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的例子相對立的?! ?8 N. Kaldor,“A Classificatory Note of the Determinateness of Equilibrium”,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F(xiàn)eberuary,1934.“對所有個人而言,所有相對價格都是已知的,”這是靜態(tài)理論的一個假定。但這顯然不是現(xiàn)實世界的真實情況?! ?9厄舍教授在討論資本主義發(fā)展時注意到這種影響。他說:“部分成品不斷的買和賣完全是浪費能源?!保ā癐ntroduction to the Industrial History of England”,p.13)但他沒有發(fā)展這種思想,沒有思考買和賣的進行為什么依然故在。 20對企業(yè)家權力沒有限定是有可能的。這將是自發(fā)的奴隸制度(參見professor Batt,The Law of Master and Servant,p. 18),這樣的契約將是無效的,是不能執(zhí)行的?! ?1當然,對于企業(yè)是否存在劃出一條嚴格的界線是不可能的,指揮可以或多或少地存在。它與是否存在主人與仆人或委托人與代理人的關系這樣的法律問題是相類似的。參見下文對這個問題的討論?! ?2奈特教授的觀點下面將更加詳細地闡明?! ?3 Risk,uncertainty and Profit,Preface to the Reissue,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Series of Reprints,No. 16,1933. 24某些市場運行成本只有通過取消“消費者選擇”才能消除,這些是零售的成本??上攵@些成本或許是如此之高,以致于人們被迫打算接受定量,因為獲得的額外產品是相當于其選擇損失的價值的?! ?5該觀點假定市場交易可以認為是均質的,顯然,這事實上是不真實的。該含義下面考慮?! ?6對于企業(yè)的不同規(guī)模生產要素供給價格的變化的討論,參見E. A. G. Robinson, The Structure of Competitive Industry。有時據(jù)說,因為人們寧愿做小型的、獨立性的公司的頭,而不愿做大公司中某些部門的頭,隨著企業(yè)規(guī)模的擴大,組織才能的供給價格也增加。參見Jones,The Trust Problem,p. 531,and Macgregor IndustriaI Combination,p.63.這是那些提倡合理化的人的共同觀點。據(jù)說,大型的單位會更有效率,但由于少數(shù)企業(yè)家的個人主義精神,他們寧愿保持獨立性而顯然不管在合理化的可能之下他們的效率增加帶來的高收入?! ?7當然,這樣的討論是簡單的和不完全的。更進一步討論這個特殊問題,參見N. Kaldor,”The Equilibrium of the Firm”,Economic Journal,March,1934,and E. A. G. Robinson,”The Problem of Management and the Size of the Firm”,Economic Journal,June,1934?! ?8這個名詞的定義下面將給出?! ?9 ,見上引文。,參見The Structure of Competitive Industry,pp.83-106.該假定是,價格運動的可能性增加意味著在企業(yè)內部的組織成本的增加會大于在市場上進行交易的成本的增加棗這是可能的?! ?0這似乎對說明技術單位是重要的,. Robinson,op.cit.,-33.技術單位增大,要素集中程度增大,由此企業(yè)很可能變大?! ?1應該注意到,大多數(shù)創(chuàng)新將使組織成本和使用價格機制的成本發(fā)生變化,在這樣的情形中,創(chuàng)新趨向于使企業(yè)變大還是變小將取決于這兩種成本的相對影響。例如,假定電話降低使用價格機制的成本大于它降低的組織成本,那么它將對降低企業(yè)規(guī)模產生影響?! ?2對這些動態(tài)力量的說明是由莫里斯.多布提出的,參見Russian Economic Development,p. 68.“既然企業(yè)的工作是在監(jiān)督人員的鞭子之下被組織的,工人勞動的進一步結合便失去了其存在的理由,直到1846年以后它由強有力的機構來指導,這才得以恢復。”認識到由家庭制度到工廠制度的變遷并不單單是個歷史的偶然,而是由經濟力量決定的,這似乎很重要。事實表明,由工廠制度到家庭制度的變動是可能的,如俄國的例子,反過來也一樣。價格機制不能運行是農奴制的本質。因此,那里不得不由一些組織者來指揮。當然,當農奴制過時了,價格機制就能運轉起來了。直到強有力的機構安排工人進入某一工作位置,它才智代了價格機制,而且企業(yè)再度出現(xiàn)。 33這常常被稱為“縱向一體化”。聯(lián)合實質上則是“橫向一體化”?! ?4 Op. cit.,p.10厄舍教授的觀點出現(xiàn)在他的Introduction to the Industrial History of England,pp. 118。 35 J. B. Clark,Distribution of wealth,他談到交換理論本質上是“產業(yè)社會的組織理論”?! ?6 Risk,Uncertainty and Profit,p.267?! ?7 Op. cit.,pp.267一8. 38 Op. cit.,p.268。 39 Op. cit.,pp.268一95?! ?0 Op. cit。,pp.269一70?! ?1 Op. cit.,p. 270. 42這表明,不存在企業(yè)的私人企業(yè)家制度是可能的??梢粤舷氲?,在實踐中,企業(yè)家的兩種職能,一種是通過預測需要和根據(jù)這樣的預測的行動來現(xiàn)實地影響相對價格制度,另一種是按照既定的相對價格制度的管理:常常由同一些人來實行,可在理論上保持兩種職能的分立性似乎是重要的。這一點下面將進一步討論?! ?3 Kaldor,op. cit.,and Robinson,The Problem of Management and the Size of the Firm?! ?4羅賓遜先生稱這是殘存著小企業(yè)的不完全競爭狀態(tài)?! ?5羅賓遜先生的結論似乎是定義錯了。懷特先生說:“企業(yè)規(guī)模在壟斷競爭條件下受到限制是顯然的?!保℉orace J. White,Jr.,”Monopolistic and Perfect Competiotion”,American Economic Review,December,1936,p. 645,note 27.) 46 Economics of Imperfect Competition。 47就像上面已經表明的,區(qū)位僅僅是要素影響組織成本的一個方面?! ?8 G. H. shove,”The Imperfection of the Market”,Economic Journal,March,1933,P.115.有關在邊緣地區(qū)需求的增加與價格變化供給者影響的關系,肖夫先生問:“……為什么老企業(yè)在邊緣地區(qū)不開分部呢?”假如這個觀點在主題上是正確的,那么這是羅賓遜夫人無法回答的問題。49“雇主與雇員”的法律概念和企業(yè)的經濟概念是完全不同的,因為企業(yè)含有由別人的財產或他們的勞動控制的意思。但這兩個概念的一致性是完全存在的,因為在評價經濟概念的價值時,法律概念的檢查是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