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夠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思想,是因為它具有自我調節(jié)的能力。 6. C 解析:不同的思想主張都與當時的社會背景有關,這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形成的根源即當時社會經(jīng)濟結構的變化。 5. C 解析:黃宗羲是批判君主專制最為嚴厲 的思想家,認為法是皇帝制定的,為皇帝服務的,是不公平的,要求實行法治。 材料四 唐甄說:“自秦以來,凡為帝王者皆賊也。” 材料三 顧炎武說:“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獨治也,獨治之而刑繁矣;眾治之,而刑措矣。其既得之也,敲剝天下之骨髓,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樂,視為當然,曰:此我產業(yè)之花息也。 材料二 黃宗羲說:“凡天下無地而得安寧者,為君也。故明主之治天下也,法政獨出于主,而不從臣出”。故曰“威不兩錯”?!边@是韓非借用《管子》中的話,即“威勢獨在于主,則群臣畏懼;威勢分于臣,則令不行。 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則焉耳矣”。 乙 :“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為主,君為客”。在歷史的長河中,有無數(shù)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論。??以馮道為吏隱,以卓文君為善擇佳偶,以司馬光 論桑弘羊欺武帝為可笑,以秦始皇為千古一帝??”“”中的人物最有可能是( ) A. 李贄 B. 黃宗羲 C. 顧炎武 D. 王夫之 2. 提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獨治也”,“以天下之權,寄之天下之人”的是 ( ) A. 李贄 C. 顧炎武 D. 王夫之 3. 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三位思想家的閱歷有共同之處,表現(xiàn)在( ) ①生活在明末清初②參加過抗清斗爭③學術活動集中在哲學領域④受到“文字獄”的迫害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 D. ③④ 4. 黃宗羲的“工商皆本”思想 ( ) ①是對傳統(tǒng)重農抑商思想的反對②反映了明朝末年傳統(tǒng)社會生產關系的變化③適應了明末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資本主義萌芽的需求④從根本上動搖了封建統(tǒng)治的基礎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5. 黃宗羲認為:“然則其(封建國家)所謂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論者謂有治人無治法,吾以謂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選項 B 敘述有誤,因為“心學”更多地吸收了佛教思想,并非是道教思想,故選擇 B。 6. A 解析:“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屬于心學的內容,其代表人物是陸九淵和王陽明,按照題目“最早”的限定,本題選 A。 5. D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儒家思想在宋明時期的發(fā)展、變化情況。 3. B 解析:本題有些難度,解題需抓住關鍵詞“把……二程種種意見都包容和會通”、“通諸孔孟先秦儒,兼及道釋”和“思想上還是沿襲二程”,由此可以判斷此思想家應是南宋理學的集大成者朱熹。今天我們對宋明理學應采取什么態(tài)度? 答案: 1. C 解析:在理學家看來,“理”體現(xiàn)在社會上就是儒家倫理道德,他們把天理和倫理道德直接聯(lián)系起來,而沒有把二者割裂。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材料五程頤:“餓死事極小,失節(jié)事極大”。 材料三王守仁:“心即理也”,“知行合一”,“致良知為圣人教人第一義”。朱熹:“存天理,滅人欲”。 三 宋明理學 一、選擇題 1. 下列有關理學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 ) A. 理學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產物 B. 理是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則 C. 理學把天理和倫理道德完全割裂 D. 理先于萬物而產生 2. 下列言論不符合程朱理學思想觀點的是( ) A. “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 B. “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 C.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D. “天理存則人欲亡,人欲勝則天理滅” 3. (創(chuàng)新題)學者對古代某思想家有如下的敘述:“(他)想把濂溪、康節(jié)、橫渠、二程種種意見都包容和會通,再加上通諸孔孟先秦儒,兼及道釋,而組織一大系統(tǒng)??思想上還是沿襲二程。 ( 3)秦朝的焚書坑儒與西漢的罷黜百家、表彰六經(jīng)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