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電子郵箱:***。在進行中小河流治理時,應有切合實際的綜合規(guī)劃,將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有機結合,應舍得犧牲眼前部分經濟利益,恢復自然濕地,給洪水以出路,如果一味建堤防護,我們就很難走出堤壩越筑越高,洪水越漲越高的怪圈。結語從2010年主汛期江西省發(fā)生的特大洪水來看,呈現(xiàn)汛期早、暴雨強度高、洪水大、持續(xù)時間長、分布廣、險情多、災情重的特點,最主要的是異常的氣候引起,屬于自然不可抗拒的因素;在這次防汛抗洪中,廣大軍民英勇無畏、迎難而上的精神值得大書特書。許多地方政府一味強調發(fā)展經濟,置水利法規(guī)于不顧,在建設涉河工程時往往將河道管理部門撇在一邊,而河道管理部門也確實屬于弱勢,執(zhí)法無力。四是加強執(zhí)法管理。山區(qū)河流,因其具有洪水來勢猛、流速大的特點,應在上游區(qū)修建蓄水工程和重點城鎮(zhèn)堤防防護,河道以護岸為主,給洪水以出路,防止全岸盲目修建堤防,抬高洪水位從而加重水災;由山區(qū)進入丘陵平原區(qū)的河流,具有河道寬淺、坡陡流急、游蕩性強、洪水陡漲陡落的特點,宜以生物措施生態(tài)治理為主,穩(wěn)定河道,保護兩岸土地資源;處于平原區(qū)的中小河流,流經地區(qū)地勢相對平坦,坡降較緩,可采取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一提到中小河流治理,很多人就會想到建多少防洪堤、修多少座水庫;事實上,因地制宜,根據(jù)不同地區(qū)的情況設計不同的組合方案,是一條可行路徑。在基層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只要沒有出現(xiàn)突發(fā)事件,日常管護因為表面看起來不那么緊迫,基本沒人顧得上,因此,加強基層水利人才培養(yǎng)、建立日常管護基金顯得極為迫切;江西省目前采用的水庫安全員制度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重建設,輕管護,甚至基本沒有管護是小水庫、支流堤防險情頻發(fā)的另一個重要原因;目前在基層,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系不健全,管護措施不到位,使一些水利工程過早失去設計效益。一是建立洪水預警預報系統(tǒng),投資少、見效快,在防汛抗洪中所起的作用巨大而不可替代,因此,在中小河流暴雨災害易發(fā)區(qū)建立洪水預警預報系統(tǒng)是一種重要的防治手段。資金籌措上可以采取激勵機制,如采取治理出的灘地歸農民使用若干年,水土保持種植的作物收益歸農民等辦法鼓勵當?shù)剞r民投資投勞,逐步建立起多渠道、多層次、多元化的資金籌措機制;按照規(guī)劃盡快改善薄弱環(huán)節(jié)、提升中小河流防汛減災能力,使之成為造福蒼生之舉。2010年初,水利部陳雷部長強調必須把中小河流治理作為民生水利的重要內容;溫總理指出“雖然我們在大江大河治理上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中小河流防洪標準低,小型水庫度汛難度大,山洪災害防治薄弱,必須引起高度重視”;表明國家要加快治理中小河流及對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工作,并加快實施山洪災害防治規(guī)劃,建立基層防御組織體系。中小河流的治理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應實行中央與地方雙管齊下。這主要是小型工程大多屬村集體所有,相當部分農村小水庫僅靠村民承包養(yǎng)殖維持運行;農村稅費改革后,“兩工”和堤垸保護經費逐步取消,小型工程維護更成“無源之水”。筆者認為,有必要開展詳盡的調研工作,按照統(tǒng)籌兼顧、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原則,對中小河流逐條進行全面規(guī)劃;在規(guī)劃中明確治理目標、建設標準、采取措施等,協(xié)調好上下游、左右岸的關系;防止一些地區(qū)只從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出發(fā),盲目開發(fā)、攔河設障、擠占河道、危害生態(tài),保障中小流域的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態(tài)安全。 加強中小河流的規(guī)劃為克服以往水利工程建設中缺乏全局性、科學性,而帶有局部利益、短期行為的弊端,必須要有綜合性規(guī)劃,同時必須按照批準的規(guī)劃實施。同時,中小河流地質地貌情況復雜,發(fā)生洪水時極易誘發(fā)山地災害,造成人員傷亡。六是地形地質復雜。五是缺乏維護、治理缺位。其三、一些地區(qū)為了追求眼前的經濟利益,盲目開發(fā)、亂采亂挖、擠占河道;主要表現(xiàn)在亂挖亂采使河床千瘡百孔、糙率提高,隨意棄土造成河床淤積、斷面縮小,減低了行洪能力。其一、山塘淤積;由于山塘數(shù)量大、分布廣,往往不易管理,近年受農民建房及道路建設等各種土地開發(fā)方面的影響,造成水土流失;山塘淤塞極為嚴重,有的已名存實亡,大量水體被侵占,水面減少,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防洪調蓄的能力。四是無序建設。多年來國家和地方制定了流域防洪、水資源、水土保持生態(tài)建設等各種專項規(guī)劃;但勿庸諱言的是,按照河道分級管理的政策,中小河流大都由省市甚至縣鄉(xiāng)級實施管理;由于中小河流量大面廣、管理權限分散,往往一條河流流經不同的行政區(qū)域,管理起來各【2】自為政,缺乏對整條河流統(tǒng)一認識。據(jù)統(tǒng)計【1】,2010年1~7月,江西全省共有955座水庫發(fā)生險情,其中中型水庫7座,小(1)型水庫85座,小(2)型水庫863座,特別是有11座小型水庫漫頂;360座千畝以上圩堤2000多處出險,其中5萬畝以上圩堤36座,1~5萬畝圩堤86座,千畝至1萬畝圩堤238座,眾多中小圩堤滲漏、泡泉、滑塌、管涌等險情接連發(fā)生,險象環(huán)生。98年大洪水后,全國開展了以河道堤防治理為重點的大規(guī)模防洪工程建設,經多年治理,長江、淮河等大江大河的防洪能力有了明顯提升;在今年的強降雨過程中,長江多個主要站點出現(xiàn)超警戒水位,但河堤及沿岸重要城鎮(zhèn)均安然無恙。據(jù)統(tǒng)計【1】,2010年江西境內強降雨表現(xiàn)為時間早、強度大、歷時長、范圍廣的特點,3月初,贛東北就出現(xiàn)強降雨過程,5月5~6日,定南縣鵝公鎮(zhèn)高湖站36小時累計降雨量高達450mm、24小時335mm,為該地區(qū)有記錄以來最大值;6月17~27日,全省平均降雨量達253 mm,有15縣市超過500mm,鉛山、資溪、廣昌、貴溪、黎川等5縣市超過600mm,資溪柏泉站24小時高達441mm;7月5~9日,景德鎮(zhèn)市平均降雨量231 mm,13~15日,再次降雨268mm;超強度的降雨引發(fā)了全省性的嚴重洪澇災害。江西特殊地理位置決定了其極易發(fā)生強降水過程;江西山脈眾多,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全年四季分明,易受來自印度洋孟加拉灣和太平洋東海、南海季風影響,一般從4 月份開始,雨量逐漸增加,到6 月份冷暖氣流交綏于江南地帶,降雨量劇增,8月份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會出現(xiàn)臺風雨。 中小河道現(xiàn)狀及洪水成因2010年的江西發(fā)生的特大洪水,表現(xiàn)為中小河流危機重重,損失巨大,分析洪水成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氣候異常和地理位置特殊。五是災情重,5月7日,定南縣一場暴雨引發(fā)山洪地質災害就致12人死亡;6月中下旬特大洪水,導致余江、東鄉(xiāng)、南城、資溪、銅鼓等縣城進水被淹,鷹廈鐵路、鷹潭市境內滬昆高速公路、320國道等道路中斷,水利、交通、供水、通信、電力等基礎設施損毀特別嚴重,全省17座千畝以上圩堤決口;6月21日,撫州市唱凱堤決口,導致10萬群眾被洪水圍困。三是持續(xù)時間久,全省共出現(xiàn)25次明顯降雨過程,其中強降雨過程15次;從3月昌江、樂安河早汛,到5月份的贛江、撫河、信江支流局部暴雨洪水,特別是5月份連續(xù)出現(xiàn)6次強降雨過程,整個月都在抗洪搶險;6月抗擊贛江、撫河、信江特大 1洪水,長達半個月;7月上中旬,鄱陽湖區(qū)水位全面超警戒,到8月6日,鄱陽湖星子站水位超警戒時間長達45天。21洪澇災害狀況及成因 2010年洪澇災害狀況2010年江西發(fā)生了全省性的嚴重洪澇災害,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1】:一是汛情早,3月初,昌江、樂安河就發(fā)生大洪水,3月6日,均為歷史同期有記錄最大值。自98年長江大洪水以來,全國開展了以河道堤防治理為重點的大規(guī)模防洪工程建設,以長江為代表的七大江河防洪抗災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2010年波及江西全省范圍的洪澇災害表明,中小河流治理問題最為突出,絕大多數(shù)防洪標準偏低,常遇洪水就會導致較為嚴重的洪澇災害;中小河流洪災以及誘發(fā)的山洪、泥石流等山地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占據(jù)總體的絕大部分,嚴重影響社會發(fā)展和人們安居樂業(yè)。長期以來,人們追求優(yōu)越的水土條件,往往傍水而居;一方面中小河流能夠提供豐富的水量,給當?shù)氐慕洕?、生態(tài)和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起到重要支撐和保障作用,但另一方面,洪澇災害的頻繁發(fā)生又給人們帶來重大經濟損失,成為制約當?shù)亟洕焖侔l(fā)展的重要因素。贛江、撫河、信江、饒河和修河五大河流為省內主要河流,縱貫全省,五河來水匯入鄱陽湖后經湖口注入長江,%的國土面積。本文從建立中小河流的長效投入機制出發(fā),在流域規(guī)劃、工程維護與管理、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等方面初步探討中小河流治理對策,推動中小河流治理。參考文獻:[ 1 ] 張彥增,蔣勇杰,喬光建 河北省河流演變過程分析及 治理對策研究第7卷第5期 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09年10月[ 2 ]廖喜林 逆插支流的演變與河流掉向的關系 地質災害與環(huán)境保護 l 9 9 9年6月第lO卷 第2期 [ 3 ] 殷瑞蘭 蜿蜒性河流演變機理研究 長江科學院院報 第l9卷第3期 2002年6月 [ 4 ]邵學軍,王興奎 河流動力學概論 清華大學水利工程系列教材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5年8月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untainous Rivers and GovernanceXIE YuanFeng(0802070332 Colleg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Hohai University)Abstract: For large rivers mountainous rivers apodemus agrarius rivers relative height is big, slope steep and velocity and flow hurry, flushing force strong, strong its damaging formed on the peak flow needed for a short time of people cloud “boom.” mountain streams In recent years, observation, add the mountainous rivers state by the upheavals, the evolution harm If allowed its evolution is rivers for people not only cannot use instead will also bring harm to the national the causal achieve management purpose batin bringing is imperative Key words: Mountainous rivers, features, evolut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