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1.談話: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挖土。1.根據實際情況分小組活動。學生挖開土層,觀察在土層下看到了什么,并記錄。3.注意觀察土壤中“居民”的生活,它們都在干什么?4.在觀察的基礎上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善于讓學生在平時探究活動中總結自己的研究方法,也要善。于靈活地運用這種方法。讓學生取一些采回的土樣放在紙上。觀察土樣、用放大鏡看、在手指間摩擦干燥的土樣、聞土樣。3.組織學生討論觀察到的結果。然后推薦一名同學把本組發(fā)。現(xiàn)和疑問告訴大家。
【總結】科學案例認識液體一、學生運用多種方法,進行有層次的觀察1、初步觀察桌上放幾種不同的液體,讓學生說說分別是什么?怎么看出的?(適當時可以讓學生聞聞嘗嘗,但要強調今天給的都是可品嘗液體)調用學生已有經驗說說,這些液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幫助學生匯總記錄在大紙上)2、今天
2024-11-20 00:51
【總結】小學科學《我們周圍的空氣》教學設計教學內容分析:本課出自教育科學出版社新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水和空氣》第五課時。空氣是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質,由氮氣、氧氣、二氧化碳、水蒸氣及其他氣體和雜質組成。作為氣體的典型代表,空氣無氣味,無味道、透明,而且無固定形狀和體積,密度很小,同時,由于空氣無法直接觀察,學生對空氣的原有認識相對較少,為此,讓學生借助媒介
2024-11-23 00:55
【總結】土壤梯田黃土高坡受污染的土壤稻田土壤孕育著生命小組討論土壤為人類提供了什么呢?土壤為植物提供了養(yǎng)料、水分,為動物提供了生存的棲息地,也為人類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土壤是人類和動植物共同的家園。
2024-11-11 21:49
【總結】課題4土壤的保護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知道土壤為人類所做的貢獻,了解我國的土壤資源。2、知道人類的許多活動是破壞土壤的行為,知道垃圾對土壤的危害,知道廢電池對土壤的破壞。2過程與方法1、能夠對某些行為做出試飛判斷,并思考和表達應該怎樣去做。2、能夠對失去土壤的后果進行預測。3、
2024-11-20 00:52
【總結】肥沃的土壤教學內容三(下)土壤與生活單元執(zhí)教日期()月()日星期()三維目標能夠制作肥料袋,會做腐殖質形成的實驗。能夠把自己觀察到的現(xiàn)象用圖畫或文字的方式記錄下來。知道死了的動植物遺體會變成土壤的一部分。能夠認識到蚯蚓在增加土壤的肥力過程中起到了促進作用。知道什
【總結】我們周圍的空氣【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空氣是存在于我們周圍的一種物質,可以被我們感知;空氣和水相比,有許多的相同和不同。過程與方法:對無法直接進行觀察的物質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們的存在;用多種方式對物質進行比較,觀察它們的相同和不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明白科學的結論需要客觀事實(證據)來加以證明?!窘虒W重點】了解
2024-11-20 03:26
【總結】課題2了解土壤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種類型。2、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質的多少影響著土壤的種類。3、知道不同種類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4、知道不同的土壤適合種植不同的農作物。5、能夠用感官和不同方法鑒別土壤中沙、黏土成分的多少。2過程與方法1
2024-12-05 03:16
【總結】《了解土壤》教學設計及反思江蘇省如皋市磨頭小學包逢祺教學目標1、知道土壤是巖石微粒、空氣、水和腐殖質的混合物。2、知道土壤可以按照顆粒大小分成沙土、黏土和壤土三類。3、能用實驗證明不同種類的土壤滲水性和含水性不同。4、能用多種方法研究沙土和黏土的不同。5、知道不同的土壤適合種植不同的農作物。
【總結】課題3肥沃的土壤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知道死了的動植物遺體會變成土壤的一部分。2、能夠認識到蚯蚓在增加土壤的肥力過程中起到了促進作用。3、知道什么是腐殖質。2過程與方法1、能夠制作肥料袋,會做腐殖質形成的實驗。2、能夠把自己觀察到的現(xiàn)象用圖畫或文字的方法記錄下來。3情感
【總結】(蘇教版)四年級科學下冊教案我們來抽絲一、教學目標(一)探究過程和方法:;;。(二)科學知識:;。(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二、教學重難點:掌握抽絲的方法。三、教學準備:師生準備:有關我國養(yǎng)蠶歷史的電教片;炊、小鍋、小蘇打、纏線板。學生準備:纏線
2024-11-20 00:46
【總結】彈簧里的學問教材分析力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種作用,任何時刻、任何地點都存在于我們周圍。這些在我們周圍無處不在的力,每時每刻都在引起孩子們的興趣和關注。他們可能根據自己日常生活的經驗,對各種力的現(xiàn)象進行解釋,但是他們還不能通過比較系統(tǒng)地、比較完整地探究各種力的現(xiàn)象來認識力。教學設計一、導入新課。1、談話:(出示彈簧)見過這種物體嗎?玩過
2024-12-05 07:23
【總結】《植物和我們》內容簡介:本課是在前三節(jié)課學生不斷親近植物的基礎上,通過經歷不同植物各部分有不同作用的一系列活動,使學生體驗植物與人類的密切關系,培養(yǎng)學生愛護植物的情感。通過介紹李時珍修訂《本草綱目》的小資料,不僅讓學生了解有些植物還能治病,而且滲透科學探究需要勇氣和耐心的科學態(tài)度教育,同時對學生進行科學歷史觀的教育,讓學生了解科學的發(fā)展是幾代人共同努力的
2024-12-04 17:55
【總結】《土壤里有什么》教學設計認知目標:1、使學生知道土壤不是一種單純的物體,它是由砂、粘土、水、空氣和腐殖質。2、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3、從小使學生樹立愛科學、用科學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拓展性目標:搜集、查閱關于土壤形成的資料,自制一份資料卡。教學準備:分組實驗材料——燒
2024-12-08 04:29
【總結】《風的形成》教學設計教學目標:科學探究目標:1.能從實驗現(xiàn)象出發(fā),提出要研究的問題.2.能推測螺旋圈轉動的原因.3.能用對比實驗.模擬實驗的方法,通過觀察、分析實驗現(xiàn)象,歸納風的成因。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愿意利用所學的熱傳遞(對流)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xiàn)象和問題??茖W知識目標:1、能解釋螺旋圈轉動的原因。2、能理解風的成
【總結】3.《土壤的保護》教學設計學習目標:1、土壤對人類及其他生物的貢獻2、人類對土壤的破壞行為及造成的嚴重后果3、知道自己如何保護土壤,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學習重點:知道土壤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基礎學習難點:用實際行動來保護土壤教學關鍵:教學中,讓學生充分感知人類對土壤的破壞活動,及造成的嚴重后果。教
2024-12-05 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