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心學 1. “心學”的基本特征: ( 1) 強調做學問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實踐之。 3. 理學的影響:程朱理學適應了統(tǒng)治階級的政治需要,成為南宋以后長期居于統(tǒng)治地位的官方正統(tǒng)儒學,影響了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對維護專制主義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它用三綱五常維系專制統(tǒng)治,壓抑、束縛人性,產(chǎn)生了消極影響。②理學的修養(yǎng)論:以本體論為基礎的關于個人學習、實踐的學問;區(qū)分教育的兩個階段:小學和大學,強調日積月累、循序漸進;強調“仁”是人的愛心和道德價值的終極源泉;仁者境界不僅是追求精神的自足和自由,還應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2. 理學的成熟: (1)集大成者:南宋朱熹。②天理的核心是“仁”,修養(yǎng)的最高境界也是“仁”。 一、 宋朝的程朱理學 : (1)代表人物:北宋程顥、程頤。 探究思考朱熹理學的地位。 白鹿洞書院位于江西廬山五老峰南麓,南唐年間白鹿洞正式辟為書館,稱白鹿洞學館,北宋時期改稱 “ 白鹿洞之書堂 ” ,與當時的岳麓書院、應天府書院、嵩陽書院并稱為 “ 四大書院 ” ,并被譽為我國四大書院之首?!贝颂幩^“周政”主要是指周代的( ) A. 分封制度 B. 井田制度 C. 宗法制度 D. 禮樂制度 解析:依據(jù)題干材料,漢宣帝不同意“純任德教”“周政”,可見他把“周政”等同于“德教”即道德教化,四個選項中只有 D項符合題意。為什么效仿?公孫弘的成功,對于具有政治敏感的“天下學士”而言,不難把握“儒學地位正在提高”這一新的政治動向。該材料主要表明( ) A. 漢武帝廣泛吸納人才 B. 平民將相大量涌現(xiàn) C. 儒學在民間開始興起 D. 儒學地位顯著提高 解析:此題可將問題表征為“天下之學士靡然鄉(xiāng)風矣”的原因是什么。 【 借題發(fā)揮 】 秦朝實行“焚書坑儒”,西漢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二者的根本著眼點是( ) A. 壓制知識分子 B. 區(qū)別對待古代文化 C. 完善法律機制 D. 加強君主專制統(tǒng)治 答案: D 1. (天津高考) 《 史記 》 載 :漢武帝時,“公孫弘以 《 春秋 》 白衣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 【 借題發(fā)揮 】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之所以被漢武帝采納,主要是由于( ) A. 是董仲舒的建議 B. 朝中大臣均為儒家弟子 C. 適應了中央集權政治的需要 D. 其他學派的主張不適用于治國 答案: C 從春秋戰(zhàn)國時期到漢代,中國思想界逐漸由“百家爭鳴”到“獨尊儒術”,其所反映的根本性問題是 ( ) A. 中國思想文化出現(xiàn)倒退 B. 中國由分裂走向統(tǒng)一 C. 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受到限制 D.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加強 解析:思想文化是政治經(jīng)濟的反映,中國思想界由“百家爭鳴”到“獨尊儒術”也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加強的需要和反映。”董仲舒的對策 ( ) A. 指出了漢武帝的弱點 B. 違背了漢武帝的初衷 C. 觸犯了漢武帝的忌諱 D. 迎合了漢武帝的意愿 解析:題中的材料實際上是要求“罷黜百家”,主張以思想的統(tǒng)一鞏固政治上的統(tǒng)一,迎合了統(tǒng)治者的意愿。三者的綜合,共同構建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精神。 到了漢武帝時期,董仲舒以儒家路線為基礎,以法家路線為輔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成分,奠定了中國封建社會統(tǒng)治思想的基本格局。 在實踐上,經(jīng)過秦漢的治國實踐,從正反兩個方面證明:在動蕩年代,軍閥割據(jù),難以用儒家路線實現(xiàn)全國大一統(tǒng),而法家路線卻能收到這樣的效果;在動蕩結束之初,人口凋敝,生產(chǎn)破壞,應該實行道家無為而治,與民休息,以恢復和發(fā)展生產(chǎn);當國家穩(wěn)定,走上正常運行軌道之后,不能再實行嚴刑峻法的暴力統(tǒng)治,而以儒家路線為宜。在理論上儒家提倡德政、禮治和人治,強調道德感化;法家提倡“一斷于法”,實行法治,強調暴力統(tǒng)治;道家提倡順乎自然,“無為而治”。 3. 對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視,推動了民族歷史文化的進步。 (二)影響: 1. 確立了儒家思想的獨尊地位。 2. 漢武帝起用“賢良文學”的儒生,擔任官職,以備咨詢治國方略。 4. 地位:漢代儒家思想成為統(tǒng)治者推崇的正統(tǒng)思想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 ( 3)針對土地兼并的現(xiàn)實,提出發(fā)揮“仁政”,輕徭薄賦。 3. 內容: ( 1)針對中央集權的需要 ,提出“大一統(tǒng)”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2. 目的:滿足漢武帝在政治和思想上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 董仲舒后裔代表及景縣儒商代表等 在董仲舒墓前敬獻花籃并祭拜 董仲舒的新儒學思想為何確立? 提示:董仲舒的新儒學思想適應了加強君主集權,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 答案: B 二 儒學的興起 歷史回音壁 2020年 11月 7日,紀念董仲舒誕辰 2200年暨董仲舒思想國際研討會在河北衡水市召開?!边@一主張屬于( ) A. 儒家“仁愛”思想 B. 墨家“兼愛”思想 C. 儒家“禮治”思想 D. 墨家“非攻”思想 解析:題中意思是說,要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