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無論矣;后三代漢、唐、宋是也。中間千百余年而獨無是非者,豈其人無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固非嘗有是非耳。??被服儒雅,行若狗彘。?? —— 李贄《藏書》 請回答: ( 1)依據(jù)材料一、二指出儒、法政治主張各是什么?兩種主張在目的上有何相似? ( 2)依據(jù)材料三、四 指出朱熹和李贄的觀點有何不同?說明了什么問題? ( 3)以上材料反映了儒家思想的演變、沉浮。北洋軍閥時期,袁世凱大搞“尊孔復(fù)古”,其真實用意何在?( 2分)新文化運動中提出“打倒孔家店”,有何積極意義?( 2分)我們今天應(yīng)如何對待儒家思想?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D 學(xué) 167???167。 網(wǎng)Z167。X167。X167。K][ D C B C DK] D C C C D D C B A C C B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B A[] A B D D A D B C C B A A A C C B C D 二、材料解析題: 4甲所言世界三大宗教不錯,但此處“三教”并非甲所言之三教。 乙的猜測是有道理的,他所言世界三大宗教確實沒有“合一”過。 丙的判斷是正確的,釋(佛)、道、儒是對中國影響最大的三種宗教或思想,儒家 思想不是宗教,但由于其對中國的影響巨大,近人也將其稱作“儒教”或“孔教”。 4( 1)材料一主張以德治 民。( 1分 材料二主張以法治民。( 1分) 相同點:維護統(tǒng)治者統(tǒng)治。( 1分) ( 2)朱熹堅持儒家學(xué)說,認為儒家思想不可改變。( 1分) 李贄提出不以孔子的言論為衡量是非的標準。( 1分 說明儒家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受到懷疑和動搖。( 2分) ( 3)真實用意圖:為復(fù)辟帝制服務(wù)。( 2分) 意義:動搖了儒家 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推動了人們的思想空前解放。( 2分) 對待:采取揚棄的態(tài)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