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nèi)容簡介】
好的學生吃得飽,差的學生吃得了。如學習了古詩《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后,我設(shè)計了以下幾項作業(yè): A、背誦、默寫古詩《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B、《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描寫了怎樣的一幅畫面?發(fā)揮想像寫一段話。 C、學習作者楊萬里的另一首古詩《小池》比較:兩首詩中所描繪的景物的異同。 A 是鞏固練習,旨在積累語言; B 是寫話訓練,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詩句; C 項作業(yè)期望學生遷移學法,提高閱讀能力。 這 三項作業(yè)難度依次提高,分別適應(yīng)于各個層面學生的學習需要。這樣的作業(yè),由易到難,層層遞進,給了學生一個選擇的范圍,能力強的可選擇較難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簡單的。但是,學生又具有好強的心理,有的學生往往會知難而進,又有一部分學生會在自己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去跳一跳,摘到“果子”。 又比如學完《田忌賽馬》,為了讓學生對課文中的下列八個詞語“疑惑、胸有成竹、垂頭喪氣、目瞪口呆、輕蔑、挖苦、得意洋洋、譏諷”達到識記、理解和運用這個學習目標,我設(shè)計了三個層次的訓練,供學生選用: A 層次: 1.抄寫上述八個詞語二遍; 2.說說每一個詞語的大意,試用“得意洋洋、垂頭喪氣、胸有成竹、目瞪口呆”各寫一句話。 B 層次:假如你是齊威王的謀士,你有辦法幫齊威王在第二次比賽中仍然取勝嗎?如能,請你拿起筆,將第二次比賽改寫一下。注意你是齊威王的謀士,寫的時候盡可能多地將上述八個詞語用上。 C 層次:根據(jù)所給的八個詞語編寫一個有趣的故事。 2\自主選擇完成時間 每周我們都要寫周記,每每在周末寫周記時我們的學生總會坐在書桌前絞盡腦汁,苦思冥想周記的內(nèi)容。究其原因,是我們的學生缺少對生活的觀察與積累。如何使他們能抓住瞬間的感動,抓住 每天每時的精彩呢?我借鑒我班董道家長的做法,建議學生準備一本小冊子,作以下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