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韓愈生活的中唐時期,朝廷中世襲貴族與通過科舉進入仕途的官吏相互排擠傾軋,嫉賢妒能,于人求全責備,于己務求寬容,以致發(fā)展為后來的朋黨之爭。一般的人士中也存在相互攻訐。的情形,才德杰出的人很難不受毀謗。望名譽之光,道德之行,難已”。韓愈站在中小地主階級及有德之士一邊,為他們鳴不平。希望引起當權者注意,采取措施糾正這股歪風邪氣,于是寫下了《原毀》。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聞古之人有舜者,其為人也,仁義人也。求其所以為舜者,責于己曰:“彼,人也;予,人。周公,大圣人也,后世無及焉。于身者重以周乎!彼雖善是,其用不足稱也。舜,是大圣人,后代沒有能及得上他的,周公,是大圣人,后代沒有能及得。定會連聲贊同,軟弱的定會喜形于色。子之德、君子之風,然后將不合這個準則的行為拿來對照,最后指出其根源及危害性。中有變化,語言生動而形象,刻畫當時士風,可謂入木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