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私人講學;55歲起周游列國14年;68歲返魯從教、整理文獻;他從教40余年,三千弟子,72賢人,一生坎坷,無權(quán)無勢,代杰出的大思想家,的主要意思是什么?“仁”就是指一切美德。愛、謙讓、和睦相處。想在當時有什么進步意義?弟子,其中學有成就的有72人。整理和編訂了古代文化典籍《詩經(jīng)》。根據(jù)魯國史書,編寫了《春秋》。我們口頭上的許多人生格言,都出自孔子之口!它源自《論語·子罕》,強調(diào)。人要有志氣,要有獨立的人格。為政》,原話為:“見義不為,無勇也。”攻”,提倡節(jié)儉。1)主張實行“仁政”,“民為貴”、“君為輕”。2)強調(diào)個人的修養(yǎng)。賤不能移”的精神。3)后世把孔子和孟子合稱孔孟。體,人應該順其自然。朝三暮四薪火相傳。越俎代庖望洋興嘆。標新立異呆若木雞。無用之用以貌取人。明鏡止水每況愈下。螳臂擋車東施效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