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3.從本詩中體會《詩經(jīng)》的“起興”及重章疊句的表現(xiàn)手法。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編成時間約在春秋后期。收錄了從西周初年(約公元前11. 世紀)到春秋中葉約500年間的詩歌,現(xiàn)存305篇。最早稱《詩》或《詩三百》,漢代儒家將其奉為經(jīng)典,稱為《詩經(jīng)》。根據(jù)音樂的不同,《詩經(jīng)》分為風、雅、頌三部分。檜風、曹風、豳風共160篇;雅:分大雅31篇,小雅74篇,計105篇;頌:分周頌31篇,商頌5篇,魯頌4篇,計40篇。“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憋L》就是15個地方的土風歌謠?!把耪?,正也,正樂之歌也?!薄堆拧肥恰巴蹒堋敝畼罚庞钟小罢钡囊馑??!俄灐肥菍iT用于宗廟祭祀的音樂?!绊炛曒^風、雅為緩?!埃ㄍ鯂S)。誕置之隘巷,牛羊字之。誕置之寒冰,鳥翼覆之。倒之顛之,自公令之。逝將去女,適彼樂土。賦者,鋪陳其物而直言之也。人民特別是出征將士對戰(zhàn)爭有著。首愛國戀家、服役思歸的情緒矛盾苦悶之作。