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教學重點:1.通過提要鉤玄,歸納梳理《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一文的文言基礎知識。2.通過反復誦讀,理解貫穿本文其中的感情邏輯和思想邏輯,把握形散神聚的特點。第一課時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我想同學們一定都聽過“胸有成竹”這個成語,那你們知道它的出處是什么,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蘇軾的一篇散文《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
2024-12-01 10:23
【總結】松、竹、梅合稱?歲寒三友?,始見于南宋(林景熙:《霽山集·五云梅舍記》)。在此之前,唐代詩人元結《丐論》曾以山水、松竹、琴酒為三友;宋代蘇軾《題文與可畫》一詩以松、竹、石為三友。?四君子?是梅、蘭、竹、菊的合稱。所謂君子,是對人的美稱,比喻人格高尚,學識高深,舉止文雅。文
2025-08-16 01:19
【總結】《項脊軒志》教案教學目標(一)學習作者善于從日?,嵤轮羞x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細節(jié)來抒寫感情的技巧。(二)體會本文筆墨清淡而情意纏綿動人的特色。難點重點(一)課文第1段里,寫了項脊軒修葺前后的不同景象,字里行間,透露出作者對小屋的眷戀之情。說說作者這種深摯的感情是怎樣表現(xiàn)出來的。分析:明人王錫爵在《歸公墓志銘》中說,歸有光的散文“無意
2024-12-09 09:38
【總結】庖丁解牛一、教學目標1、掌握文言字詞:莫、蓋、道、因、然等詞的意義和用法;并理解成語:目無全牛、游刃有余的意思。2、通過文本的研讀,使學生理解寓言的寓意: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觀規(guī)律,只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積累,就能認識和掌握事物的規(guī)律,從而做到“躊躇滿志”地為人處事。
2024-12-09 09:39
【總結】伶官傳序教學目的:“盛”“告”“困”“于”“其”“之”等文言詞語的用法。,了解古代文化常識。;體會圍繞中心步步深入地進行論證的寫作方法。。教學重點:文言詞語的用法教學難點:步步深入的寫作方法教學課時:2課時教學方法:文言教學三讀法(自讀—譯讀—導讀)學法點撥:整體感知、誦讀、點撥、自學
【總結】長恨歌教學目標:1、了解白居易生平及其創(chuàng)作成就;2、把握長恨歌人物形象及主題;3、理解作品在敘事和塑造人物上運用的藝術手法。教學重點:1、分析文中唐明皇與楊貴妃形象2、誦讀全文3、把握長恨歌的主題;教學難點:理解作品在敘事和塑造人物上運用的藝術手法。教學時間:2課
【總結】夜歸鹿門歌教學目的:1、知識與能力:了解作者孟浩然及古詩歌相關知識的文學常識;了解意象的特征,掌握“緣景明情”的詩歌賞析方法。注意詩歌朗讀節(jié)奏和本首詩歌的語言特色。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疏通、賞析詩歌,注重學生詩歌閱讀、理解和表達交流的能力的提高。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詩歌的意境美。感受作者在描寫清
【總結】李憑箜篌引教學目的: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賞析詩的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2、比較閱讀《琵琶行》《李憑箜篌引》《聽穎師彈琴》。教學重點難點: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賞析詩的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2、比較閱讀《琵琶行》《李憑箜篌引》。教學課時:1課時教學過程:(一)導語不少學者常用“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來形容唐朝的兩位詩人
【總結】《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優(yōu)秀教學設計范文 《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是人教版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散文之部”第五單元的一篇文章,單元閱讀提示就強調(diào)了散文學習要注意其“散而不亂,...
2024-12-06 01:08
【總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衡陽縣第一中學聶仲生2020、08、10大家知道,在中國文化里,有許多具有豐富文化意蘊的植物。如“春風一家桃李杏”“歲寒三友松竹梅”,它們早就成為文人墨客、高雅之士歌詩書畫中的??汀V?-------更以其虛心挺直、高風亮節(jié)的特性,成為了我們
2024-11-17 05:08
【總結】過小孤山大孤山一、教學目標:1、學習游記寫景的方法。2、區(qū)分散文與詩歌形象美的不同。3、掌握文中的重要實詞、虛詞和特殊句式。二、教學重點:1、掌握文中的重要實詞、虛詞和特殊句式。2、學習游記寫景的方法。三、教學難點:1、學習游記寫景的方法。2、區(qū)分散文與詩歌形象美的不同四、
【總結】《夢游天姥吟留別》教學設計教學目標:教學重點:(1)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2)賞析李詩的藝術特色。教學難點:理解夢境與詩歌主旨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教學過程:一、導入(并明確文體)師:我們在小學的時候曾學過李白的一首留別詩《贈汪倫》(全班齊背):“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
【總結】阿房宮賦知識目標:1、認識封建統(tǒng)治者荒淫奢侈、魚肉百姓的罪惡,理解秦王朝自取滅亡的道理。2、了解作者杜牧和“賦”的文章體載特點,體會本文的語言風格。3、識記和理解“畢、兀、構、縵、霽、杳、邐迤、紛奢、勻、庚、舉、族、念、哀”等文言詞語,了解文中詞語活用的現(xiàn)象和文言句式。4、背誦課文,歸納“焉、而、夫”等虛詞的意義與用法。能力目
【總結】《春江花月夜》教案教學目標:1、以“月”為線索,賞析本詩景、理、情渾然天成的畫意詩情。2、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置身詩境,感受詩中美景。3、緣景明情,把握詩歌“哀而不傷”的感情基調(diào)。教學重點:賞析詩歌的景、理、情。教學難點:把握詩歌感情基調(diào)。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教學步驟:一、新課導入當
【總結】第四單元創(chuàng)造形象詩文有別第16課過小孤山大孤山1.古今異義。(1)上干.云霄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12-09 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