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簡介】
掌握語言知識不僅僅是為了儲備知識,其最終目的是將 所學習和掌握的知識運用于語言實踐中去。”英語課堂教學中怎樣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對于我們每個老師 來說都是值得研究和重視的。在我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中發(fā)現,要能夠在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從以下幾方面做起比較 有效。A、注意聽的訓練 要想學會一種語言,第一步就是聽。聽是語言交際的前提。在英語課堂上,教師應最大限度地給學生施以聽的訓練,使學生聽得見,而且聽得懂。所以,我在課堂上盡量做到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并且由于小學生所掌握的英語詞匯比較少,教師要用表情和肢體的動作,以及身邊所有的事物來幫助學生了解老師所說的話。例如,我在上六年級上冊的內容《what’s your hobby ?》這課時,做了以下的嘗試: 我事先讓同學們收集相關的hobby的內容,在課堂上讓學生去說,無論是母語還是英語,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學生想說話的信心。同時通過我的 動作,學生聽懂了這些話。我又鼓勵學生去當小老師,學生都愿去嘗 試,學生活躍了起來,融入到了課堂教學。這樣的訓練對他們來說,既新鮮,又簡單,學生易于接受,也樂于接受。B、提供說的空間 我充分利用每節(jié)課開始的 “Just talk”,為學生提供說的空間。學生可以根據已有的語言水平進行一些簡單的日常用語問候或是根據某一話題進行自編自演對話。一開始我采取由師生之間雙向活動,逐漸變換為學生之間或小組之間活動。學生在真實的生活環(huán)境中,感覺自己是在交際而不是在表演。這樣,既鞏固了學過的知識,又初步嘗到了口語對話成功的喜悅,也為新內容的教學作好鋪墊。C、學唱英語歌曲 英語語調的曲折猶如音樂曲調的婉轉起伏,英語節(jié)奏與音樂之間 有著微妙的內在聯系。因此,我把英語口語教學與音樂融為一體。在 唱歌過程中,可以根據歌曲內容進行回答或角色對話,體現歌曲中的 情境,讓學生在機械,呆板,單調,緊張的學習環(huán)境中解脫出來,消除學習疲勞,并感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提高學習的興趣。如,我在教save our planet這一課時,把這一單元重點句型與單詞放在歌曲《our world 》去學,先讓學生去聽歌詞,這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聽力能力,而且舌頭也靈活了,英語說起來也順口了。D、編寫英語歌謠 歌謠具有很強的韻律節(jié)奏感,讓學生讀起來瑯瑯上口,如在學習表示交通工具類的單詞時,我采用了這樣的歌謠: Car by car,Let’s go by by bike,Let’s go by by plane,Let’s go by by train,Let’s go by ,學生們繪聲繪色表演和夸張的語氣,讓學生在活潑歡快的氣氛中自然地進行了英語口語表達的訓練,從而提高了學生口語表達的能力。E、創(chuàng)設對話情境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當知識與積極的活動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時候,學習才能成為學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毙W英語教材中的語言既規(guī)范又口語化,表演會話既可以積累語言知識,又可以把課堂作為表演的舞臺,使學生得到大量的聽說機會。我在教學中很注重會話表演。我讓學生模仿原聲帶中的語音、語調。要求學生有感情 的朗讀,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加以靈活運用,自由會話。表演時,輔以適當的道具,相應的動作,夸張的表情。這樣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掌握了課文對話,激發(fā)了他們的興趣,提高了口語能力。F、巧用游戲教學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好玩的天性,以及小學英語教材中大量的活動設計素材,我運用有趣的游戲使口語訓練得以更有效的進行。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我通常采用“聽一聽,猜一猜” 的方式。以我在六年級上unit1《we should obey the rules》這課的教學為例: A:(猜者看不到教師出示的標志)What does this sign mean ? B:(看到者)It means you shouldn’t :(看到者)It means you shouldn’t : I know!It’s “Be quiet”.我在組織這一活動中穿插了許多課堂用語,如“ Come to the front”、“ Can you guess?”、“ Think it over, please.”等,遇到學生不太理解的,就通過手勢和表情來引導,讓學生在玩中完成了教學任務。教師可進行角色轉換,讓學生來組織游戲,當一回“小老師”,使學生能夠真正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增強口語表達的意 識。(三)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寓教于樂,提高英語口語交際 能力。我將設立英語角來開展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口語交流。創(chuàng)設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是誘導學生學好英語的一個重要的外在環(huán)境。每周一次的英語角活 動更是同學們的最愛,在這里師生可以單獨交流,同學們可以相互交談,即使說錯了,也不要緊,大家會友善地一笑,或耐心的幫助糾正。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充滿了和諧。讓學生處處感受到英語就在自己身 邊,和母語一樣親切。(四)重視形成性評價,以學生平時參與各種英語教學活動所表現出的興趣、態(tài)度和交流能力為主要評價依據。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不同于法官的裁斷那樣,超越于情感之上,而是應以心靈擁抱心靈,以激情點燃激情。小學英語教學,主要是口語教學,其目的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態(tài)度,建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使他們形成初步用 英語進行簡單的日常交流的能力,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因此,在學生說英語的時候,對他們的評價應以肯定和表揚為主,對他們不成熟卻經過獨立思考的觀點、想法不宜求全責備;對學生的評價應多用 鼓勵性的話語,充分表達教師對學生發(fā)展的期待,使學生受到鼓舞而 激發(fā)出他們自己探索求知的激情。在英語教學中,老師的微笑和夸獎 的言語可以讓孩子們看到自己前進的方向,并從中獲得勇于進取的信 心和不斷進步的動力。老師對孩子的贊揚可以讓孩子感知我們對他們的愛,可以讓那些所謂的“壞孩子”的心靈長出一對向上的翅膀。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閃光點”,雖然他們的“閃光點’有大小和亮度 的差異,作為教師,關鍵是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善于捕捉并發(fā)掘他們的 這些“閃光點”。我們在贊揚與鼓勵時要做到公正合理,實事求是,恰如其分,不要夸大,也不要縮小。只有真心實意地夸獎,才能打動 學生的內心,學生才能給予積極的回應。真誠的夸獎會使學生受到真 心的感染,讓他們體驗到成就感和榮譽感,樹立“今后我要做的更好” 的決心和信心。由此可見,評價是英語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反映出學生的情感狀態(tài),教師在評價中對學生情感的關注,既是人文關懷的體現,更是促進學生樂于說英語的一種手段。七、本課題我主要采用以下的研究方法:文獻研究法 廣泛收集、查閱、整理與本課題相關的文獻資料,借鑒關于培養(yǎng) 小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成功經驗和教學方法。學習有關教育教學理 論,提高理論素養(yǎng)和科研能力。調查法 調查研究本校學生英語教學現狀和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現狀,使研究有的放矢,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實驗法 在課題的研究中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對同年級的三個班進行教學實驗。對比教學效果,進而得出實驗結論。課堂上注意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性,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提高。組織一些學生的課外活動,如開設英語角、英語故事演講、英語課本劇表演、創(chuàng)設情景即興表演等。對比法 和實驗法相配套,對同年級的三個班的教學效果進行對比分析。5經驗總結法 用科學的經驗總結法總結研究成果,用論文的形式匯報科研成果八、研究的成果提高了科研能力 在課題的實踐和研究中,我積極參與教科研工作,主動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在平時的工作中,積極學習《英語課程標準》,認真領悟其內涵,同時深鉆教材,互相交流經驗,自己的素質和科研水平不斷提高,并撰寫了一些有關英語教學方面的經驗文章和參加了一些科研的活動,論文有《小學英語對話教學模式研究》、《小學英語對話教學教學策略與方法》《小學英語對話教學的語境研究》《小學英語對話教學活動設計研究》除此之外,針對小課題的研究,還寫了教學隨筆《小學英語課堂中朗讀的重要性》《小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至關重要》論文《淺談英語教學中的情景教學》獲得自治區(qū)級二等獎;《淺談小學英語詞匯教學的策略和技巧》獲得州級二等獎。多次參加了市級的教科研優(yōu)質課大賽活動,都分別獲得了二等獎。同時,通過課題的研究,培養(yǎng)了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了教學水平通過舉行的各種活動,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濃了,學習英語的能力也提高了。學生對英語在學習生活中的作用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由不喜歡到愛上英語,由不愛說到樂于與同學、老師交往。他們的英語整體水平在不斷提高,在每次的檢測中,成績都有了提高。九、研究后的一些思索:現在我校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比以前有了明顯的提高,大多數學生敢于開口說英語了,他們對英語的學習有了濃厚的興趣,但是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在課堂教學中不能完全的面向全體學生。教師注重發(fā)揮學生 的主體作用,真正做到讓每位學生參與到“說”的行列,而主體作用發(fā)揮得好的學生恰恰是接受能力較快,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他們往往敢于并積極的去說。中等生和相對比較差的學生還是不太主動的去 開口說。在農村的英語教學中與家長做好配合很難,農村學生的家長英語素質不高,不能給學生以教育和啟發(fā)。學生說英語的環(huán)境有限 在家與校,不能給學生提供更廣闊的英語學習天地、更濃厚的學習氛圍和更優(yōu)質的學習環(huán)境。目前,我的嘗試與探索還處于初級階段,還有許多問題未能妥善解決,我將在教學過程中繼續(xù)努力,讓我們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小課題研究教師:欒培生 第四篇:小課題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