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教師通過多種途徑,千方百計地激發(fā)學生心靈深處那種強烈的探索欲望。因此,我校自從開設英語課以來,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營造濃烈的英語氛圍,開辟出愉快活潑的學習天地,我們設立了專門的英語教室,并在室內布置上大做文章。黑板上方:掛著“Wele to English”大幅標語,墻上張貼著形象化的字母表和色彩鮮明的卡通畫,桌上堆滿可形態(tài)各異的卡通玩具、芭比娃娃。書架上擺放著英文圖畫書,電視熒屏上播放著原汁原味的英語動畫片……這個教室的環(huán)境和氣氛使他們覺得新奇、親切。一進教室,學生的情緒就會處于興奮狀態(tài),為學習英語做好了積極的心理準備。學生喜歡研究墻上貼的字母和單詞,圖片上生動的形象和鮮艷的色彩吸引他們不由自主地去看、去想、去探索。動畫片上深奧難懂的英文對白激勵他們津津有味地去欣賞、去模仿。通過特定的氛圍,激發(fā)起孩子們的熱烈的情緒,在優(yōu)化的環(huán)境中思維進入預熱狀態(tài)。其次,精心上好導言課。在開學第一節(jié)英語課上,我在黑板上掛了一幅世界地圖,和學生就許多問題作了探討:“世界上有多少國家?”“世界上有多少種語言?”(5600多種)“哪一種語言講的人最多?”“哪一種語言分布最為廣泛?”從蘇聯(lián)有位語言學家花費了畢生精力學會了一百多種語言,講到每個人都有學習語言的天賦。通過精心引導,激起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學生群情激奮,興趣空前高漲,達到水到渠成之功效。二、設計情景,激發(fā)創(chuàng)新的靈感。無論是對語言的攝取和理解,還是運用和表達,都要放在一個特定的情景中,才會激發(fā)出他們的創(chuàng)造智能。因此,綜臺英語的實踐性,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根據(jù)不同的課型,我引導學生創(chuàng)設了許多童趣盎然,形象生動的英語情景。如在教colours,學生在學習了各種顏色之后,轉動起快樂大轉盤,對轉盤上的各種顏色進行問答。然后,每個學生畫一幅自己喜愛的圖畫,涂上顏色,接著開始pair work,進行“What colour is it……”的練習。學生在自然的語境中運用語言,猶如進入真實的社交場所,在毫無準備的瞬間作出反應,對培養(yǎng)學生敏捷的思維大有裨益。另外,我十分注重對學生進行發(fā)散性思維訓練,例如:通過投影片,打出幾個幾何圖形,如圓形“O”,讓學生回答“What’s this?”學生有的答是數(shù)字零,有的說是漢語拼音“O”,有的說是英語字號“0”,更有的說是太陽、月亮、蘋果、車輪和孩子的“臉”,對孩子們豐富的想象,我給予充分的肯定和熱情的表揚。在教“What can I see in the picture?”時,我出示了幾幅由抽象圖形組成的圖案,要求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從不同角度作出多種應答,從學生豐富多彩的答案中,可看出他們思維的活躍,這些活動不但極大滿足了學生享受歡愉,尋求知識,品嘗成功的需要,而且通過特定的情景,學生從中受到啟發(fā)、產(chǎn)生聯(lián)想,增添了創(chuàng)造意向,從而訓練和培養(yǎng)他們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才能。三、模擬交際,碰撞出思維的火花。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不僅僅是語言知識和能力的訓練,更重要的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在信息傳遞和情感交流中思維的碰撞。我常根據(jù)不同的主題設計不同的活動,用來啟發(fā)并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性運用所學的語言材料進行交際。如設計“我是小小禮儀員”,讓學生練習已學的禮貌用語。設計“五好家庭演講會”,讓學生介紹家庭成員及父母職業(yè)。設計“苗苗藝校招生”,讓學生談各自的愛好。設計“新春聯(lián)誼會”,讓學生正確運用人稱代詞等。這些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讓他們在模擬的交際活動中,相互交流、學習、發(fā)揮,進行思維的碰撞;進發(fā)出創(chuàng)造的火花。 四、角色表演,提供創(chuàng)新的舞臺。人的語言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脫離了生活,就學不會語言。因此,為了滿足小學生的表現(xiàn)欲,我經(jīng)常有意識地提供實踐的機會,把課堂變成一個濃縮的社會。我將陽春白雪,高樓大廈、市井胡同都請進課堂。如我在教shopping這一對話時,課前先讓學生觀察生活百態(tài),然后在課堂上讓他們充分施展自己的表演才能,把耳聞目睹的生動情景表演出來,態(tài)度惡劣的服務員,膽顫心驚的顧客,都惟妙惟肖、淋漓盡致的活躍在課堂上。讓學生自己扮演生活中的角色,學生個個情緒高漲。另外在打電話、坐公共汽車、上街購物、逛公園、上快餐店、去野炊等情景中扮演同學、麥當勞叔叔、售票員阿姨,營業(yè)員等學生自己熟悉的角色,他們會感到親切無比,躍躍欲試。再如,讓他們扮演童話角色,孩子們如同置身于童話王國之中,童話的魅力,更增添了無窮的活力和趣味。學生的主動性大大增強,從而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語言。在表演The Rooster And The Fox.The Cat And The 0wl,The Hare And The Tortoise等劇的過程中,孩子們體驗到角色的熱烈情緒,渲染了整個學習氣氛,學生通過表演:由“被動角色”轉為“主動角色”,在老師精心搭建的舞臺上,主動、積極、全面地挖掘自己的潛能,創(chuàng)新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和滋潤。五、課外活動,插上創(chuàng)新的翅膀。課外活動是豐富學生精神生活,擴大視野,陶冶情操,激勵創(chuàng)造的有效陣地;它為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智力營養(yǎng)及良好的情緒和環(huán)境。因此,我在課余經(jīng)常組織一些游藝性的活動,如游戲、競賽、出游等。小學生喜歡動手操作,在學完字母后,我進行了一次手工比賽,讓他們用橡皮泥捏字母,用火柴拼字母,用鈕扣擺字母,這樣不但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提高興趣,而且學生動手、動腦,充分調動各種感官,在不知不覺中實觀了創(chuàng)新思維的飛躍。在教完人體部位名稱后,我們進行了一次快速反應訓練,讓學生在極短的時間時,準確無誤地按指令作出反應。在教英語招呼語時,設計了向“七個小矮人”打招呼的游戲,游戲中還配上歡快的“士兵進行曲”,學生見到童話中熟悉的人物,樂不可支,爭先恐后地運用剛學的句子和他們打招呼。學會了動物的單詞,帶他們到動物園觀看小動物?;貋砗螅屗麄兡7赂鞣N動物的形態(tài)、動作、聲音,做模仿操。春秋季節(jié)帶學生出游,藍天白云,鳥語花香,構成活生生的彩色畫面;刺激學生的感官,啟發(fā)他們的思維,使他們觸景生情,構思出許多英語句子。這樣,在活動中不但給他們提供了運用語言的機會,使學生獲得一定程度的成就感,而且深化和鞏固了已獲得的知識,為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進一步發(fā)展奠定了基礎。通過兩年多的實踐,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得到挖掘,健康個性得以發(fā)展。學生在教與學的活動中學會思考,學會交際。在一次又一次的創(chuàng)造過程中,享受求知的歡愉,體驗成功的快樂,學會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超越。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是靠教師長期有意識的培養(yǎng)形成的,我在這方面僅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嘗試。教學是門藝術,需要我花費畢生的精力去探索和追求它的至高境界。如何做好初高中英語教學的銜接如何做好初高中英語教學的銜接,使高一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適應高中的英語教學,實現(xiàn)高中英語教學的目標呢?筆者以為,高一英語教師要發(fā)揮好主導作用,認真分析研究初高中的學生、初高中的教材、教學目的要求、教學方法的異同點,尋求良好銜接的途徑和方法。 一、根據(jù)學生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的實際,做好英語教材、教學目的和要求的銜接?! ≡诟咭粚W年,尤其是上半學年,應從實際出發(fā),先解決好初中英語教學“不到位”所遺留下來的問題,使高中學生盡早擺脫被動局面,防止惡性循環(huán)的發(fā)生。 加強語音訓練,為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打下基礎。要使學生改變不適應高中階段英語學習的被動局面,必須從提高語言基本技能入手,加強語音訓練,使那些還不能正確運用讀音規(guī)則獨立拼讀單詞和流利地朗讀課文的學生擺脫處處依賴教師的被動局面。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詞匯的能力。加強語音的訓練,可以將拼讀訓練與詞匯記憶相結合,按讀音規(guī)則對所學單詞進行歸納,使用錄音機讓學生跟讀,模仿語音語調,組織英語朗讀比賽,經(jīng)常要求學生朗讀或復述課文。 搞好初、高中英語語言知識的銜接。為了彌補高一英語基礎知識的缺漏,應結合新課教學的需要,將初、高中英語語言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復習舊知識為新課打下基礎。在學新課的過程中,舊知識又得到運用和鞏固,使學生的遷移能力得到提高。如:SEFCBOOKIALesson2是給筆友的一封信,初中教材中多次出現(xiàn)類似的題材,因此教師可以先請學生說出英文書信的格式及要求,之后再要求學生依照課文內容,給同學寫一封信。 在抓閱讀的同時,還要進行聽說訓練。對高中英語教材的課文在要求學生以閱讀為主、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同時,課堂上,教師應該用英語組織教學,鍛煉學生的聽力,講完課后,讓學生復述課文,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⒆龊脤W生學習英語習慣的銜接?! 〕踔猩鷮W習英語的習慣大多數(shù)是被動式地“跟著教師學”,高一階段,英語教師在繼續(xù)讓學生“跟著”的同時,應特別注意培養(yǎng)學生以下幾個新的學習習慣?! ∈褂霉ぞ邥牧晳T。指導學生選擇一本英漢雙解詞典做自己的良師益友,遇到詞匯方面的疑問不被動等待教師解答,學會自己查字典求得答案。同時自備一本好的英語語法工具書,養(yǎng)成經(jīng)常翻閱的習慣,在口、筆頭實踐中使學生有意識地運用所學的語法知識,正確地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 ☆A習的習慣。初中英語教師對預習也有粗放的要求,初中生對預習也不陌生。但到高中,隨著英語課文篇幅的加長,內容增多,難度加大,如果沒有搞好預習就適應不了課堂的教學進程。所以,高中英語教師對學生的預習不能只是泛泛而提,而要把它當作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對其進行精心指導,逐步規(guī)范要求,使其達到預期目的。例如可以要求學生作預習筆記,即把所預習的東西寫成有形的條目,這樣既便于檢查落實,又能對其進行指導。在預習方法上,可指導學生按詞、詞組、句、文、疑等進行分項,即先要求學生學會能用英語詞典查單詞,自己解決生詞;對重要詞組、有用短語進行羅列,并能用這些詞組、短語來造句,記錄課文中結構嚴謹、用詞優(yōu)美的句子,讀熟背熟;對課文內容進行簡寫;記錄預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難點以便釋疑解惑,等等。 閱讀課外書與摘抄的習慣。初中英語教學一般還只限于課本,到了高中階段,英語閱讀能力作為一個側重培養(yǎng)目標,發(fā)果還僅限于課本就不夠了。高中英語教師應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水平和興趣的英語讀物,隨身攜帶,隨時閱讀,作好摘記。要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和訓練,把重心放在提高閱讀速度和閱讀效率上。通過泛讀訓練,培養(yǎng)閱讀興趣、習慣、技巧和能力。另外,師生要增強心得的交流,以便對學生進行具體的英語課外閱讀的指導?! ∪?、注意初高中學生的心理轉變,做好英語教學形式的銜接?! 〕踔猩容^滿足于表層的認知興趣,而高中的學生心理發(fā)育已接近成熟,思維具有較高概括性和抽象性,更渴望通過積極主動的思考來獲取知識,通過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來獲得學習上的成功感和滿足感。所以高中英語教學在課堂上教學節(jié)奏要加快,不能滿足于淺層次的課文分析,也要改變初中英語課堂上慣用的糾音、釋詞、語法練習、句子分析的教學結構,而應該設計一些交際性和創(chuàng)造性都比較強的教學活動,如角色扮演、調查、討論、辯論、采訪等,幫助學生將所學的英語知識經(jīng)常進行比較、分析、綜合、歸納,學生就能進行各種有效的思維?! ‖F(xiàn)代高中生,在政治上追求民主,在個性上追求獨立人格,自尊需要特別強烈。學生剛進入高中學習的新環(huán)境,教師要主動與學生建立平等親切的師生關系。教學要民主,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加教學活動,把學生放在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教師的課堂用語不僅要講究規(guī)范、科學、形象、生動,更要體現(xiàn)出尊重、體諒、溫暖和坦誠?! ∩细咧泻?,學生普遍感到課業(yè)負擔加重,難度加大,英語往往會成為一些學生放棄或懈怠的首選科目。因此,高中英語教師在高一上學期要特別注意學生這方面的苗頭,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和銜接,把這些學生引上路。具體做法是,教師要盡快了解學生,細心觀察學生,既要掌握學生的一般特點,也要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個別差異,既要了解學生的優(yōu)點和特長,也要了解學生的缺點和不足。尤其是英語差的學生,教師更應該去了解他們,幫助他們查找原因。要讓他們明白掌握英語的重要性,要幫助他們找回學好英語的自信心,要教會他們如何學好英語的方法,及時肯定他們學習上的進步,哪怕是微小的進步。教師也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不僅要注意激活好生的興趣,也要注意激活差生的興趣.形成性評價在中小學外語教學中的應用 在中小學外語教學過程中,我們充分重視了研究教學大綱,分析教材特點,改進教學方法,指導學生學習,這是教學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是,在外語教學的全過程中,由于對傳統(tǒng)的考試缺乏分析,對學習評價的意義缺乏認識,甚至片面地認為考試就是評價的全部,這對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提高教學水平起到了阻礙作用。因此,有必要重新審視我們的評價思想,對現(xiàn)行學習評價體系進行有效的改革?! ∫?、 重新審視中小學外語學習評價體系以考試作為衡量學生英語學習的唯一依據(jù)的觀念由來已久,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學生,人們已習以為常。這種觀念的出發(fā)點是學科本位,缺乏以人為本的發(fā)展觀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學會與人合作,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具備科學的價值觀,這些都是英語學科教學應承擔的責任。對學生學習成效的評價應當是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有效結果所進行的整體價值判斷。這種理念在我們以往的英語學習評價中沒能得以體現(xiàn),只重學科,不重學生發(fā)展的評價缺乏科學性和全面性。以往的學習評價中只重視反映學習結果的終結性評價(如期末考試、中考、高考等),忽視體現(xiàn)學生學習過程的形成性評價;評價過程中只重視老師的評價,忽視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合作評價;只重視評價和測試的甄別和選拔功能,忽視為學生成長發(fā)展服務的功能;只重視對語言知識和語言能力的考查,忽視對學生情感、文化意識以及綜合素質的考查;測試中重視答案的公平性、客觀性、唯一性,忽視學生的選擇性和創(chuàng)造性以及答案的開放性和多樣性?! W習評價是教學全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英語課程的實施首先是確定教學目標,其次是教學手段(包括選擇教材和教法),第三是評價機制。在確定了教學目標之后,就要根據(jù)目標的要求,選擇適宜的教材和恰當?shù)慕虒W方法,教學手段是否成功要靠評價機制做出判斷和反饋,評價的結果又用來驗證教學目標制定的是否科學。因此,這三者的關系相互制約,共同作用,產(chǎn)生高質量的教學?! 〗虒W目標 ↙ ↖教學手段 → 評價機制為了有效地發(fā)揮評價機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正面導向作用,有必要建立一個科學、有效的評價體系。這涉及到學習效果評價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