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我常常保有這三面鏡子,以防自己犯錯。英明如唐太宗,尚且需要經常藉著三面鏡子自我觀照,一般凡人則更不必說了!在浩瀚如如海的中國典籍里,充滿著許多先人遺留下來的經驗與教訓。經驗與教訓可供當今各行各業(yè)的管理者充作“知興替”與“明行失”的殷鑒。世上有了善于相馬的伯樂,然后才會有千里馬。事實上,千里馬是經常存在的,但伯樂卻不常有。即使是上等的好馬,卻因為它委屈地淪落于役馬者手中,而跟平常的馬一樣老死馬廄。能日行千里的馬,每餐要吃一石的糧食。二流的主管只能保有三流或不入流的部屬。不會隨便曝光或逞能。不入流的部屬所構成。這三人都是人中豪杰。以上兩則典故旨在刻劃“形式蒙蔽實質”的嚴重禍害。斗雞被紀省子訓練到爐火純青的狀態(tài)時,已經看不到虛張聲勢或盛氣凌人的模樣,反而。呂洞賓被他的虔誠所感動,于是。一塊大而厚的石頭,那塊石頭立即變成閃閃發(fā)光的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