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nèi)容簡介】
l H 4 ( 醚 ) R C H2 O H( 1)基團的順序規(guī)則 (命名時取代基的排列;順反異構(gòu) 體的確定) ( 2)官能團的優(yōu)先次序 (命名時母體的確定) ( 3)電子效應 電 子 效 應誘 導 效 應共 軛 效 應( I )( C )給 電 子 誘 導 效 應 ( + I )吸 電 子 誘 導 效 應 ( I )超 共 軛 效 應 pπ 共軛 π π 共軛 σ π 超共軛 σ p超共軛 復習中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指在多原子分子中,一個鍵的極性可以通過靜電作用力沿著與其相鄰的原子間的 σ 鍵繼續(xù)傳遞下去的作用。 σ 電子的偏移用 → 表示。 C H 3 C H 2 C H 2 C H 2 C lδ + δδ+ δ δδ+ δ δδ ? 誘導效應為短程效應。 (一般經(jīng)過三個碳原子后,誘導效應的影響極微,可忽略不計)。 N + R 3 N O 2 C O O H X . . . 給電子基(又稱斥電子基) : 電負性小于氫原子的原子或基團 O C O O C H 3 C H 3 C H 2 . . .吸電子基(又稱親電子基): 電負性大于氫原子的原子或基團 b. 共軛效應 ① ???共軛 ?鍵與 ?鍵的重疊,使電子離域、體系穩(wěn)定。 特點: 單雙鍵交替出現(xiàn) , 由兩個或多個 π鍵上相互 平行的 p軌道從側(cè)面互相重疊而形成共軛。 指由于相鄰 p軌道的重疊而產(chǎn)生的原子間的相互影響。 HHHCCCCHHH所有的碳原子都是 sp2雜化 。平面分子 。 P軌道垂直于平面且彼此相互平行 , 重疊 。 C1C2, C3C4雙鍵 C2C3部分雙鍵。 共軛 ?鍵 (大 ?鍵 )。 例如: CH2= CH–CH= CH2 P軌道的重疊示意圖 ② p??共軛 p軌道與 ?鍵的重疊,使電子離域、體系穩(wěn)定。 例如: . . . + CH2= CH–Cl CH2= CH–CH2 CH2= CH–CH2 雜原子 自由基 碳正離子 特點:雜原子 (X、 O、 N) 、自由基 或 碳正離子 (C均為 sp2雜化 )等與雙鍵或苯環(huán)直接相連,其 p軌道與構(gòu) 成 π鍵的 p軌道相互平行,從側(cè)面互相重疊而形成共軛。 HH HHCC C+ HHH HHCC C HHHHCC C l( 4)酸性 (羧酸、醇、酚酸性的比較;取代酸酸性的比較) ( 5)堿性 (含氮化合物的堿性比較) ( 6) 碳正離子 的穩(wěn)定性 ( 7)反應活性的比較 3o C+ 2o C+ 1oC+ CH3+ 47均可用 電子效應 來分析 ( 8)自由基的穩(wěn)定性 ( C H 3 ) 3 C ( C H 3 ) 2 C H C H 3 C H 2 C H 3( 9)注意“幾種”: 羰基試劑 盧卡斯試劑 格氏試劑 土倫試劑 斐林試劑 威廉遜合成反應 碘仿反應 羥醛縮合反應 Clemmense還原反應 歧化反應 欣斯堡反應 馬氏規(guī)則 札依切夫規(guī)則 Ag+的氨溶液 Cu+的氨溶液 FeCl3的水溶液 鑒別末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