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證明: ∵ PD ∥ BC , ∴∠ ACB = ∠ P . ∵∠ ACB = ∠ A DB , ∴∠ A DB = ∠ P . ∵∠ ABD + ∠ ACD = 1 8 0 176。 , ∠ ACD + ∠ DC P = 1 8 0 176。 , ∴∠ DC P = ∠ ABD , ∴△ ABD ∽△ DC P . ( 3 ) 當 AB = 5 cm , AC = 1 2 cm 時 , 求線段 CP 的長. 解: ∵ BC 是 ⊙ O 的直徑 , ∴∠ B DC = ∠ BAC = 90 176。 . 在 Rt △ ABC 中 , BC = AB2+ AC2= 1 3 ( cm ) . ∵ AD 平分 ∠ BAC , ∴∠ BAD = ∠ CAD , ∴∠ B OD = ∠ C OD , ∴ BD = C D . ∵ 在 Rt △ BCD 中 , BD2+ CD2= BC2, ∴ BD = CD =22BC =13 22( cm ) . ∵△ ABD ∽△ DC P , ∴ABDC=BDCP, ∴513 22=13 22CP, ∴ CP = 1 6 . 9 ( cm ) . 21 . ( 14 分 ) ( 2 018 溫州外國語中學模擬 ) 如圖 , 在 △ AO B 中 ,∠ A O B = 90 176。, OA = 6 , OB = 8 , 半徑為 2 的動圓圓心 Q 從點 O出發(fā) , 沿著 OA 方向以每秒 1 個單位的速度勻速運動 , 同時動點 P 從點 A 出發(fā) , 沿著 AB 方向也以每秒 1 個單位的速度勻速運動 ,設運動時間為 t s (0 < t≤ 5) , 以 P 為圓心、 PA 長為半徑的 ⊙ P 與AB , OA 的另一個交點分別為 C , D , 連結(jié) CD , Q C . ( 1) 當 t 為何值時 , 點 Q 與點 D 重合? 解: ∵ OA = 6 , OB = 8 , ∴ 由勾股定理可求得 AB = 10 , 由題意知 , OQ = AP = t, ∴ AC = 2 t .∵ AC 是 ⊙ P 的直徑 , ∴∠ C D A =90 176。 , ∴ CD ∥ OB , ∴△ A C D ∽△ ABO , ∴ACAB=ADAO, 即2 t10=AD6,∴ AD =65t .當點 Q 與點 D 重合時 , AD + OQ = OA , ∴65t+ t= 6 , ∴ t=3011. ( 2) 當 ⊙ Q 經(jīng)過點 A 時 , 求 ⊙ P 被 OB 截得的弦長; 解: 如圖 , 當 ⊙ Q 經(jīng)過點 A 時 . ∵ OQ = OA - QA = 4 , ∴ t=41= 4( s ) , ∴ PA = PF = 4 , ∴ BP = AB - PA = 6. 過點 P 作 PE ⊥ OB 于點 E , ⊙ P 與 OB 相交于點 F , G , 連結(jié) PF ,∵∠ A O B = 90 176。 , ∴ OA ⊥ OB , ∴ PE ∥ OA , ∴△ PEB ∽△ A O B ,∴PEAO=BPBA, 即PE6=610, ∴ PE =185. ∴ 在 Rt △ P E F 中 , 由勾股定理 , 得 EF = PF2- PE2=42-????1852=2 195.由垂徑定理可知 , FG = 2 EF =4 195.故 ⊙ P 被OB 截得的弦長為4 195. ( 3) 若 ⊙ P 與線段 QC 只有一個交點 , 求 t 的取值范圍. 解: 如圖 , 當 QC 與 ⊙ P 相切時 , 此時∠ Q C A = 90 176。 .∵ OQ = AP = t, ∴ AQ = 6 - t,AC = 2 t .∵∠ A = ∠ A , ∠ Q C A = ∠ B O A , ∴△ A Q C ∽△ ABO , ∴AQAB=ACAO, ∴6 - t10=2 t6,∴ t=1813.∴ 當 0 < t≤1813時 , ⊙ P 與 QC 只有一個交點;當 QC ⊥ OA 時 , 此時 Q 與 D 重合 , 由 ( 1) 可知 , t=3 011,∴ 當3011< t≤ 5 時 , ⊙ P 與 QC 只有一個交點 . 綜上所述 , 若 ⊙ P 與 QC 只有一個交點 , t 的取值范圍為 0 <t≤1813或3011< t≤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