)實生活、表達思想。自南北朝以來,文壇上盛行駢文,流于對。偶、聲律、典故、詞藻等形式,華而不實,不適于運用。西魏蘇綽曾仿《尚書》作《大誥》,提倡商、周古文以改革文體,未有成效。隋文帝時下詔禁止“文表華艷”,李諤上書請革文。華,都沒有扭轉頹風。唐初文壇,駢文仍占主要地位。唐玄宗天寶年間至中唐前期,蕭。韓愈、柳宗元則進一步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古文理論,并寫出了相當數(shù)量的。優(yōu)秀古文作品;他們的學生和追隨者熱烈響應,終于在文壇上形成了頗有聲勢的古文運動,韓愈和柳宗元倡導古文是為了推行古道,為了復興儒學。一的主張,但二人孤軍作戰(zhàn),沒有形成有力的運動。歐陽修憑借其政治地位,大力提倡古文,帶動了一支寫作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