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課我壓力很大,班上有此同學很聰明,老師一教就會,但我還是不太清楚,我不知道該怎么辦,老師讓寫作文時,我總是很緊張,害怕寫不好結果越害怕越寫不好?!睂ψ约旱呐嘤柦虒W反思的有8位研究者,同時對未來培訓提出建議的有6位研究者;值得一提的是6位研究者在自己的培訓中加入了獨創(chuàng)元素。3 結論本調查表明2000年以來英語寫作策略培訓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而且研究得出的結論比較一致,但調查反映了2009年以來了英語寫作策略培訓研究的現(xiàn)狀: 論文數(shù)量還很少,公開發(fā)表的論文只有11篇,發(fā)表的刊物沒有外語類的,涉及的研究內容以探討寫作策略培訓與寫作成績的關系為主;收集數(shù)據(jù)和檢測手段單一,數(shù)據(jù)分析不夠客觀。所有的研究都使用了問卷調查、寫作成績作為收集數(shù)據(jù)和檢測培訓效果的主要手段,輔助手段不足,這可能導致研究者不能全方位評價培訓效果,部分結論有主觀成分。定量分析規(guī)范性不夠,有的研究者僅憑描述性分析甚至單純的數(shù)字就做出了培訓有效的結論。定性分析倉促,沒有學生的有效反饋信息作論據(jù)。因此英語寫作策略培訓的有效性評估手段有待改進,除了問卷調查、報告、測試,還有日記、有聲思維、小組互評、自評等多種方式。Oxford指出策略培訓是否成功不應僅看學生通過策略訓練后考試成績是否有很大的提高,而是應從不同的方面來看他們自身變化,全面理性的評價策略訓練的效果;英語寫作成績的評定太籠統(tǒng)。作為檢測培訓效果主要手段的寫作成績,它的評定不具體,不能及時反饋學生的進步。特別是大學生在接受了培訓后,想把策略使用的遷移作用通過寫作表現(xiàn)出來,難度較大,教師在批改作文時,由于受規(guī)定的限制或個人的喜好,作文分數(shù)很難客觀反映學生的進步,具有較大的主觀性;研究對象范圍不廣。數(shù)據(jù)表明針對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的研究最多,而且研究對象多是重點大學的學生,沒有針對非英語專業(yè)的高職高專生、初中生、中專生、及成人的研究。實際上非重點大學、高職高專的學生和欠發(fā)達地區(qū)的中學生的英語成績和策略使用一般更差,更需要培訓。在培訓方面,調查數(shù)據(jù)表明研究者思路清晰,能在相關理論的指導下,進行培訓教學,其中問卷調查表主要來源于Oxford、文秋芳。培訓模式以SBI為主,絕大多數(shù)的研究者培訓時結合了元認知策略,具體寫作策略選用方面以頭腦風暴、構思、自由寫作、補救策略較多。梳理了2000年以來的英語寫作策略培訓研究,其研究成果包含了以下有用的信息:1)策略培訓能提升學生的策略意識,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成績。2)元認知策略培訓與英語寫作教學結合具有可行性,但高水平、中等水平、低等水平的學生接受培訓后的表現(xiàn)有差異性,中等水平的學生表現(xiàn)最好,其次是低水平學生。3)研究者對具體的英語寫作策略的選用沒有比較統(tǒng)一的看法,但是其中的22種被認為有可能對學生的寫作有用,其中計劃、頭腦風暴、構思、自由寫作、補救策略是寫作策略培訓研究者關注的焦點。4)英語寫作策略培訓可以結合過程法、任務法、寫長法進行培訓,關鍵是研究者的教學設計要合理,同時注意對研究對象的監(jiān)控和評估。5)單純的英語寫作策略培訓效果不顯著,必須與元認知策略結合。所以培訓者的任務除了要關注哪些寫作策略能提高學生的成績之外,更多的要關注學生的計劃、學生的變化、學生成長過程的點點滴滴,這也注定了策略培訓的教學一定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師生的關系應是朋友式的幫助者關系。6)培訓時間不能太短,否則策略培訓的遷移作用難顯性出來;同時根據(jù)學生的描述,策略培訓的教學有可能增加部分學生的心理負擔。在研讀文獻時筆者有一種強烈的感受,實證研究的數(shù)據(jù)力量遮蓋了理性的思辨光輝。研究者在量化方面得出有效數(shù)據(jù)后,急于得出培訓有效的結論,忽視了挖掘數(shù)據(jù)背后的信息,忽略了定性分析。建議以后的培訓對不同的研究對象進行因材施教的教學設計,同時擴大研究對象的范圍,增加個案研究,增加研究時限,找出策略培訓遷移的最佳時間,使未來的培訓更科學,更具有可操作性。 參考文獻:[1]. . Cohen. 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 [M]. London: Longman, 1998.[2] Chamot, A. U.amp。. Comments on Janie Reesmiller39。s `A critical appraisal of learner training: Theoretical bases and teaching implications39。 [J]. TESOL Quarterly, 28, 1994[3] Collins, James L. :[4] O’Malley,.amp。Chamot, A. U.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5] Oxford, R. L.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 [M]. Heinle amp。 Heinle Publishers. 1990.[6] Petric, B .Students39。 attitudes towards writ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writing skills [J].in Writing Center Journal 22 (2), 927. 2002.[7] 程曉堂,鄭敏.《英語學習策略———基礎外語教學與研究叢書》[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8] 嚴明.《英語學習策略理論研究》[M]. 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外語教育出版公司, 2009.[9] 文秋芳,[J]. 外國語言文學,2004,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