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自己的設想;能夠正確描述實驗中產生的現象,通過分析,得出結論。法,并找出最好方法。乒乓球、橡膠球、皮球等;氣筒、扇子、細線、擋板、磁鐵大頭針等。2.能把自己的想法與同學交流,并吸取他人的經驗,補充完善自己的想法。3.能體驗到力可以使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每組2人,活動時間為20分鐘。按照提出問題、設計方案、實。驗、交流、思考與結論的過程進行探究。小球動起來,又能用幾種方法改變小球運動的方向?教師提示學生,可以在球體上添加別的物品,可以改變底面的形狀。實驗結束后,分組交流各自的做法及觀察到的現象。1.能說明有些物體需要某種特定的力才能由靜止轉為運動。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引導學生思考物體受力與其結構、材料的關系。這是活動1和活動2的延伸,目的是幫助學生理解物體機械運動的。鼓勵學生列舉出更。多的物體做平動、轉動、振動的現象。要求學生對三種運動下定義。材料,設計車形,進行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