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的時間和地點。同時,要教育學生審查自己的不良舉止,培養(yǎng)學生對自己行為負責的意識和能力。課堂活動如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尊心,就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在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時,要講清楚活動的目的,讓學生認識到活動的價值。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力求關注每一個學生的表現(xiàn)和愿望,用語言、手勢、眼神、微笑把期望、鼓勵、贊許傳遞給他們,在課堂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尊心。 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掌握I’m going to do…這個句型。 Model: A: 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B: 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 A: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B: I’m going to practice basketball every day. 學生在座位里準備對話表演的過程中,我在教室里來回巡視,并不時對那些學習困難的學生給予幫助、指點。于是,兩對學生表演后我叫到了他倆,小顧既高興又緊張地站在座位上與同桌進行著對話表演,雖然他講得不太流利,表演的動作也有點引人發(fā)笑,但是,我還是熱情地表揚他聲音宏亮,講得很不錯。在以后的幾次課堂表演中,小顧表演的對話越來越長,也越來越好,獲得同學們的一片掌聲。 3. 幫助學生尋找歸屬感原則 心理學認為,每個人都有歸屬于某個群體的基本需求。事實上,絕大多數(shù)學生無不在以自己的方式去尋找自己的位置,爭取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可。因此,在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小組合作的精神和良性依存關系,使學生在不同層面的集體中產(chǎn)生歸屬感,顯得十分重要。 4. 滿足學生自我實現(xiàn)需要的原則 每個學生都有對成就感的愿望,正是這種愿望派生出克服困難的勇氣和精神。在教學方法上,教師應圍繞task展開各種activities,可以是reading, talking, Interview, survey, discussion, brainstorm, conversation, information filling, listening, che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