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數的世界一、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情境,認識自然數和整數,聯(lián)系乘法認識倍數與因數。2.探索找一個數的倍數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數中,找出10以內某個自然數的所有倍數。二、教學重難點理解倍數和因數關系的含義,掌握找一個數的倍數的方法。三、教學活動㈠創(chuàng)設情境同學們,你們到過水
2024-12-11 08:10
【總結】(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教案上冊分餅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情景,經歷假分數和帶分數的產生過程,理解“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的意義。2、能正確讀寫假分數和帶分數,了解帶分數和假分數的關系。教學過程:活動一:分一分活動目標:通過具體情境,經歷真分數、假分數產生的過程,理解“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的意義。談話
2024-12-03 01:47
【總結】北師大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分餅》教學設計尊敬的各位評位,各位老師: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選自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37----38頁“分餅”,我將從以下七個方面做本節(jié)課的闡述。一.說教材1、說教學內容今天我所執(zhí)教的《分餅》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二節(jié)。學生在三年
2024-11-18 21:54
【總結】數學雞兔同籠課后教學反思 數學雞兔同籠課后教學反思1雞兔同籠問題是我國民間廣為流傳的數學趣題。最早出現在《孫子算經》中。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教材對于這個問題的解題設計,是把列表法作為主要的解題...
2024-12-06 23:43
【總結】折紙——不同分母分數相加減教學內容: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上冊《折紙》(書第66—67頁)。教學目標:1、通過直觀的操作活動,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2、掌握不同分母的分數相加減的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3、培養(yǎng)推理和概括能力;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在學習中培
【總結】四年級下冊《雞兔同籠》導學案執(zhí)教者:王麗莉預見性困難拓展延伸課題雞兔同籠課型新授教學流程學習目標1、會用:列表法、假設法解決問題;2、我
2025-04-17 13:33
【總結】雞兔同籠教學反思 雞兔同籠教學反思1課堂上,黃老師從《孫子算經》中的古代名題導入,讓學生解釋意思,并猜想雞和兔的只數。當學生感到困難時,黃老師引出化繁為簡的方法,降低題目難度后放手讓學生獨立...
2024-12-07 02:36
【總結】雞兔同籠教學設計 雞兔同籠教學設計1教學目標: 1、對日常生活中的現象進行觀察和思考,引導學生從中發(fā)現特殊規(guī)律,使學生掌握用列表的方法來解決“雞兔同籠”的問題。 2、從不同的角度...
【總結】溫舊知新:3425一、填一填。里面有3個();表示()個()。14215溫舊知新:12=5561=77??二、算一算,并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分母______,分子___
2024-11-11 00:00
【總結】第一篇:數學廣角——雞兔同籠教學反思 數學廣角——《雞兔同籠》教學反思 《雞兔同籠》問題教學有一定的難度,課前我對我班的學生進行了了解,數學廣角——雞兔同籠教學反思。一小部分學生接觸過雞兔同籠問題...
2025-09-22 07:33
【總結】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上冊分別從這些盒子中任意摸出一個球,說一說從不同的盒子里摸到白球的可能性。(1)(2)(3)(4)(5)從這個盒子中不可能摸到白球,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0。從這個盒子中一定能摸到白球,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1。摸到白球與摸到紅球的可能性相等,都是。210181
2025-06-20 01:59
【總結】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上冊復習1:5512+–47717732++929512–1275–1511157同分母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減。=======復習2:把下面每組中的兩個分數通分。53
【總結】梯形的面積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上冊本節(jié)課我們主要來學習梯形的面積,同學們結合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能夠應用梯形的面積公式解決實際的問題。求出下面圖形的面積:8厘米4分米分米9米6米4厘米三角形面積的推導過程三角形面積的推導過程S=ah&
2024-11-11 07:13
【總結】《雞兔同籠》教學設計贛州市南康區(qū)贊賢小學廖玉芳教學內容:人教版實驗教材小學數學四年級年級下冊103-104頁.教材簡析:“雞兔同籠”問題是我國民間廣為流傳的數學趣題,最早出現在《孫子算經》中。雞兔同籠問題設置在數學廣角中,其教學與常規(guī)課有所不同。區(qū)別之處在于要把數學思想方法貫穿始終,巧用素材,有效提升,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督虒W用書》中
2025-04-17 13:07
【總結】樓蘭說一說:你所知道的樓蘭樓蘭屬西域三十六國之一,與敦煌鄰接,是絲綢之路上的必經之地,公元前后與漢朝關系密切。樓蘭原是一個隨水而居的半耕半牧的小部落。絲綢之路開通畫一畫:夢中樓蘭后,域外文明尤其是漢文明傳入樓蘭才加速了樓蘭人發(fā)展城市文明。文獻中,樓蘭最早見于司馬遷的《史記》:“樓蘭、姑師邑有城郭,鹽澤。
2024-11-11 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