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知識,點撥指導又沒有到位,使學習物理成了單調乏味的事情。學習中進行適當的練習,可以加深對物理概念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但習題要精選精練,并及時反饋。教師應選擇能起到揭示規(guī)律作用的例題,講解時切忌面面俱到,要把解題的思路交給學生,培養(yǎng)他們解題的技能、技巧,引導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學生的練習也應該精心選擇,所選習題應聯(lián)系實際,對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學生思考能力能起到促進作用。當然,課堂教學只一種是物理教學的基本形式,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高效性,除了以上的原因及解決方法外,還要遵循特定的教學原則,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另外還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注重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情感因素,不斷探究和尋找提高物理課堂有效教學的方法和途徑,如:一、讓學生明確每節(jié)課的學習課題(1)通過實驗引出課題例如:在《大氣壓強》一節(jié)教學開始時,教師先做一個實驗:向蓋子緊蓋的熱的薄鐵皮桶淋冷水,原先形狀規(guī)則的鐵皮桶發(fā)出陣陣響聲變扁了。實驗有聲有形,很自然地激發(fā)起學生探究的期待,本節(jié)課要學什么自然也就明確了。(2)由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現(xiàn)象入手引入課題例如:在《熱機》一節(jié)教學中,可從“水沸騰時壺蓋被頂起”這個生活中常見現(xiàn)象引入熱機的物理原理———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的教學。(3)從理論或實踐的角度,提出一個富有思考性的問題,以師生討論的方式引入課題。例如:教授“電磁感應”時,可先提出這樣的問題:“我們知道電可以產生磁,那么磁是否也可以產生電呢?”由此引起思考和討論,引入課題。二、運用實驗手段拓清誤解,明晰概念和規(guī)律物理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物理教學也必然要以實驗為基礎,通過實驗幫助學生明晰概念和規(guī)律,對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很有意義。1.由于慣性思維的局限,學生在理解某些物理概念或規(guī)律時,對這些概念或規(guī)律有一些錯誤的認識,通過一些與學生的預期結果相左的實驗,引發(fā)思維沖突,經過師生共同分析歸納,得出科學結論,學生的印象就會非常深刻,不僅糾正了原來的錯誤認識,而且能使相關概念或規(guī)律的記憶保持更久的時間。運用實驗手段的主動性和趣味性,滿足學生“好奇”的心理特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到物理學“十分有趣”,引起和保持“學”的注意。例如:在學習《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前,學生通常會有一種錯誤的認識:“由密度大于水的物質制成的物體放入水中一定會下沉”。在教學開始時,教師取一支擠光了牙膏的扁癟的鋁質牙膏管,要學生猜想:如果將這支扁癟的鋁質牙膏管放到水里會沉還是會???學生根據生活經驗,一般都會認為牙膏管會沉到水底,教師把牙膏管放入水中,證實學生的猜想是對的,然后問:“牙膏管是鋁制成的,那么能否下結論:鋁制的物體放入水中一定會下沉呢?”多數學生會說“是的”,也可能會有少數學生認為“不一定下沉”,這時教師應請這些學生說出不一定沉的理由,再由他們自己利用牙膏管設計一個實驗去證明自己的結論,接著教師引導全體學生歸納結論。若沒有學生能正確回答,教師可以自己將這支牙膏管展開成薄片,做成一只“鋁片船”,放入水中就會浮在水面上。兩個實驗結果對比明顯,學生不難知道“物體在水中是沉是浮不能僅看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可能還要考慮其他因素”,提高了學生探究“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這個問題的積極性。又如:在將裝有水的紙制的鍋放在酒精燈上燒,教師問學生:“紙鍋里的水能燒開嗎?”學生往往認為這樣不可能將水燒開,他們以為加熱時紙杯先燒壞了,當他們看到經過一段時間,鍋內的水竟然會沸騰,驚奇不已,印象將非常深刻,甚至會達到終生難忘的程度,這樣學生對“水沸騰會吸熱”和“水在一個標準大氣壓條件下沸騰過程中溫度保持100℃不會改變”的記憶將能永久保持。2.滿足學生“好動”的心理特點,多讓學生參與實驗操作,進而引起和保持“學”的注意。多數學生對永磁鐵都很熟悉,但并不是每個學生家里都一定有磁鐵,教師告訴學生,鐵釘上繞上漆包線,漆包線通電后,原來沒有磁性的鐵釘就會有磁性,學生知道這樣能使普通的鐵釘變成磁鐵,都會很興奮,恨不得自己馬上試一試,這個時候,教師讓學生做“探究電磁鐵的磁性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學生興趣盎然,即使是平時學習最沒勁頭的學生,也會很認真地做這個實驗。三、優(yōu)化教學語言,提高教學效果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等因素會影響課堂的教學效果,教師的教學語言對形成質量同樣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教師流暢的教學語言,能對學生產生很強的吸引力,講課的邏輯(包括語言邏輯和科學邏輯)性強,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教師榜樣的長期的熏陶,能提高學生思維和語言表達的嚴密性和規(guī)范性?!敖虒W語言”除聲音語言外,還包含身體語言。上課時教師表情,手勢、動作、站位、運動等,都會對教學對象產生影響,知識豐富、姿態(tài)優(yōu)雅,語言風趣、幽默的教師會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偶象,對教師偶象的崇拜,容易轉化成“粉絲”學習的動力,從而促進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四、調動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情感因素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裝進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接觸?!苯處煴仨殦碛辛己玫闹鲗榫w狀態(tài)。如果教師忽視自身情感投入,缺乏激情,主導情緒狀態(tài)平淡、低落,表現(xiàn)貧乏無力,不能充分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顯得干澀、枯燥、表面化,教學內容中原有的底蘊和豐富的內涵得不到良好的展現(xiàn)。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情緒應該是快樂的,能夠感染學生的?!白屔钭哌M物理,讓物理走進社會?!敝R源于生活,要讓我們的學生在物理課堂的學習中興趣盎然,主動投入,就需要我們更有效地組織好課堂教學,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運用多種實驗手段激發(fā)學生興趣,運用教師自身的魅力和情感充分感染學生,都是提高課堂教學活力及效果的有效教學。第四篇:新課程理念下的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新課程理念下的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要求設計能夠使學生通過實際體驗和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能更好地提高品德教育的實效性,培養(yǎng)學生自救和互救的能力,為學生的健康成長、生命安全奠定基礎。就讓我以以六年級品德與社會《當災害降臨的時候》這一課的教學計劃簡介為例說說我淺談新課程理念下小學品德與生(社會)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的理解。首先確定《當災害降臨的時候》的教學目標:通過觀察和查找資料,了解曾經發(fā)生在我國以及世界上的重大自然災害,認識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了解人類為應對自然災害所做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取得的經驗和成績、采取的預防和預報措施。體會人們在危難中團結互助、英勇抗災的可貴精神品質,學習在自然災害面前自救互救的方法。教材上只有地震和洪水來臨時的內容,而火災、颶風等天災人禍來臨時的內容就沒有,于是我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就這樣設計了教學環(huán)節(jié):活動一:地震災害 活動二:洪水災害活動三:調查家鄉(xiāng)的自然災害 活動四:災害預防預報有良方 活動五:災害中的自救 活動六:災害無情人有情 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更通過教學使學生通過實際體驗和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能更好地提高品德教育的實效性,培養(yǎng)學生自救互救的能力,為學生的健康成長、生命安全奠定基礎。我在教學過程中我做到了靈活使用教材,充分利用教學資源進行教學,但通過教學使學生通過實際體驗和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能更好地提高品德教育的實效性,培養(yǎng)學生自救和互救的能力,為學生的健康成長、生命安全奠定基礎,這方面做得還很不夠,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多加注意。第五篇:《新課程理念下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心得《新課程理念下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心得收獲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英語興趣,我也在英語教學中嘗試過“聽做、說唱、玩演”教學法,往往是想的很好,組織過程出問題,不是沒效果,就是無法把學生從游戲中收回來。在《新課程理念下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的學習之后根據理論指導、活動范例,結合自己的英語教材,學生特點,設計出適合自己學生和自己教材的活動,雖然效果不是很好,但比起原來,進步多了,理論上得到加強和提高,具體的教學方法受到啟發(fā),學習之余又用于教學活動,找到問題,仔細反思,用心解決,這是本次培訓最大的成效。說的教學應遵循的原則1、說的練習要循序漸進,機械模仿是必不可少的,在此基礎上可以拓展、應用。如:值日生報告。每天上課前三分鐘由值日生來展示(可一個人也可找同伴配合),要形成常規(guī),讓學生有所準備地展示,而不是搞突擊靈活指定。2、對話練習切忌兩人或幾人離得太遠,要以同桌或小組為主,營造對話的真實感覺。3、拓展練習中,要創(chuàng)設信息差。如:學習What’s your name?教師對著全班同學一個一個問,學生一個一個回答:My name is ?看上去練得挺熱鬧,但旁觀者看來不可思議,怎么老師連自己的學生都不認識?其實稍稍一改就行了,讓每個學生給自己起個英文名字,課堂上用英文名字來操練,這樣就真實些了。4、說的練習要依據教材,不要拘泥于教材,可以將前面知識聯(lián)系起來。如:三年級學習食物時練習What doyou like?I like ?之后,可以用I like ?來復習學過的顏色、小動物等,六年級上學期后就可以加上動詞的現(xiàn)在分詞,表示某人的愛好等。鄧翠萍201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